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吉利收購虧損的smart 起死回生還得靠中國?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

】早在十幾年前,書福哥就相中了smart這位擁有德法瑞三國血統美人。奈何smart的家長戴姆勒看不上吉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於如今的吉利來說,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問題。書福哥前腳成為了戴姆勒的大股東,後腳就把人家的女兒smart娶過門了。苦苦追求了十幾年終於抱得美人歸,這就是真愛吧。但美女通常都不省心,娶進門只是第一步,吉利能否複製沃爾沃的成功,令年年賠錢的smart成功轉型電動化扭虧為盈?

看完以下五點,這篇文章就懂了一半

吉利戴姆勒合資公司將於2019年底成立,雙方股權佔比50%;

吉利smart三年後即在2022年投放市場,還將有望推出緊湊級車型;

smart已累積虧損約40億歐元(大約46億美元),戴姆勒急需通過轉型為smart造血;

smart在華銷量仍有增長空間,而且主打年輕、高端,與謀求全面發展的吉利不謀而合;

向新能源化、移動共享出行領域滲透或是吉利拯救smart的良藥。

吉利與戴姆勒smart戀情回顧

2019年3月28日,戴姆勒股份公司(下稱“戴姆勒”)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稱“吉利控股”)繼2018年2月的股權交易後又再“撒糖”:雙方將成立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聯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smart品牌轉型,將smart打造成為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

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中國,預計2019年底成立;董事會將由6名成員組成,雙方各委派3名;奔馳負責設計,吉利負責工程研發。除了目前主攻的微型車外,smart未來產品陣容還計劃擴展到快速增長的緊湊級市場。在2022年推出全新車型之前,戴姆勒將繼續在法國漢巴赫工廠(生產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亞新梅斯托工廠(生產smart EQ forfour)生產smart現有車型。

同時也有消息指出傳統燃油版smart在今年年底被停產,待中國新工廠投產後,smart海外工廠將停產電動版smart,換言之我們在2022年後就能看到國產化且流淌著吉利與戴姆勒血液的smart了。

與寶馬長城合資前就傳出多年緋聞不同,戴姆勒與吉利合資國產smart的戀情正如一場龍卷風,說來就來,吉利收購smart 50%股權的傳聞也只是在近期才被曝光,如此果斷迅速的“閃婚”,與目前多變且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特別是外商投資熱潮的鼓動有關。

一方面,作為百年宿敵的寶馬在去年已經與長城聯姻,成立合資公司“光束汽車”,投產MINI純電動車型,對手的高調入華進一步刺激和加速了smart國產。另一方面,有聲音傳出戴姆勒與吉利火速公布戀情,一定程度與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馳股權的關鍵談判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有直接關係。

要知道,戴姆勒心底內或多或少都有著控股北京奔馳的野心,甚至在寶馬增持華晨寶馬股權至75%後,坊間猜測下一個打破股比限制的正是北京奔馳,只不過在擁有政府背景的北汽面前,戴姆勒想要在北京奔馳合資項目中掌握主導權的夢想並不容易實現。

就在前不久的3月26日,戴姆勒集團才向北京奔馳達成增資協議,其中戴姆勒注資3.45億美元,戴姆勒大中華注資0.92億美元,北汽股份、戴姆勒、戴姆勒大中華佔比仍為51:38.665:10.335,真正實現控股的仍然為北汽一方。作為貢獻最多的戴姆勒自然會有不滿的情緒,那麽此前牽手擁有全球化視野,且資本豐厚的吉利正是向其施壓的一張王牌。

當然這只是外界的猜測性言論,戴姆勒與吉利合體助推smart的根本成因還是源於各取所需、強強聯合的初衷。戴姆勒與吉利對未來趨勢都有著心有靈犀一點通般的判斷,正如前文smart未來將定位高端化、智能化、電動化所言,近年來吉利無論是推出領克品牌,還是將新能源業務獨立,都是在適應高端化、電動化的全球趨勢。

既然三觀一致,也有此前吉利收購戴姆勒集團股權的友誼基礎,戴姆勒與吉利再度發生新的故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戴姆勒:@吉利 您有個燙手山芋待簽收

雖然貴為德系巨頭戴姆勒集團家的閨女,smart看似一片歲月靜好,其實卻有著成長的煩惱。從銷量來看,2017年smart全球交付量為13.6萬輛,同比下滑6%;2018年smart品牌的全球銷量下降4.6%至12.9萬輛。作為對比,擁有相似背景的MINI品牌全球銷量則高達36.15萬輛

事實上,從品牌誕生之初,smart品牌就已經充滿坎坷。1994年,奔馳母公司與瑞士鍾表製造商斯沃琪創立了專注於高端微型車市場的smart品牌。在此之後,smart品牌不斷通過豐富產品序列來增強品牌影響力和提振銷量。不過無論是2003年增加跑車車型,還是與日本三菱汽車合作smart forfour車型,以及與雷諾“復活”forfour,都並沒有帶來持續性的銷量增長。

美勒茨銀行分析師約爾根·皮蓬(Juergen Pieper)指出,“smart品牌從未真正成就過一款產品。”儘管smart車型為戴姆勒提供了吸引年輕城市客戶的機會,但該品牌一直沒能超越最初於1998年推出的微型雙座汽車fortwo。

銷量不佳與歐洲工廠製造成本太高有著莫大的關聯,除了巴黎、羅馬這些路窄停車位緊張但薪資水準高的歐洲大城市在外,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花超過1萬歐元(國內是十幾萬)買輛不到3米的小車是件奇怪的事。

雖然安全標準、維修保養費用都是奔馳級別,但是smart的故障率奇高,抖動的三缸發動機與糟糕的AMT變速箱可不是奔馳級的,太多負面口碑是後期經營的障礙。

銷量的不理想已經直接反映在財報上,據美國投行Evercore ISI分析師表示,該品牌每年虧損5億至7億歐元。早在2017年,美勒茨(Bankhaus Metzler)更預計,smart品牌已累積虧損約40億歐元(大約46億美元)。

因此,通過重組轉型改變smart的命運勢在必行,這一點對於即將接替蔡澈博士的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康松林(Ola K?llenius)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經濟學專業出身的他看來,並未帶來利潤的smart品牌早已被其視為一塊“軟肋”。

與蔡澈博士作為微型車擁護者的立場不同,繼任者康林松更多地是站在投資回報率的角度考量smart品牌的新走向,在外媒眼裡康林松“與smart品牌毫無歷史淵源”,將“在必要時毫不猶豫地扼殺該品牌”。不過,與此前外界的偏激性預測不同,戴姆勒顯然更願意與通過強強聯合方式,活化smart品牌。

2018年年中,smart曾有計劃將品牌重新定位,將自己塑造成為城市用車版的特斯拉,蔡澈曾計劃:“到2020年,smart品牌在歐洲及北美將完全轉型為電動車品牌,其他市場隨後也將實現轉型。”,但這一轉型並未完全展開。

皆因電動化轉型代價成本過高,戴姆勒與雷諾合作設計了smart目前的兩款車型ForTwo和ForFour,但銷量並不如兩者的預期,雷諾如今已經萌生退意。smart品牌轉投吉利的懷抱,以折衷的方式與中國這個最大的消費市場合作,也是smart迫切求利的一種理性選擇。不過,該如何與吉利深度融合,為smart在華乃至全球市場掃除障礙,還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吉利:@戴姆勒 總忍不住為您瘋狂剁手

幸好,作為目前自主品牌一哥的吉利擁有將高端品牌導入中國的非一般經驗,沃爾沃已經成功脫困,路特斯也已經走上國產的道路中拚命奔跑,對於帶領smart入華又會算是何等難事?這也是戴姆勒選擇吉利的原因之一。

吉利集團在國內市場已經年銷破萬,在2018年車市寒冬中實現了超150萬輛的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約20.3%,成為2018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冠軍,市場佔有率也提升至6.3%,逐漸具備與合資車企平等對視的底氣與能力。

另一方面,近年來沉迷買買買的吉利集團已經先後收購了沃爾沃汽車、英國跑車品牌Lotus路特斯,以及馬來西亞寶騰,美國飛行汽車公司太力等,隨著吉利集團的汽車帝國版圖不斷擴大,吉利積累了豐富的外商談判溝通、技術交流、協同運作的經驗。

對吉利本身而言,入手smart也是其締造汽車帝國中較為重要的一步棋。書福哥對奔馳的垂青早已耳聞,再加上吉利去年2月份購入戴姆勒約9.69%的股權,成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開啟了對戴姆勒的戰略性長期投資。

戴姆勒在新能源領域積澱深厚,從奔馳EQ電動車子品牌到奔馳B級燃料電池車,以及同中國比亞迪、北汽的新能源合作等,朋友圈的範圍在不斷擴大。而吉利近年來加速布局新能源業務,將新能源業務獨立運營,可見其對觸電的決心和野心之大。如今有了戴姆勒這位良師,吉利可謂如虎添翼,在戴姆勒將能汲取到數百年的造車經驗和領先的安全質量標準體系。

再直接點來說,smart作為一款精致小型車,直接彌補了吉利在目前產品線上的不足,加上其他品牌及車型,吉利逐漸完善了自己在車型上的“閉環”。設想一下,單身人士通勤可選smart,成家換購吉利品牌,愛時尚SUV可以選領克,有錢了買沃爾沃,想開跑車還能選購路特斯,對於未來出行還有飛行汽車……

對於消費者來說,一旦吉利能夠借助自身的吉客車聯網系統,將消費者習慣全面整合,促使消費者能夠“一鍵遷移數據”從而無感換車;再加上融資租賃的汽車金融服務,在吉利各品牌車型間提供置換優惠,那麽這一天將很快到來。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用錢就能夠獲得戴姆勒的同意,成功牽手smart,對吉利與戴姆勒來說是雙贏。smart可以實現合資生產,其自帶的品牌效應堪稱商譽,相比一眾新品牌其在消費者心中有認知基礎。戴姆勒則可以甩掉這個燙手山芋,專心做自己的豪華品牌。

smart破局:進軍移動共享出行?

即便smart有了強大的背景支撐,觸電後較短的續航裡程和窄小空間也決定其很難成為私家車消費的主流選擇。目前,smart已在市面上推出EQ Fortwo及EQ Forfour兩款電動車,EQ Fortwo新車將於2020年推出市場,續航裡程為160km,在重點發展高續航車型的中國電動車市場上,smart並不具備優勢。

在共享出行的趨勢下,smart進軍移動出行也不失為一種順應時代變化的新出路。以吉利的曹操專車為例,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移動出行領域的主力軍。官方數據顯示,曹操專車注冊用戶量超2000萬,日均活躍用戶110萬。在龐大用戶基礎下,smart入局共享出行顯然能夠大規模增加銷量,同時通過線下的沉浸式、體驗式傳播,也將進一步擴大在華影響力。

在去年10月,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戴姆勒出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也成立中國成立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所要投入運營的正是奔馳品牌旗下E級車等車型,未來更不排除雙方會拉攏smart加入,來滿足更多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總結:國產smart市場發展前瞻

相比MINI,smart在市場還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正如前文所述,smart的年銷量僅為MINI的三分之一。而如今兩者都已經加入國產的行列,未來發展前景自然是吃瓜群眾最關心的話題。

對於smart來說,雖然目前銷量低迷,但作為國際化品牌擁有一定粉絲效應和影響力,入華國產帶來的成本降低將刺激銷量的增長,特別是在新能源車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國內市場,在滿足城市間出行之餘,還能享受綠牌免限行的政策紅利,作為微型純電動車的smart必定擁有比以往更廣闊的市場進步空間。

在全球化經濟以及“新四化”浪潮助攻下,汽車圈近期可謂充斥著戀愛的粉紅氣息,近期已經有奔馳寶馬、大眾通用歷史性牽手,現在又有吉利戴姆勒,都在告訴我們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能取勝的必定會是懂得協同發展,低成本高效率的車企。

不管是將smart電動化,或者進駐共享移動出行,其未來命運將被徹底改寫,在戴姆勒與吉利協同運作的庇護下,smart在成本控制、品牌行銷等方面煥發出新的新機,可以說其未來充滿著想象空間。(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