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全球經濟的五個關鍵詞,和你想得一樣嗎?

許多年後,當人們回憶起2018年,可能會發現這一年是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的轉折點。

多位專家認為,2018年發生的一連串重大事件,將從技術、結構、規則等多個層面深刻影響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走勢和經濟全球化進程。

關鍵詞一:分化

經濟波動分化加劇 政策協調難度增加

2017年,疲軟多年的全球經濟終於迎來難得的同步性復甦,經濟增速顯著回升至3.7%。那年秋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樂觀預計2018年世界經濟增速會繼續上升到3.9%。然而一年後,這種樂觀情緒煙消雲散。IMF近日已將2018年與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調回了3.7%。

曾經同步復甦的各主要經濟體如今再次“幾家歡樂幾家愁”。除了美國經濟依然高歌猛進,中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增速均有所下行。通脹水準也在分化,美歐通脹壓力上升,日本通脹率一直在2%以下徘徊;俄羅斯、巴西、印度等主要新興市場通脹率基本穩定。貨幣政策亦由同步收緊重新轉為分化。美聯儲不斷加息,中國央行多次降準,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也不再像之前那樣頻繁釋放收緊的信號。

這種“苦樂不均”和“鬆緊不一”,使各國巨集觀政策協調越發困難,將給2019年全球經濟埋下更多波動和震蕩的種子。

關鍵詞二:衝突

經濟體間衝突頻現 實為規則制定權之爭

2018年,最受矚目且最一波三折的事件非中美貿易爭端莫屬。

從3月底美國公布對華301調查報告起,中美經貿關係就開始蒙上陰影。截至目前,中美已對彼此上千億美元的商品加征從10%到25%不等的關稅。不少經濟學家都對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貿易爭端憂心忡忡,認為這將導致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也將因此面臨大調整和重塑。

不過,最近兩國貿易角力似有積極信號。從12月19日至21日,短短三天內中美已就經貿問題舉行兩次副部級磋商,對知識產權、貿易平衡等問題均有討論。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中美將根據磋商進展需要,隨時安排包括會面、通話在內的磋商,推動落實元首會晤共識。

但現在斷言中美貿易爭端將在明年3月風平浪靜似為時尚早。一方面,雙方雖均有達成協定之積極意願,但經貿問題由來已久,且涉及雙方經濟結構再平衡,恐不是短短90天內就能輕鬆解決;另一方面,中美目前仍齟齬不斷,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等進入西藏法案”、美政府起訴兩名中國公民“網絡竊密”等事件可能殃及經貿磋商。

另一場備受關注的衝突發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內部。圍繞WTO改革,各方正在激烈交鋒。中國主張優先解決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受阻等危及WTO生存的關鍵問題,解決發達成員過度農業補貼、在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的做法,並要求保障發展中成員的特殊與差別待遇。美國的訴求則是解決WTO運行效率低下、不透明等問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認為,若美國訴求得到滿足,則在發展中國家待遇、協商一致原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相對弱勢成員獲得的保護會遭削弱;若得不到滿足,WTO改革可能陷入僵局。

WTO改革之爭,實際上是多邊貿易體系規則之爭。而規則的制定權,是主要經濟體在愈發激烈的全球經貿競爭中佔據先機優勢所必須掌握的重中之重。在此情況下,WTO改革注定將在爭吵中艱難推進。

衝突不僅發生在國與國之間,也發生在階層與階層之間。法國政府上調燃油稅引發民眾大規模示威。對普通民眾稅負較重和貧富不均的憤怒,讓這件原本旨在減少法國對原油依賴的好事弄巧成拙。目前,這場1968年以來巴黎遭遇的最嚴重社會動蕩仍在繼續。

分析人士認為,眼下問題的關鍵已不在於燃油稅,而是民眾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日漸增多的不滿。由於始終拿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加之法國經濟低迷,馬克龍的執政前景可能會比較黯淡。而這,如同蝴蝶效應,將給法國乃至歐盟經濟造成難以預測的影響。

關鍵詞三:洗牌

經貿格局大調整大變革 對世界貿易新規則產生深遠影響

2018年,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除美國之外的11個成員重振旗鼓,簽署了全面與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沒有美國的“簡版TPP”,既不“全面”也談不上有多“進步”。降低對外國投資者的保護程度,縮減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種種對原有條款的刪減和擱置都使TPP從“上等大餐”變成了“家常菜”。

這一年,受外力刺激,久拖不決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中國商務部官員透露,RCEP的80%內容都已談妥,目前各方正在就剩餘的20%內容全力衝刺。如果能保持現有談判速率,2019年RCEP“非常有可能完成”。RCEP人口佔全球一半,貿易額佔世界約三成,吸引全球1/5外國直接投資。一旦達成,對亞太乃至全球貿易格局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這一年,美歐日圍繞貿易協定上演“三國演義”。歐盟和日本簽署經濟夥伴協定(EPA),雙方超過90%的產品將立刻實現零關稅;此後,一度因貿易摩擦劍拔弩張的美國與歐盟宣布暫時停止互相加征關稅,同意朝著取消非汽車類工業品所有關稅、非關稅壁壘和補貼的目標共同努力。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尋求與日本的雙邊貿易安排。今後美歐日三方經貿關係如何,仍有待觀察。

這一年,中日關係轉圜,雙邊經貿關係亦明顯升溫。曾經為爭奪亞太基礎設施項目訂單激烈競爭的兩國決定握手言和,聯手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一度因政治因素“難產”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也隨著中日關係升溫步入提速階段。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合縱連橫,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趨利避害,在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權之爭中搶奪先機,打造於己有利的經貿環境。

洗牌的結果不僅直接關係到各主要經濟體今後的興衰,也將對世界貿易格局的發展和世界貿易新規則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四:黑科技

5G爭霸賽中企加強攻勢 專家:歐美已經落後一年

不過,2018年世界經濟也不盡是“亂”字了得。回顧全年,依然有不少亮色。

5G迅速發展。中國企業為普及5G技術加強攻勢,華為已經與60多個國家的150多家公司推進實證實驗,2019年將發售支持5G技術的智能手機;小米宣布在2019年三四月份發布5G商用手機;美國摩托羅拉與威瑞森電信公司聯手,計劃於2019年初發售5G手機;韓國LG電子與斯普林特公司計劃於2019年上半年聯手推出5G手機。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2019年即將開打的5G爭霸賽中,中國企業處於有利地位。

在通信設施網絡方面,中國5G基地台數量已超過35萬個,是美國的10倍多;從通信標準來看,中國企業採用的TDD通信速度也比歐美國家採用的FDD快,預計將成為主流。

日本一家通信公司前高管指出,在5G方面歐美企業趕上中國企業要花一年以上時間。

5G最大通信速度可達現行4G的100倍,方便用戶更流暢地觀看影片。它給社會生活將帶來一連串改變:有了5G的支撐,不惟超高清直播將蔚然成風,網聯自動駕駛也有望迎來大發展。

此外,終端形式也將更加豐富,如VR虛擬現實眼鏡、AR擴增實境眼鏡、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等。

關鍵詞五:至暗時刻?

歐洲經濟增速或繼續下行 南歐國家債務問題或卷土重來

2018年行將結束,但全球經濟的困擾和憂慮並未完結。它們很可能和人們一起走進2019年,並以更劇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全球巨集觀經濟增長分化態勢或進一步加劇。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預計,美國經濟可能繼續保持較為強勁的態勢。目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從2019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增速可能出現顯著下降。最近美國股市動蕩加劇也可能影響經濟增長。

張明稱,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或繼續放緩;歐洲經濟增速或繼續下行,南歐國家債務問題可能重新抬頭;英國經濟可能遭遇“脫歐”陣痛衝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動蕩或將持續。

逆全球化趨勢也會大概率持續。這是過去一年來世界經濟的最大痛點。而隨著主要經濟體增長更加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未來部分主要經濟體可能會推出更加強硬、力度更大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並帶來更大的逆全球化浪潮。這對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未來都是危險的。

資本市場的波動和債務問題可能越發嚴重。與2009年至2017年間的持續向好相比,2018年美股波動性已經明顯加劇。張明稱,在2019年,無論是長期利率可能出現的顯著攀升,還是若乾信號顯示美國經濟可能走向減速,抑或是中美貿易摩擦再起波折,都可能造成美國股市出現重大波動。一旦美國股市的波動性加劇,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也概莫能外。在極端情形下,甚至可能出現全球範圍內風險資產的拋售浪潮。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楊長湧認為,明年美國持續加息可能推動其貨幣政策進入緊縮區間,這將對全球流動性產生重大影響。隨著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向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擴散,新興經濟體大面積爆發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上升。

至於債務問題,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雖然為政府債務設立一些人為財政規則,但都沒有阻止債務水準膨脹;新興經濟體居民債務也在迅速增長。債務水準持續積累的後果,對全球經濟而言實不樂觀。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李曉喻

編輯:郭凌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