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板塊大跌 怎麽看廣汽集團7倍估值?

最近的汽車板塊很不太平:

4月4日,中美雙方掀起貿易戰,涉及汽車產業;

4月10日,國家在博鼇論壇表示將盡快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並在今年顯著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4月17日,發改委宣布到2022年將全部取消汽車行業限制。

針對上述事件,有觀點認為若取消股比限制政策保護,國內車企將直面國外汽車巨頭的競爭,尤其是國有車企依賴合資品牌“躺賺”的日子將一去不回。這樣的預期讓港股整車板塊從4月10日起7天累計下跌8.8%。

從個股看,很明顯市場過度解讀導致港、A股整車標的估值下殺,目前主要整車龍頭的市盈率在10-12倍,處於近13個月以來的低位。

但和市場觀點不同,筆者認為放開股比限制對產業影響不大,邏輯如下:

1)去年發改委規定將不再核準設立新的燃油車公司,所以外資單獨申請獲批的可能性很低(純電動項目除外);

2)假設獲批,則現有投資、合資產能面臨湮滅,外資很難得償所失;

3)預計到2022年自主品牌具備強競爭力,並可以趁外資新建產能時爭搶市場份額。

基於以上考慮,筆者認為未來外資在燃油車領域單乾的概率很小,依舊堅定看好優秀自主品牌車企。

在把握好行業大方向後,筆者建議投資者眼下關注嚴重低估的廣汽集團H股。下面結合基本面、發展前景和估值水準,分析廣汽的投資邏輯。

▌一、自主、合資雙驅動,17年業績超預期

廣汽與其他國有車企的重要區別是合資、自主品牌發展均衡,這點也是該公司去年業績超預期增長的基礎。

2017年,廣汽集團營收715.7億元,同比增長44.8%;歸母淨利潤110.0億元,同比大增75.0%。業績增長原因是銷量大幅增加,以及規模效應增強提升利潤率水準。

從銷量看,去年廣汽的自主、合資品牌銷量均大幅增長,共銷售200.1萬輛,同比增加21.3%(同期行業增速僅1.4%)。其中,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銷售50.9萬輛,同比增長36.7%;合資品牌受各自熱賣車型帶動,也基本都取得兩位數增長。

單獨分析自主品牌,17年廣汽乘用車的亮點是在車型開發取得突破,傳祺“GS4+GS8”形成系列明星車型,這兩款車型的月銷量分別穩定在2.5萬、0.8萬輛水準,推動傳祺全年銷量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36.7%。

並且由於銷量增長帶來規模效應、高端車型GS8放量提升單車毛利,17年傳祺品牌單車收入較16年增加0.8萬元,至14.1萬元;單車毛利增加0.44萬元,至3.09萬元;毛利率同比上升2.9個百分點,達到18.0%。

在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基礎上,疊加期間費用率相對穩定、合資品牌貢獻穩健投資收益,2017年公司淨利率為15.4%,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

主要費用方面,去年廣汽整體基本保持穩定。財務費用率減少1.1ppt至0.9%;管理費用率增加0.1 ppt至5.6%;銷售費用率提升0.4ppt至7.3%,主要是廣告費用增加。

那麽自主品牌崛起對廣汽去年業績的貢獻如何?

2017年廣汽集團整體淨利潤增長44億元,其中自主品牌盈利增加約 20 億元,佔比高達45%。通過下表可以看到從2016年起傳祺品牌開始盈利,並在17年大幅增加20.2億元。

做個參照,同為國內主要汽車集團的北京汽車(1958.HK)、華晨汽車(1114.HK)去年自主品牌分別虧損26.8億元(毛利潤)和5.5億元(淨利潤),整體業績分別同比減少64.62%和同比增長18.85%。

在自主品牌高增長同時,去年廣汽4大合資品牌也都表現穩健。

其中,廣本因為主力車型需求強勁(主要來自冠道),銷量達到72.3萬輛,同比增長13.2%;廣豐同樣受益於凱美瑞、漢蘭達熱賣,銷售44.2萬輛,同比增長4.9%;廣汽菲克、廣汽三菱則繼續通過國產化策略推動銷量增長,分別銷售20.5萬輛(增長40.1%)和11.7萬輛(增長110.0%)。

需要強調的是,冠道、漢蘭達等高端車型在支撐銷量的同時還提升了廣本、廣豐品牌盈利水準。2017年,廣本、廣豐的淨利率分別上升1.1及2.1個百分點。以冠道為例,廣本在2016年10月29日推出該車型,目前月銷量在7000台左右,終端仍然維持加價銷售。

最終基於銷量增長和產品結構上移,2017年合資品牌貢獻投資收益82.96億元,同比增加43.7%,佔廣汽利潤總額的75.4%。

▌二、18年穩重有進,目前低估值吸引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廣汽在去年的分化背景下取得相當好的業績(17年乘用車行業增速僅1.4%),那麽18年能否繼續給廣汽一個較高預期?

在之前業績會上,廣汽指引18年銷量增速10%-15%,雖然低於去年,但預計仍將遠高於行業水準。考慮公司今年的產品、產能規劃,筆者預計廣汽可以順利完成目標。

產品方面,18 年廣汽將推出10款以上全新/改款車型,並且當中包括多款主力走量車型。

首先說下自主品牌,前面提到廣汽傳祺17年銷量50萬輛,但其中GS4、GS8兩者銷量合計超42萬輛,也就是說目前自主品牌的產品結構嚴重依賴SUV車型。因此為豐富、均衡車型布局,傳祺在17年年底推出GA4(轎車)、GM8(MPV)、GS3(SUV)、GS7(SUV)四款車型,18年繼續有GS4(中期改款)、GS5(第二代)、GM6(MPV,全新車型)分別在4月、下半年、年底推出。

通過上述投放,18年傳祺品牌產品線將更豐富,產品周期強化。以GA4/GA8單月銷量0.6萬輛、GS8/GS7/GM8/GM6單月1.6萬輛、GS4/GS3單月3.2萬輛計,預計18年傳祺品牌銷量為64.8萬輛。

合資方面,今年新推出車型有:廣豐剛在17年11月上市第8代凱美瑞,18年7月還將推出走量車型CH-R(小型SUV);廣本第10代雅閣本月上市,後續再推出謳歌RHD、凌派換代、鋒范奧德賽改款;廣汽菲克7座版本SUV K8;廣汽三菱純電動SUV-A43EV、歐藍德中期改款、一款全新款SUV車型。

鑒於凱美瑞、雅閣均是國內中級車標杆車型,並且上市後需求強勁,預計廣豐18年銷量50.5萬輛(同比增長14%),廣本銷量79.5萬輛(同比增長10%);廣汽菲克銷量15.4萬輛(減少25%);廣汽三菱銷量17.6萬輛(同比增長50%)。集團合計銷量約228萬輛,同比增長14%。2018年一季度,廣汽受主力車型雅閣、凱美瑞換代拖累,銷量50.84萬輛,同比僅增加11.2%,預計隨著產能爬坡、新車陸續投放,增速將持續爬升。

其實產能方面,2017年廣本、廣豐、廣汽乘用車以及廣汽三菱的產能利用率均超過了100%,產能成為製約廣汽銷量增長的重要因素。為滿足新車型投產,17年12月廣汽乘用車杭州工廠投產,新增15-20萬產能,18年1月廣汽豐田第3生產線投產,新增10萬產能。

最後總結起來,筆者認為18 年廣汽將繼續受益新車周期,自主品牌銷量持續增長,產能保持高效率運行,規模效應繼續提升利潤率水準。同時合資品牌受益於強產品周期(凱美瑞、雅閣),增長穩定性較好,單車盈利能力提升。以14%銷量增速預估,18年廣汽的業績保守增長30%。

受行業增速放緩影響,廣汽股價自17年底起持續回調。另外,雖然廣汽今年基本面預期良好,但在近期開放股比政策事件下拋壓嚴重,公司目前估值僅7.6倍。

廣汽集團7.6倍估值什麽概念?

首先在行業已經是墊底位置(目前行業平均14倍),同時也是自身近3年的最低水準(最高15x,最低7x)。

▌小結

目前汽車行業估值處於13個月以來的低位,預計當基本因素改善時,其風險回報非常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廣汽集團在18年基本面預期良好的情況下,目前的低估值十分有吸引力。基於18年至今的穩健表現(一季度銷量增11.2%),以及後續新車型投放、產能支撐,筆者認為廣汽依舊是今年行業最確定的增長標的。

【作者簡介】

海岸線 | 格隆匯·專欄作者

長期從事汽車及上下產業鏈研究,

熱愛周期,喜愛並關注汽車行業。

【精華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