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股指期貨交易即將恢復常態化 並未提及明確時間表

  股指期貨即將恢復常態?沒錯,這是個真實消息!

  券商中國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監管部門長官今日上午在2018年第一期期貨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補習班上透露,股指期貨交易即將恢復常態化,各家期貨公司可以進行相關準備工作。不過,該知情人士稱,監管部門並未提及明確時間表。

  股指期貨受限影響功能發揮

  股指期貨交易受限,還要回溯到2015年年中的股市異常波動時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宣布了一系列的收緊舉措。

  2015年9月2日晚間,中金所宣布,自2015年9月7日起,將期指非套保持倉保證金提高至40%,平倉手續費提高至萬分之23,也就是整整上調了20倍。同時,非套期保值客戶的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就認定為異常交易行為。

  在這樣的限制下,股指期貨市場流動性驟然下跌,也因此出現了多起因流動性匱乏導致的“烏龍指”事件。

  例如,2016年5月31日上午10點42分左右,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F1606突然暴跌至2732.4,在近700張空單的重壓之下觸及跌停,隨後快速補漲。當日晚間,中金所發布調查結果稱,是某套保客戶以398手市價賣出委託連續成交,觸發了市場技術性賣盤所致。

  2017年3月14日下午,走勢一直風平浪靜的上證5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H1703盤中突然出現直線下挫,價格從2348左右跌至2128.6,逼近跌停位。隨後迅速回到正常價位,並平穩收盤,收盤時報2349.0,收跌0.05%。

  2017年7月19日,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某資管客戶下了區區18手滬深300股指期貨IF1708合約買單,就將該合約的價格瞬間打至漲停。

  2017年已兩次鬆綁

  在市場人士的多番呼籲下,股指期貨終於在2017年迎來了兩次鬆綁。

  第一次鬆綁是在2017年2月16日,中金所宣布,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中金所在綜合評估市場風險、積極完善監管安排的基礎上,按照“發揮功能、動態調整、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的原則,決定穩妥有序地調整有關交易安排:

  一是自2017年2月17日起,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從原先的10手調整為2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

  二是自2017年2月17日結算時起,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調整為20%,中證500股指期貨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調整為30%(三個產品套保持倉交易保證金維持20%不變);

  三是自2017年2月17日起,將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九點二。

  第二次鬆綁則發生在2017年9月15日。在連續發布的兩則通知中,中金所宣布,自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起,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6.9。此前,手續費標準是成交金額的萬分之9.2,也就是說,交易手續費這次被下調了25%。

  此外,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各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目前合約價值的20%調整為15%,同樣是自2017年9月18日起實施。保證金的下調幅度,同樣是25%。

  監管部門今年多次吹風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來,監管層也曾公開提到股指期貨交易。

  6月14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2018陸家嘴論壇”期間提到,將創造條件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

  而在此前的5月30日上午,中金所董事長胡政在第十五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也介紹了股指期貨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計劃。

  胡政當時指出,中金所持續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優化參與者結構,促進股指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近年來,股指期貨市場成交持倉比保持穩定,投資者結構日趨合理,以證券自營、私募基金、QFII、RQFII為代表的金融持牌機構已經成為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日均持倉量佔市場比重接近70%。

  他表示,目前境內股指期貨交易成本依然較高,市場流動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市場功能發揮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滿足投資者風險管理的需求。從世界各國資本市場發展經驗來看,股指期貨是最基礎、最成熟、交易最活躍的金融衍生品,是任何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都不可缺少的風險管理工具。

責任編輯:王永生 SF15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