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腸道健康日】主動預防更健康

今天是「世界腸道健康日」。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由原先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也同時成為了我國第二大死因。其實,早期的結直腸癌通過手術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預後良好,而篩查的重要性也就此體現。

篩查可救命 千萬別迴避

我國結直腸癌患者的特點:

首先是低齡化,30歲以下的患者佔11.13%;

其次是低位化,直腸腫瘤長在腹膜反折以下的佔到了60%,腫瘤所在位置越低也就意味著離肛門越近,很多時候,為了根治腫瘤而不得不把肛門挖出,做人工肛門,這對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有著很大的影響。

雖然低位化的直腸癌在我國非常多見,後果也很嚴重,但對其的篩查卻相當簡單。那就是許多人在體檢時會刻意迴避的一個項目——肛指檢查。由於約75%的結直腸腫瘤可以通過指檢觸及到病灶,因此指檢被譽為「最簡單、最直接、最廉價」的結直腸癌篩查方式。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通過指檢可以摸到腫瘤,明確腫瘤與肛直腸環的關係,體檢時請千萬不要拒絕外科醫生這個善意的舉動。

人體的結腸有約1米長,指檢可觸及的範圍遠遠不夠,此時就需要藉助於其他的檢查方式,包括CT、氣鋇結腸造影、腸鏡檢查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的腸鏡檢查所用到的鏡子越來越細,材質也愈加柔軟。一般來說,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做完一次全結腸鏡,將結腸內部的息肉、腫瘤等一次看清。

鑒於如今結直腸癌發病低齡化的趨勢,建議30歲以上的人群可每3年做1次腸鏡篩查。

若查出有息肉等問題,處理後半年應複查一次腸鏡檢查,若結果正常,同樣可間隔3年再行複查。

病情早診斷 療效有保障

結直腸癌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包括飲食、運動、生活作息等。提到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是許多人對預防結直腸癌的共識,纖維素確實能增加糞便量,稀釋結腸內的致癌劑,吸附膽汁酸鹽,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但這遠遠不夠。結直腸癌的危險性還與能量攝入總量有關,尤以動物脂肪和肉類為甚,高脂攝入者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是低脂者的3.26倍。

除了多吃蔬果,還要降低能量攝入的總量,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尤其要減少脂肪和紅肉的攝入。

膳食中的抗致癌原,如大蒜、洋蔥、韭菜、蔥中含有的硫醚,柑桔類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蘋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蘿蔔、薯類、西瓜中含有的胡蘿蔔素都被認為能夠抑製突變,具有抗癌作用。

除了飲食結構的調整,不吸煙、不喝酒、不熬夜、情緒平穩、勞逸結合、適度鍛煉對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同樣有益。

結直腸癌早期一般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癥狀,僅可能會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或排便頻繁等微小的不適。另外,沿結腸部位的不適、沿結腸部位的腫塊,或原因不明的出血、消瘦或發熱也都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早期可疑癥狀。

除了通過腸鏡解決這其中的部分問題以外,外科手術依然是結直腸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在近些年的發展下,結直腸癌手術已從早期的開腹手術演變成單孔腹腔鏡手術,手術疤痕也由一條長約20厘米的「蚯蚓」演變成一個手指大小的洞。而對於條件允許的患者,還能選擇沒有外部創傷的NOTES術式。

早篩查、早發現、早診斷對防治結直腸癌非常重要;迴避篩查或諱疾忌醫或許會親手剝奪自己生的權利和希望。

(受訪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

瑞金醫院普外科 主任醫師蔡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