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歲寶寶不說話,不是寶寶不會說,都是家長沒做好


女兒有個好朋友,叫歡歡,比女兒大幾個月。從歡歡不到兩歲的時候,她媽媽就總是很發愁地跟我說,感覺歡歡不如別的孩子說話多。

「她怎麼就是不說話呢?跟她說話也不搭理,嘴懶?還是內向?真是愁人。」這是歡歡媽經常念叨的話。

每次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歡歡媽都要問問我,我家女兒會說什麼了,然後一比較,又開始犯愁歡歡說話的問題。

之後有半年的時間,歡歡回老家讓奶奶帶,之後再回來,感覺她還是話比較少,偶爾說幾句說話也不太流暢。

像歡歡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家長就是犯愁,自己的孩子怎麼不說話,怎麼不像別的孩子那樣說個不停,他們只看到了結果,卻沒有去看過程中的問題。


為什麼寶寶沒有同齡的孩子會說的話多。

1、只要寶寶能夠聽懂大人說的話,沒有其他器質性問題,那麼說話這個就是早晚的事,家長不用過於擔心,但是家長必須要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2、家長跟孩子溝通少,孩子沒有學習的參考。歡歡媽自己也說過,孩子說話少,是不是因為她在家不愛說話的緣故。經常是歡歡自己玩,歡歡媽做家務或者看手機,家裡靜悄悄的。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輸入,然後才有輸出的過程。孩子沒有大量的聽,哪能憑空學會說話呢。

3、把孩子交給電視手機,不是有個聲音孩子就能學習。電子產品是單向溝通,而人的語言學習需要雙向溝通,需要家長跟孩子面對面的交流。

4、對孩子沒信心,總拿孩子跟別人比。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說話早,他們不是每項能力都有一個標準的。

5、在1-3歲的語言敏感期,更換養育環境,也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所影響。歡歡兩歲半到三歲之間,主要由奶奶照顧,之前都是媽媽照顧她的。而且她媽媽說的是國語,而她奶奶說的是方言,這對她的語言學習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影響她語言能力的發展。


該如何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1、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

多聽多看多感受,給孩子豐富的感知刺激,也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也能夠激發他們說的興趣。

2、家長多跟孩子交談,樹立良好的語言示範。

不管家長說方言還是國語,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聽得清,聽清了才能去學習說。家長在跟孩子說話時,要跟孩子面對面,發音清晰,語速要慢,口型誇張一點,讓孩子能夠看清口型聽清發音,這樣更容易去模仿。

不要跟孩子說些兒語(比如,吃飯飯,喝水水),或者自認為可愛的自創名詞,要給孩子正確的語言示範。

3、尊重孩子,鼓勵他們說,但是不要強迫他們說。

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要什麼東西時,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自己想要什麼。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邀請孩子參與進來,進行簡單的講述。


孩子說錯了,千萬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總是拿孩子跟別人比。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記錄孩子的點滴進步,也有利於針對性的去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