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天為什麼一定要喝點白酒?

前些日子,小編參加了一個婚宴,正值入夏,大家熱得大汗淋漓,上桌都想喝上一杯冰啤解暑,這時桌上一位大哥提議大家喝口白酒,他說夏天少喝啤酒,適量喝白酒,夏天養生需以熱製熱,注意出汗排毒。

全桌人聽後嘩然,這倒是吸引了小編的注意,於是問何來此觀點,大哥說,我們先喝上白酒,一會出門感受一下你是否腋下生風,口中生津,是否比喝了冰啤酒出門還要舒服,再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酒桌上得知大哥是一名中醫專家,姓郭,家裡世代從醫,郭醫生說他愛喝白酒,尤愛在夏天喝,每天適量喝點。

郭醫生說,現在大家都開始注重養生,「法於陰陽」是《黃帝內經》養生的重要原則,認為養生應該遵循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如此才能長壽。年輕人有空時可以看看《黃帝內經》。

夏天,我們都喜歡呆在冷氣機房間避暑,這樣的話即使秋天不得病,冬天也得得病。人一年四季體內氣機的開泄,其實就指著夏天這個時期。人在冷氣機房裡,身上的毛孔是關閉的,等一到外面,氣象熱了就會再打開。所以人都會有從冷氣機房進出身體很難受的感覺。因為毛孔不斷地開合,正擾亂身體內部的氣機。

夏天就要「無厭於日」,該熱就熱,該出汗就出汗,該散就散,道理上就是不要抑製陽氣的生髮和生長。而白酒性溫,夏天在冷氣機房裡,喝點白酒,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熱起來,排排汗,反而會感覺更舒適。

於是,小編回家便翻閱《黃帝內經》,有看到一句經文:夏三月,此謂番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疾,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即立夏到立秋這三個月。

其中,「無厭於日」。意思是在夏天這麼激烈、奔放的時候,不要去討厭太陽。夏天總是把冷氣開的也特別足躲在冷氣機的房間裡,生怕曬著一點太陽,這些都會造成身心疾病。寒從足下起,有人就變成腿很粗,因為人體要分泌脂肪來抵抗這個冷氣。有人到秋冬就會發生抑鬱症,就是因為光照時間不長。

人體有一個自我平衡的機制。比如說冷了,會打擺子,振動自身的陽氣,讓身體熱起來。夏天的時候熱了,腎水就啟動起來。中醫五行裡面有兩套系統,一個是製熱,一個製冷。套系統製熱,是肝和心;第二套系統製冷,是肺和腎。到夏天特別熱的時候,健康的人,他的腎水開始工作,會微微的出點毛毛汗,不是那種大汗,然後心情也不是那麼焦躁。

「使氣得泄」。就是說讓汗出來。我們現在不出汗了,全憋在裡面了,憋在裡面就出問題。開著冷氣機,開著電扇,喝著冰啤酒,氣沒來得及泄,邪氣、虛邪賊風就進去了,所以說夏天是非常容易中風的一個季節。

真正的解渴,不是吃冰磚和冷飲,而是生津止渴。就是說讓你體內產生出那種津液,才能解你那種焦渴狀態。運冰塊的人是不吃冰塊的,人家是討碗茶喝,喝碗熱茶,唇齒留香,舌下津液一出來,那個焦渴勁就沒了。

人的生理髮育,其實也跟自然是同步的,如果光有了秋收,冬藏,春生,沒有夏天的熱烈,很多人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夏天是養長的時候,要遵守自然界和人身的生長之道,常喝點兒白酒。

雖說看《黃帝內經》隻了解點皮毛,但至少從養生角度來說,在三伏天,要小編再選擇喝冰啤酒還是白酒時,定是喝白酒了,夜市上也要耍開。更何況,白酒還能「通血脈,散濕氣」,「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除風下氣」,「開胃下食」,「溫腸胃,禦風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

仰韶彩陶坊九糧釀造,融合了高粱酒的濃香,玉米酒的醇甜,大米、糯米酒的爽凈,小麥酒的醇,小米酒的細膩,豌豆的醇香,營養豐富,更有助於健康。

夏季喝白酒注意事項:

1、夏季飲酒忌加冰。

夏天切忌喝冰凍的白酒或者加冰的白酒。因為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當然還有少量的醛類等雜質。醛類物質的沸點很低,能很快揮發掉。但是如果白酒經過冰凍或者加冰後,就會影響其揮發,增加醛類物質對人體的損害。

2、夏季飲酒忌混喝。

夏季飲白酒不要和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一起喝,這類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增加肝臟負擔,喝白酒時,要多喝白開水,以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體外。

3、夏季飲酒忌空腹。

夏天和白酒不要空著肚子喝,因為氣象熱很多人不喜歡吃飯,所以先喝酒再吃菜,結果酒喝多了菜沒吃多少,造成的後果是一醉不起傷身體還影響工作。所以喝酒的前提是先填飽肚子。

4、夏季飲酒忌過量。

在中醫上,白酒屬於辛熱之物,有刺激性,能擴張心血管,使血流加快,科學已證實,每日攝取一些酒精飲料會降低男性心臟病的發病率。但夏季喝白酒切忌過量,一是因為在夏天的飲食中忌諱上火的辛熱食物,二是,過量的酒精攝入,血管過分擴張,血流太快的話會加重心臟負擔。

小醉怡情、大醉傷身、爛醉如泥;喝酒唯小醉,人生歡樂多!

5、忌醃製食品

夏天飲酒時,很多人喜歡選擇冷盤,其中些醃製食品成為首選,熟不知醃製食品中所含有的亞硝酸胺,可以和酒精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對身體的毒害和副作用非常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