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習後短暫休息可增強記憶力

無干擾的休息對增強記憶所帶來的顯著好處,由德國心理學家喬治·伊萊亞斯·穆勒和他的學生阿爾方斯·皮爾策克於1900年首次記錄。他們做了多項關於記憶鞏固的試驗。在其中一項試驗中,穆勒和皮爾策克要求受試者記住一個無意義的音節列表。在短暫的學習周期之後,一半的小組直接進入了第二個列表的學習,而另一半則在休息6分鐘後再繼續。我們在努力記憶新內容時,總認為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能表現越出色。然而研究發現,偶爾停工放空,也許正是你所需要的。試著調暗燈光,靜坐下來,享受10到15分鐘的沉思冥想,你會發現所能記住的事物比努力記憶時還要清晰得多。

在一個半小時之後的測驗中,兩個小組的表現呈現出驚人的不同:獲得中場休息的參與者差不多能夠記住列表的50%,而對照組平均只能達到28%。這一發現表明,我們對新資訊的記憶在它們被首次編碼後十分脆弱,這也使其對干擾變得更為敏感。

儘管少數其他心理學家偶爾也能重複這一發現,但直到21世紀初,它的廣泛影響才被世人所知,這要歸功於愛丁堡大學的塞爾吉奧·德拉·薩拉和密蘇裡大學的納爾遜·考恩的開創性研究。

試驗的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參與者要聽一些故事並在一個小時之後回答問題。如果沒有機會休息,他們只能回憶起故事中7%的事實,而獲得休息的參與者則達到了79%,回憶資訊的能力飛躍了11倍。參與者還發現了另一個類似的結果,雖然不那麼震驚,但健康的參與者的回憶能力也提高了10%—30%。

德拉·薩拉和考恩的學生,赫瑞-瓦特大學的邁克拉·迪尤爾正長官著多項後續研究,希望在多種不同條件下重複該成果。在健康參與者中,他們發現這些短暫的休息還能幫助改善太空記憶,比如在虛擬現實環境中回憶起不同地標的位置。關鍵是,這種優勢能在初次學習任務之後持續一周時間,而且似乎對年輕人和老年人更為有利。除了中風患者,他們還在早期較輕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發現了類似的益處。

目前接受度較高的觀點是,記憶在被初次編碼後,需要一段鞏固周期來轉化為長期記憶。這曾被認為主要發生在睡眠期間,用以增強記憶初次形成的海馬體和大腦皮層之間的聯繫。這一過程也許能夠建立和強化新的神經元連接,對日後的回憶必不可少。

這種用於增強記憶的夜間活動可能正是我們常常在睡前學得更好的原因。但紐約大學的利拉·達瓦齊在2010年的研究發現,它不僅限於睡眠,在休息時也會發生類似的神經活動,這與迪尤爾的研究結果一致。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首先要記住一對對的圖片,將面部與物體或場景匹配,然後躺下休息並神遊一會兒。果然,她發現在休息期間海馬體與視覺皮層的交流增加了。最重要的是,這些腦區間連接更強的人也能記住更多任務。

也許大腦能夠利用任何可能的休息時間來鞏固它最近學到的,而減少額外的刺激能夠讓這一過程更自然。神經損傷似乎使得大腦在學習新的記憶後對干擾變得更為敏感。

除了這些患者在臨床上所獲得的好處之外,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托馬斯·巴古利和約克大學的艾丹·霍納都贊同有規律的休息,不受打擾,能夠幫助我們更牢固地記住新的事物。「我能想像,你可以在複習期間嵌入一些10到15分鐘的休息。」霍納說,「這可能是個有效的方法,來稍微提高你的記憶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