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PO否決率上升,監管收緊還是質量欠佳?

盤和林

IPO審核作為紓解上市申請堰塞湖的重要手段,其否決率向來被擬上市的觀望企業視為了解近期監管風向的關鍵數據。據Wind數據庫顯示,自今年6月份IPO否決率顯著上升,在6、7月份期間證監會共審核29家企業的IPO申請,通過率僅為65.5%,遠低於前5個月的88.3%,綜合否決率也高於往年。

否決率上升,一方面是監管部門對準上市企業的要求和審查更加嚴格的客觀反映,通過對IPO否決率的調整和針對性的現場檢查提高上市審查效率,釋放監管訊號,從而穩定資本市場,平衡供求關係,把控上市公司質量。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上市的動機逐步改變,資本市場良性循環的氛圍正在形成。在科創板試行注冊製IPO審核雙軌制運行背景下,資本市場改革紅利有效鼓勵了企業上市申報,引發新一輪資本市場融資熱潮。

筆者認為,在相對穩定的上市標準下,否決率的波動或許更多地取決於申報企業的監管預期,也就是說不同階段擬上市企業的質地和數量共同決定了該時期的IPO核查否決率。在新一輪融資熱潮中,市場在期初IPO通過率大幅回升且科創板設立推進的背景下預期監管周期將轉入寬鬆,多項利好政策助力資本市場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以大力推動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儘管在監管和市場的拉鋸戰中,監管部門會出於平衡市場波動的考慮對申報節奏有所掌控,但最終決定企業能否過會的還是其自身能否達到上市標準、是否存在重大風險。

盲目的上市熱潮短時間內推動大量企業的IPO申報,參差不齊的企業一湧而上必然會加劇IPO堰塞湖問題,並造成否決率上升。從這個角度來看,否決率上升的背後不是監管部門面對IPO堰塞湖問題的有意紓解,而是市場在預判監管寬鬆的前提下盲目申報造成的擁堵和卡殼。長期來看,IPO審核從嚴監管的原則不會輕易松動,否決率居高不下關鍵在於申報企業的總體質量,是否在經營業績、發展前景和運行合規等方面存在風險隱患。

從IPO核查被否和現場檢查撤回的企業來看,財務指標並非主要原因,不同企業的審查問題各不相同。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信息披露是否完整、企業運作是否規範、會計處理是否合理等四類問題,成為IPO審核的重點關注內容。多方面嚴格把關,是監管層從源頭淨化市場環境的主動作為,以防資本市場改革進程中疏忽大意、監管模糊造成的漏網之魚。

從數據的客觀性來說,IPO否決率是經濟形勢、市場申報和監管政策等多因素的博弈結果。但否決率上升只是表象,真正決定每一家申報企業能否成功過會的是持續盈利能力、企業運行模式和核心競爭力,具體到每家企業的否決原因各有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單純分析否決率來判斷監管走向或許略顯單薄,因為每家申報企業對於自身而言都是100%,企業在關注監管形勢的同時更應對照上市標準的多方面要求不斷鞏固精進,加強信息披露,完善風險把控。

從監管的出發點來看,否決率的波動並不能成為預測監管趨勢的衡量指標,而是監管部門在核準製下回歸監管本位恪守職責、嚴防投機的重要體現。科創板試行注冊製的雙軌制運行並不意味著IPO審核屈從於市場,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的過渡期更要謹防投機炒作,從源頭把好入口,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導資本脫實向虛,維護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科創板燃爆資本市場熱情的同時,更要對弄虛作假的僥幸心理謹慎對待,通過從嚴審核把控上市公司質量,優化資本市場環境,引導市場良好預期。

“春江水暖鴨先知”。否決率的高低或許真的在牽動著每一家迫切需要資本市場融資企業的神經,也在某種程度上與監管趨勢存在相關性。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正如經濟形勢的好壞並不決定企業的存亡,否決率的變動也不能阻止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獲得資本青睞。竊以為,針對IPO否決率市場不必過分解讀,成為經得起監管層和投資者考驗的優質企業才是問題的關鍵。(作者系著名財經專欄作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