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甘苦辛鹹,吃出平和好身體

飲食的味道千差萬別,但歸納起來總逃過酸甘苦辛鹹五味。中醫認為,五味入五臟,每一臟都對應一味,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食物進入對應的臟腑就會對其產生滋養作用,在日常飲食中,遵循中醫飲食調養「謹和五味"的原則,食不可偏,雜合而食,這樣就能全面滋養五臟。

一、酸味食物,補肝開胃

酸味補肝,肝虛血枯的人最宜食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幫助消化, 殺滅胃腸道病菌, 還可以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但患有脾臟疾病的人應忌食。

常見酸味食物有橙子、橘子、橄欖、檸檬、枇杷、葡萄、 芒果、石榴、醋等,它們都有開胃、收斂、固澀的作用。

二、苦味食物,清心除濕

苦味清心,苦味食物能泄燥、能堅陰,具有除濕和利尿的功效,但是有肺臟疾病的人應忌食。

常見苦味食物有苦菜、苦瓜、百合等,有泄下、清熱、燥濕、健脾、補腎、強筋健骨等作用。

三、甘味食物, 補牌養血

甘味補脾,甘味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另外還具有緩解痙攣的作用,但患有腎病的人應忌食。

常見甘味食物有紅糖、紅棗、桂圓肉、 蜂蜜、米麵食品等。

四、辛味食物,養肺理氣

辛味養肺,辛味食物有發汗、理氣的功效,經常食用,還能預防防風寒感冒,但患有肝臟疾病、痔瘡、便秘以及神經衰弱者不可食用。

常見辛味食物有蔥、薑、蒜、辣椒、胡椒等,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

五、鹹味食物,滋腎補陰

鹹味滋腎,鹹味食物可泄下、軟堅、散結以及補益陰血,能夠有效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 腎虛者宜適當食用鹹味食物,但是患有心臟病的人應忌食。

常見鹹味食物有莧菜、紫菜、海帶、海參、螃蟹、火腿等,都具有補腎等作用。

俗話說,過猶不及,進補也是這樣,五味進補不宜太過,雖說五味入五臟, 但也不是你想補肝就使勁吃酸,想補脾就多吃甘味,這樣只顧及了相生的內容, 卻忽l略了相剋的禁忌。

《黃帝內經》中說:「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 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肝木和脾土相剋,如果吃酸過多,肝木過剩就會克制脾土,補肝的同時反而傷了脾,所以健康飲食要五味搭配,忌偏食一味,只有五臟出了問題時,才可根據情況,在醫生指導下辯證進補。

來源:養生大全

編輯:周婷婷

校對:周婷婷

終審:郝建玲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更多農業知識等你探尋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