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夜間服用降壓藥有危險嗎?


曾經有位朋友說他在報紙上看到,夜間入睡後血壓是一日當中最低的,而且如果血壓太低還有腦血栓形成的危險。

可能有朋友會問了,那為什麼醫生開的降壓藥一般都是臨睡前服用呢?這樣會不會有危險?

的確如此,對於正常人來說,夜間入睡後尤其是後半夜是血壓最低、心跳最慢的時候,許多腦血栓形成就是在這個時段,不少老人昨天晚上還好好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就出現了口齒不清、流口水、一側偏癱的情況,這和夜間血壓低,血液粘滯度高有一定關係。

那醫生為什麼要病人夜間服藥呢?

原來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情況,對於正常人,血壓夜間低,表現為一個杓型曲線,但對於相當一部分高血壓病人,這種正常的曲線消失了,叫做非杓型曲線。

或者白天血壓明顯升高,夜間血壓明顯降低,叫深杓型。很多臨床研究發現,老年人尤其是超過75歲者,這種非杓型比較明顯。

對於那些夜間出現腦出血或者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夜間血壓升高就是明顯的誘因,而在青年人中,絕大多數仍保留著這個杓型曲線,多表現為白天血壓升高,所以不同的病人服藥時間是有所不同的,不可機械。

高血壓病人的服藥時間越來越受醫生的重視,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熱門研究方向---高血壓時間治療學,可見其重要性。

對於老年高血壓病人,醫生的處方第一個是降壓藥,一般來說仍然是清晨服用,如果發現第二日清晨血壓升高,或者出現夜間氣促,或者動態血壓監測證實夜間血壓升高,提示這個病前服用,這樣就可以控制夜間及次清晨血壓。

目前選用的藥物都是長效藥物,效力緩慢出現,持續時間長,不會出現服藥後血壓迅速下降的情況,如果你在夜間11時服藥1粒長效藥物,可能會在5-6個小時後才明顯降壓。

許多老人因為睡眠不佳,正準備起床,正值凌晨危險時段,所以,一定要長效的,不可使用中短效的,另外,老人們在夜間使用利尿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因為利尿劑會增加夜晚排尿次數,同時血液粘滯度也會升高,變得粘稠,有危險。

不同的病人,用藥時間會有有所微調,即使同一個病人不同的時期,可能服藥時間也需要調整,做好血壓自測和其他相關情況的記錄,供醫生參考,醫生會給您一個服藥建議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