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龜甲膠的滋補價值起源

龜行動緩慢、性情溫和、超然若仙、壽命極長、不知所終,歷來被人們推崇是長壽和不死的圖騰。中國古人對龜非常崇敬,認為龜是聖物,多靈多壽,靈可供卜,壽至千年。亦有「桂枝長壽,與鶴並之人,皆重之。」從《史記》等諸多古代文化典籍中不難看出,此時的「龜」在中華文化中更多還是益腎靈化身的形象出現。

在長期的生活體驗與摸索中,人們認識到龜渾身是寶,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龜肉有止寒咳、療血痢、治筋骨痛的功效。龜甲、龜甲膠有滋陰清熱、益腎健骨、補虛強壯、消腫止痛等功效。由此,朱丹溪曾曰:「蓋龜乃陰中至陰之物,稟北方之氣而生,故能補陰、治血、治勞也。」李時珍也曾曰「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

正是由於龜如此神靈,龜甲入葯的歷史十分久遠。成書於秦漢時期的中國現存最早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首次記載了龜甲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養血補心」的功效,將龜甲列為上品。東晉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樸子》中也將龜甲視作道家「仙藥」,認為火炙搗服龜甲食用可壽千歲。唐朝,龜甲更被醫家廣泛地用作輔料。如唐代孟詵在《食療本草》中記載龜甲可「除溫瘴氣,風痹,身腫」,藥王孫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也詳細記載了龜甲的炮製方法。

而龜甲膠是龜甲經水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其入葯相較龜甲稍晚一些,始載於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明以後醫家應用則較為普遍。如《本草綱目》中記載有「龜鹿二仙膏」一方,主葯即為龜甲膠和鹿角膠;《景嶽全書》記載「左歸丸」一方也有龜甲膠入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