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稀土繼續“圈粉”?有色板塊一枝獨秀

繼前日大漲之後,市場連續兩天進行窄幅震蕩整理,滬指今日在2900整數關卡附近震蕩,早盤低位運行,午盤向上脈衝,全天振幅較小,量能回落,稀土永磁板塊依然強勢,能源類股表現優異,市場結構出現分化,最終滬指紅盤報收。

招商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文平在進門財經路演時談到稀土永磁板塊,其實早在三月份,劉總在進門財經已經為投資者解析了稀土永磁板塊的投資邏輯,還表示現在稀土永磁依然是值得配置的板塊,並從進出口以及行業趨勢方面進行解析,為投資者指明了未來方向。

一、稀土進口類別初級原料佔比大

1、稀土進口規模逐年增長,初級原料貢獻最大

據海關公開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進口稀土產品總量約9.82萬噸,同比+179%,其中,稀土金屬礦2.9萬噸,同比+3729%;稀土化合物6.92萬噸,同比+101.75%;稀土金屬6噸,同比-92.1%。

從進口結構的角度來看,稀土化合物佔比最大,佔70.47%,其次為稀土金屬礦,佔29.5%。

從同比幅度上來看,稀土金屬礦與稀土化合物增幅明顯,主要是因為在國內持續的供給側改革與環保打黑的共同作用下,國內稀土礦資源供給快速收縮,海外進口成為稀土冶煉分離產業的替代來源。

從國別上來看,18年進口來源國別前五大為美國、緬甸、馬來西亞、法國和日本,這五個國家進口量佔總進口量的99.51%。

2、混合碳酸稀土與其他氟化稀土進口量佔比居前

2018年我國稀土化合物進口量翻倍,混合碳酸稀土增長最為顯著。

2018年,稀土化合物進口量佔我國稀土進口總量70.47%,進口數量(實物噸)最多的前五位產品分別是混合碳酸稀土、其他氟化稀土、其他氧化稀土、氫氧化鈰和碳酸鈰,該五種產品進口數量合計佔稀土化合物總進口量的99.41%。

混合碳酸稀土和其他氧化稀土近三年進口量逐年增長,其他氟化稀土進口量在2018年由0.51噸增長到22357.57噸。

從國別上來看,緬甸與美國是我國稀土化合物的主要進口國。稀土化合物佔比最大的混合碳酸稀土,其本質上是富含中重稀土元素的初級礦產原料。

激增的原因主要是國內中重稀土礦的大範圍停產;其來源於緬甸、印度、馬來西亞、美國、俄羅斯聯邦、愛沙尼亞和哈薩克,其中,從緬甸進口的混合碳酸稀土2.58萬噸,佔混合碳酸稀土總量85.25%。

其他氟化稀土主要進口於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美國進口量為2.24萬噸,佔比幾近100%,只有極少量進口來自日本和德國。

美國:我國抬升關稅、依靠冶煉分離將對美實現短期製衡。從美進口的稀土產品(稀土金屬礦+稀土化合物)佔我國稀土進口總量5成,主要為原料性產品,但國內資源替代性強。

2018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稀土產品5.3萬噸,主要科目為稀土金屬礦和稀土化合物(絕大部分為稀土金屬礦與其他氟化稀土,合計佔94%),分別為2.76萬噸,佔金屬礦總量95.33%和2.55萬噸佔化合物總量53.97%。

其中稀土化合物主要為其他氟化稀土、氫氧化鈰、混合碳酸稀土、其他氧化稀土等。

從我國進口美國稀土產品的用途來看,進口產品稀土金屬礦和其他氟化稀土都為原料性產品,尤其是在Mt.Pass在2017年複產後,經由我國“經濟實惠”冶煉分離產能進行加工後,進入下遊磁材領域。

此外,稀土金屬礦(多為氟碳鈰礦)和其他氟化稀土,均屬於輕稀土,其廣泛分布於我國境內,單內蒙白雲鄂博礦區儲量便達4600萬噸。

此外,安泰科預計2019-2020年期間,國外有多座礦山有望達產或投產,包括布隆迪的彩虹稀土公司,澳大利亞的楊迪巴那礦和北方礦業的布朗山項目,除美國外的海外供給有望提高,將進一步消除來自美國進口原料性產品供給壓力。

緬甸:騰衝閉關後對我國中重稀土市場反轉起巨大影響,緬甸進口稀土產品佔稀土進口總量3成,我國85.25%混合碳酸稀土進口依賴緬甸。

2018年我國從緬甸進口稀土產品約3.40萬噸,科目全部為稀土化合物,主要由混合碳酸稀土和其他氧化稀土,分別為2.58萬噸和0.81萬噸。

緬甸進口稀土產品佔我國進口稀土產品總量的34.62%,緬甸進口混合碳酸稀土佔進口混合碳酸稀土總量的85.25%。

緬甸進口混合碳酸稀土為我國中重稀土礦重要補充,騰衝閉關後,短期無其他海外替代來源。

2017-2018年國內中重稀土因環保打黑部分礦山關停且國內資源品位趨於枯竭,國內中重稀土供給收縮。2018年1-10月,每月進口緬甸混合碳酸稀土2000噸以上,受節日因素影響,2018年11月-2019年2月緬甸混合碳酸稀土進口量跌入1000噸以下低位,3、4月份又回升至中樞水準。

在騰衝海關雙向關閉影響下,5月緬甸進口混合碳酸稀土量有激增的可能性。此外,我國其他兩大進口國為馬來西亞和美國,進口量合計僅佔每年混合碳酸稀土科目的14%,若緬甸切斷所有混合碳酸稀土供給,短期內將無其他國家可以替代其供給地位。

3、磁材進口18年同比下降顯著

2018年我國稀土永磁材料進口有較大回落,共進口2141.71噸,進口產品主要為永磁體,佔比80.95%。主要進口國家10個,其中菲律賓、日本、馬來西亞三國佔比81.03%。

二、美國對中國稀土產品依賴性高

1、稀土出口總量穩定上升,4成冶煉分離產品出口海外

近年稀土出口大幅增長,年複合增速24%。根據稀土行業協會數據,從2012年至2016年,稀土出口量迅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為23.76%,最近兩年出口增速趨緩,但總量仍然穩定上升。

2018年稀土出口總量達到53031.4噸(折REO4.7萬噸*),同比增長3.6%,出口金額為5.123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平均價格9.66美元/千克,同比增長18.8%。

4成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出口海外。根據安泰科2018年稀土報告數據口徑,中國稀土礦產品產量(折合REO)為12萬噸,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折合REO)為12.5萬噸。

而中國2018年沒有出口稀土礦,稀土出口產品全部為冶煉分離產品,出口總量除以稀土冶煉產品產量得到的比例為37.6%,這個比例表示出口對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去向的貢獻度,即接近4成產量用於出口。

2、稀土出口結構以稀土化合物為主

稀土化合物為主要出口科目,出口國別集中於日、美、歐洲等國。

2018年1月至12月稀土金屬及化合物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國、荷蘭;出口到這三個國家的稀土總量(實物量)為40436噸,佔比高達76.2%。其中出口日本17422噸,佔比32.9%,出口美國14623噸,佔比27.6%,出口荷蘭8391噸,佔比15.8%。

2018年稀土出口總量(實物噸)為5.3萬噸,其中大部分出口產品為稀土化合物,共出口4.57萬噸,佔比86%,而稀土金屬出口為0.73萬噸,僅佔比14%。

金屬鑭和釹是出口量靠前的稀土金屬,日本為主要出口目的國。2018年共出口金屬鑭2154噸,佔出口稀土金屬比例為29.5%,出口金屬釹912噸,佔比12.5%。

其中84.3%的鑭、91%的釹都出口到日本。日本作為釹鐵硼永磁體的發明國,稀土深加工能力冠絕全球。

氧化鑭和碳酸鑭是出口量最大的稀土化合物,美國為最大出口目的地。2018年共出口氧化鑭10632.84噸,碳酸鑭8694.26噸,兩者共佔稀土化合物出口總量的42.3%。

除此之外,碳酸鈰、氧化鈰、氧化釔出口量也較大,前五大出口產品共佔比70.94%。

美國、日本、荷蘭為稀土化合物主要出口目的地,大量氧化鑭和碳酸鑭產品出口到美國;而大部分碳酸鈰、氧化鈰、氧化釔出口到日本;荷蘭是中國碳酸鑭最大進口國。

鑭類化合物是美國進口的主要稀土產品,其下遊廣泛應用於石油與光學工業中。

鑭的催化活性高,美國使用富鑭稀土作為石油裂化催化劑,提高從重質原油中獲得汽油、柴油等輕質油的比例。

光學玻璃也是鑭應用的主要領域,鑭系光學玻璃具有高折射率和低色散等優良光學特性,被廣泛應用在光學精密儀器和高級設備鏡頭材料上。

功能性陶瓷材料業也是鑭很好的應用方向,加入氧化鑭的電容陶瓷能明顯提高電容器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另外,深加工得到的納米級氧化鑭光學活性高、催化活性高、吸附選擇性較強,在光催化材料、傳感器材料、電池電極材料、發光材料等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

出口到美國的稀土產品總量佔中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的比例為10.38%。如果中國限制稀土產品對美國的出口,那麽對中國國內冶煉分離產量的影響僅10.38%,相當於中 國少生產將近1.3萬噸(REO)的產品,而其中大部分產品為氧化鑭和碳酸鑭,價值量較小(鑭單價低)。

以2018年為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氧化鑭數量達到5678噸,而日本國內氧化鑭基本上全部從中國進口,約1870噸。

巴西雖然也是稀土開採國,但是其國內並無冶煉分離企業,不能生產純度較高的氧化鑭,從中國進口約1500噸;這兩個國家氧化鑭共計3370噸,遠低於美國的需求量(不考慮全球隱形庫存條件下)。而美國國內冶煉分離產能還未能啟動。

3、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體量大、增速高

我國磁材產量中近3成用於出口,稀土永磁體第二大出口對象為美國。2018年我國生產磁性材料(毛坯)共155000噸,出口磁性材料合計39281噸,出口佔產量比例為25.34%。

其中稀土永磁體出口量最大,佔磁材出口量的83%,近9年來,稀土永磁體出口量逐年增加,年複合增長率10%。

2018年稀土永磁體出口3.27萬噸,出口額16.9億美元;共出口到107個國家和地區,德國4991噸居首佔15.27%,美國4103噸位列第二佔12.55%,韓國3206噸,佔9.81%,位居第三。

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稀土永磁體生產國家,2018年從我國進口了1140噸永磁體產品、2657噸釹鐵硼磁粉、326噸釹鐵硼合金以及537噸速凝永磁片。

結語:

1)我國稀土進出口變化呈現“進口近年激增,出口穩定增長”的格局。進口激增來源於1)持續的供給側改革與環保打黑的共同作用下,國內稀土礦資源供給快速收縮,緬甸進口的混合碳酸稀土成為國內冶煉分離產能的中重稀土礦的替代來源。

2)美國Mt.Pass複產後,產能爬坡順利,由於美國國內冶煉分離產能欠缺疊加經濟性考量,初級原料經由海運進入國內。

3)預計未來在騰衝閉關持續的條件下,中重稀土產品價格將得到持續的成本端推動。而針對美進口稀土原料加稅的持續,將從加工環節壓製美稀土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性與相對競爭力,短期實現遏製。

4)扼住美國石油化工與光學的咽喉?透視出口結構數據,能發現氧化鑭和碳酸鑭是出口量最大的稀土化合物,美國為最大出口目的地;共佔我國稀土化合物出口總量的42.3%,下遊應用於石油石化、光學玻璃、精密儀器與功能性陶瓷等高端製造領域。

文章內容為招商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文平在進門財經路演核心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