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韓會師:莫要輕言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韓會師

  “中美貿易戰不打了”可能是這個這幾天最熱的話題,由於中美聯合聲明中提到“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讓不少朋友憂心忡忡人民幣有可能進入比較長的貶值周期。

韓會師:莫要輕言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韓會師:莫要輕言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

  其邏輯大致如下:貨物貿易順差是中國最重要的經常項目順差來源,也是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對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則是中國貨物貿易順差最主要的來源,“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意味著我國貿易順差總量可能大幅度萎縮,甚至轉為逆差,這很可能動搖人民幣中長期穩定的基礎。

  應該說,上述擔憂不無道理,但隻適合於學者們作為討論的話題,進出口企業如果根據上述邏輯作出“長期推遲結匯,抓緊時間購匯”的決策,可能會吃大虧。

  理由有三:

  第一,我國減少對美貨物貿易順差是一個中長期的大方向,落地過程可能耗時比較長。

  中美聯合聲明是原則性的,其性質類似商業交往中利益相關方簽署的框架性協定,在具體的操作環節還要涉及到中美將通過何種方式、在多長的時間內、在哪些行業、哪些貨物種類上、由哪些公司作為主要的參與主體等諸多重要的實質性要素,只有雙方對上述要素最終達成了一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的實質性減少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很明顯,在劉鶴副總理一行赴美談判之後,中美之間還將有一系列很可能曠日持久的磋商,所以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很難立竿見影地出現下降。

  第二,減少對美貨物貿易順差並不必然導致中國的貨物貿易順差總額下降。

  實質性減少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順差有兩個途徑:

  一是減少中國對美出口,這個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對美國而言,在全世界幾乎不可能找到物美價廉且體量龐大的中國製造的替代者;對中國而言,這會嚴重損害中國國內企業的利益。這種雙輸的方法肯定會被摒棄。

  另一個途徑是增大對美進口,這可能也是唯一能被雙方接受的方法。對中國而言,在進口總量一定的情況下,以美國進口替代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可能成為策略選擇,所以未必會導致中國貿易順差總規模的降低。

  此外,還需強調的是,擴大對美進口並不意味著美國可以對出口商品隨意定價。政府之間的談判確定的是政策大方向,在具體的貿易環節,實際發生關係的是中美兩國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一家家具體的企業,簽署的都是商業合約,遵循的是競爭性的市場價格。對美國企業而言,他們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來自中國的大訂單肯定是要盡量爭取的,因此,擴大從美國的進口並不意味著中國企業的進口成本會大幅度上升。

  第三,外貿格局的演變會受到國內產業結構變化和政策調控的影響,而維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特別是避免貨物貿易項目短期內劇烈波動是決策層不可能放棄的基本原則。

  我國國內的產業結構一直在不斷變化,外貿結構的變化更是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而外部環境的變化一直是重要的變化動力來源,國內的產業政策、貿易政策、貨幣政策也一直在努力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作出調整,以盡可能確保內部不出現過於劇烈的經濟動蕩,對外不出現嚴重的國際收支失衡。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經驗顯示,我國經濟的韌性很強,國內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很強,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我們仍有希望通過產業更新、提高效率、拓展市場等手段避免我國外貿出現急劇惡化的局面。

  所以,僅僅根據中美的一紙原則性較強,但操作層面比較模糊的聯合聲明就作出中國貨物貨物貿易順差會很快下降,外匯儲備下滑壓力增大,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等判斷有些過於草率了。即使中國的貿易順差會下降,也很可能在未來的2-3年才內逐步實現,出現斷崖式崩潰的可能性很低。

  對於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的結售匯決策,必須慎重權衡推遲結匯和提前購匯的機會成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民幣的利息損失,以及人民幣未能如預期進入貶值周期的匯率風險,這在2017年已經令不少投資者苦不堪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面的傷疤還沒好,萬不可再次輕易冒險。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越是在市場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匯率政策越傾向於穩定優先,而目前市場結售匯總體比較平衡的局面也使得匯率穩定有較好的市場基礎,投資者輕易做出單邊賭博的決策風險很高。

  祝各位老朋友好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會師話市”)

  (本文作者介紹: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研究主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