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首杜甫的詩,滿滿裝著對李白的牽掛,友情可穿破時空

在中國的詩歌史上,李白和杜甫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他們不僅佔據了詩壇的前兩把交椅,而且關係還比較密切,成就了文壇一段佳話。但是,因為李白成名較早,又比杜甫大了11歲,所以相對而言,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更為崇敬,而且寫下了很多首讚美、思念李白的詩,其中最後一首應該是《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標題叫做不見,是以全詩的首兩字為題,很直接地抒發自己想與李白相見的心情。第一句“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不僅表達了杜甫的思念之情,更是李白一生的疏狂自放的寫照。李白作為才華橫溢的詩人,一生追求功名而不能大展巨集圖,卻只能縱情山水,狂傲對待達官顯貴,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也不得不說是個人的悲哀,時代的悲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是點明了李白現在的窘境。當時李白因為參加永王李璘的軍隊,並為永王搖旗呐喊,而永王卻被朝廷定性為謀反,李白也被世人認為同謀,按律當斬。此時杜甫雖然相隔萬裡,並不了解真相,但他仍然憐惜李白的才華,哀歎他的政治抱負不能施展。

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中,畫風一轉,杜甫刻畫了李白的形象,那就是才思敏捷,漂泊不定,嗜酒貪杯而豪情萬丈。這個浪漫詩人,雖然與他的風格迥異,但他們有著類似的命運和苦楚,更有相同的政治訴求。描寫李白的形象,其實也是杜甫思念李白的內心感受。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這一句,不僅是杜甫對於李白歸來呼喚,更是希望李白能夠平安度過這次劫難的祝福。匡山是李白少年時讀書的地方,而杜甫此時正在成都,儘管李白蒙冤,杜甫仍然希望他能善始善終,在晚年回到故裡。這句詩也呼應了第一句的不見,讓全詩渾然天成。

律詩一般是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然而這一首詩卻不同。它直抒胸臆,對於老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加掩飾地描述出來。雖然沒有運用辭藻來堆砌,也不用技法來裝飾,隻用樸素的口語和真摯的感情,依然能夠產生巨大的感染力。詩中平白地一字一句,自有一種磅礴的氣勢,衝擊著讀者的心靈。

在天寶四年,杜甫跟隨李白遊覽齊魯大地,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在此之後,李杜分離,天各一方,從此也就再無見面。此詩寫成的時候,杜甫已經五十歲,李白更是六十一歲。在飽受永王事件、流放遠地等磨難後,李白已經步履蹣跚了。

再過了一年之後,李白就病逝於當塗族叔李陽冰家中。最閃耀的詩壇雙子星座,終於失去了其一。這首詩也是杜甫最後一首思念李白的詩,再寫就算悼亡詩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