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釋疑,為何中國男兒中風的風險居全球之首

歌裡唱得好,男兒當自強。這話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中風啦,就算搶救過來,坐在輪椅上,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強,自己是使不上力的。中風,按醫學術語描述,是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表現的疾病,也叫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從全球範圍來看,每年有550萬人因中風死亡,其中90%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中風風險哪國強?咱們這兒。


在2018年年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華盛頓大學的最新中風風險評估。這項研究基於1990年到2016年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評估了195個國家在成年人在25歲以後患中風的累積風險,結果是這樣的,全球範圍成年人終生中風風險為24.9%,其中缺血性中風風險為18.3%,所指為腦內血管阻塞致使腦部缺氧,並進一步引起腦組織死亡;出血性中風風險為8.2%,所指為腦部血管破裂引起。


研究數據結果有2個顯著特點,第1個是年齡特徵,成年人在25歲到70歲之間,中風風險維持在25%左右,年齡段之間的差異並不明顯,但是,從70歲到95歲間風險下降至13.4%;第2個特徵是,性別間的總體差異不明顯,男性24.7%,女性為25.1%,只是,不同國家之間的中風風險差異較大。


中風風險和發達程度是不是直接相關?出人意料。按發達程度來看,中等發達程度國家的中風風險最高,是29.3%至31.1%,最不發達國家風險最低,為13.2%;按地理位置來看,風險最高的是東亞地區,為38.8%,風險最低的是東非,11.8%。進入重點,咱們這兒的情況堪憂,總體風險39.3%,其中男性為41.1%列全球榜首,女性為36.7%。每年全國死於中風的病例為150萬,每5名去世的人中,有1位死於中風。


您可能會問,這麼多人中風,是不是累的?壓力和緊張等情緒因素,的確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但總體而言,此次研究的數據分析,並不支持這種猜想。因為,咱們的鄰居,日本和韓國也是以職場壓力大而出名,但是,其中風風險都在22%左右,同時,咱們的南亞兄弟們,風險只有13.5%。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啦?往下看。


按照學界的觀點,中風不是單一致病因素引發的,病例與風險因素之間存在重疊。當前的觀點認為,90%以上的中風發病,都可歸因於可控制因素,其中有相關性的因素,74.2%是吸煙與不良飲食等行為因素;72.4%是高體重指數或高膽固醇等代謝因素;33.4%是空氣汙染和鉛暴露等環境因素。由此出發,總結出咱們同胞面臨的5大風險因素為高收縮壓、低比例水果飲食、吸煙、高鈉飲食、PM2.5空氣汙染。也就是說,這其中只有1項,空氣汙染是咱們無法自控的,其餘幾項都是可以改變的,健康的命運還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是,有沒有意識,何時行動。


您可能會質疑,這分析靠譜嗎?好吧,咱們上點細化的數據。先說血壓,以140/90mmHg的標準來計算,咱們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3.2%,總人數超過2.45億;備份軍,也就是正常高值血壓,收縮壓在120至139mmHg及舒張壓在80至89mmHg的,佔41.3%,人數4.35億,而實際的血壓控制達標率僅為3%,同胞血壓如此高,怎能不入中風的坑?吸煙,煙民過3億,在吸煙率、人均年吸煙量、日均吸煙量各項指標中,長期穩居世界第一;咱們的煙草消費量是排名第2到30位的國家的總和;血壓與鈉攝入有關,這個大家都知道,但也都吃習慣了,同胞們人均食鹽量是每天10.5克,這基本是推薦量的2倍;水果攝入量,當前平均每天102克,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日均400克,有很大差距,達到這個標準的不足50%。下水道不利索,就會堵,水管彈性差再給很大壓力就會爆,這個都懂。中風的根子在血管,要養好血管彈性並控制好血壓,就這麼簡單。環境,那是咱們普通百姓無能為力的,但是生活行為靠自己。不想早上輪椅,那就接受環境差的現實,抓緊改變可以改變的生活細節,說多沒用。其實,存錢也沒大用,您見過幾個人是中風後靠錢恢復成健康模樣的?能被早點發現,被救過來坐在輪椅上觀察人生的,那都算幸運的,是不是?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