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夏季艾灸效果最好

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夏季艾灸效果最好

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夏季艾灸效果最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保健養生,艾灸因其可行性強、療效好,得到廣大人群的青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艾灸任何季節都適宜,尤其是夏季得到自然界陽氣的應和,艾灸保健的效果可顯著提升。艾灸可以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對於寒凝經脈的病症效果尤佳。例如關節的冷痛、活動不利;女性痛經、月經延後;胃痛、腹瀉、哮喘等。

如何挑選艾灸工具

現存市面上有各種艾灸器材,以艾灸盒為例,分為單孔、雙孔、六孔等,都配有綁帶,可固定在身上,安全高效,適用於在身體的多個部位施灸。對於關節、背部等不易固定的部位,也可輕鬆施灸。

艾條灸最為傳統、直接,應當將點燃的艾條距離皮膚5厘米左右,將溫度控制在皮膚感到溫熱但沒有明顯刺痛感,注意避免艾灰、火星掉落到皮膚或衣物上。艾條灸不適用於背部等難以觀察的部位。隔物灸較為常見的為隔薑灸、隔蒜灸,所隔葯餅可增強溫經通絡的效果,但操作較為複雜,建議由專業人員實施。

掌握好灸溫和灸量

灸療過程中最明顯的感覺是熱感,之後可能會有酸、麻、重、脹、熱傳導、蟻行感等感覺,這均為灸療的正常反應。艾灸時應經常用手判斷膚溫,避免隨著艾灸時間的延長,皮膚對於溫度的忍耐度增高、靈敏度下降,導致溫度過熱,出現灸皰、燙傷、皮膚髮癢、色素沉著等皮膚癥狀。

若皮膚起皰、過敏、外傷,則不應繼續施灸。一般水皰不必戳破,用潔凈紗布覆蓋並保持清潔乾燥,避免活動時摩擦,大約1周便可自行消退。若出現較大水皰或燒傷,則須前往醫院由醫生處理。

在施灸過程中注意房間的通風及保暖,選用優質陳艾,以減少艾煙及其揮發物的含量。艾灸不可過量,一般1周三次左右,一次不超過3個部位,每個部位20分鐘即可。尤其艾灸頭部,更應注意施灸量。因為頭部肌肉薄弱且毛髮豐厚,艾灸頭面部穴位還易導致陽氣過於上行,引起頭暈、目眩等癥狀。

艾灸後要注意什麼

艾灸後應多喝溫水。有些人多次艾灸後可能出現口乾、咽乾、咽痛、牙齦腫痛、眼乾、眼癢、流淚、鼻乾、流涕、頭暈等上火癥狀,以及失眠、嗜睡、泄瀉、便秘、矢氣等。上述癥狀多較輕微,部分可能為灸療起效的反應,一般不必處理,通常休息1~2天可自行緩解。

哪些人不適宜艾灸

艾灸雖可治多種病症,但孕婦特別是孕早期禁止艾灸。女性若月經量大,則應在月經前5天及經期停止艾灸。

小兒為純陽之體,若無病痛一般不灸。對於肺氣虛弱引起的咳嗽、哮喘;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納差;中氣虛弱引起的遺尿等可以適量施灸,但灸量宜輕。

糖尿病患者艾灸時更需要注意,由於伴發周圍神經病變等導致皮膚感覺不敏感,應適當降低艾灸溫度,避免燙傷皮膚。

值得注意的是,艾灸是養生保健方法中便於操作且副作用小的可靠方法,其灸量、灸材、灸法多有講究,應循序漸進,以身體舒適為度,切不可急於求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文: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浦東分院 薛世勇 趙海音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夏季艾灸效果最好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E2DI7EAK】獲取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