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步 「揪出」 直腸癌 體檢篩查要先行

第一步:篩查——糞便隱血、肛門指檢

結直腸癌在廣州市的發病率十年間上升了50%,目前已位居廣州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更令人痛心的是,接近90%患者在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差。正因此,對於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要儘早進行糞便隱血、肛門指檢的檢查。

肛門指檢:在我國直腸癌80%以上在距離肛門8厘米以下發生,很容易通過直腸指檢發現。這種方法費用低廉、簡單可行,醫生能觸診距離肛門8厘米內的直腸,可以當做直腸癌常規的篩查辦法。但在臨床上,不少人特別不接受這種檢查方式,一是覺得檢查難受;二是讓醫生給自己檢查肛門,覺得不好意思,其實大可不必介意。

糞便隱血:當消化道出血量較少時,糞便外觀可無異常改變,肉眼不能辨認。因此,對疑有消化道慢性出血的患者,應進行糞便隱血檢查,是消化道異常的早期預警,對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胃癌、大腸癌、息肉、腺瘤)的早期篩查意義重大。

一般來講,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以往有腸道腺瘤病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習慣改變、符合以下任意2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有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均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當然如果糞便隱血陽性也屬於高危人群,應做腸鏡檢查。

第二步:診斷——腸鏡、CEA、CA199檢測

腸鏡:如果糞便隱血陽性、肛門指檢有異常,則建議儘快進行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時如果發現異常,則直接取樣進行進一步病理檢查。對於非高危人群,美國醫學界提出,50歲的普通人應該做第一次腸鏡。而中國人結直腸癌的發病年齡較西方人早12-18年,故也有說法是提倡40歲後做第一次腸鏡檢查。如果腸鏡檢查沒有發現息肉,可以5-10年後再檢查。如發現息肉,則要及時切除並追蹤檢查。

CEA、CA199檢測:在此次《規範》中,特彆強調了CEA、CA199檢測對於結直腸癌診斷的重要性。CEA、CA19-9都是和結直腸癌相關的特異性標誌物。在未確診前做可以輔助確診,但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此項檢查發揮的最重要用途體現在排查術後的複發上。

第三步:治療前檢查——CT、MRI、PET-CT

確診是結直腸癌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這是過度醫療嗎?這是結直腸癌患者常常會產生的疑問。《規範》強調一旦確診為直腸癌,建議將CT作為重要檢查手段,並推薦MRI作為直腸癌常規檢查項目。

通過CT和MRI可以進行術前分期,更清楚地判斷腫瘤對於腸系膜、周圍淋巴結、遠處器官有無轉移等情況,對於治療方案的抉擇十分關鍵。其中,CT看腫瘤有無遠處轉移會更清楚,而對於腸癌尤其是直腸癌,MRI在腫瘤局部浸潤、周圍淋巴結轉移等情況鑒別和術前分期上更有優勢,二者結合來看會更為準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