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香港樓市的宿命,會不會也是所有樓市的未來

香港——香港是一座眾所周知的高效城市。

地鐵系統和機場完美無瑕的運行讓當地居民感到自豪。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連續21年將香港評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

然而自由市場也有其代價。

資本容易取得、多年創紀錄的低利率,以及供應的急劇短缺,已經讓香港成為了全世界樓價最為高的地方。中介公司中原地產(Centaline)的數據顯示,2015年8月2日香港樓價達到了史上最高水準,同比上漲了18%。與2008年金融危機結束後的低點相比,飆升了158%。

這也讓它們成為人們可以在世界上找到的價格最高的房屋。

研究機構Demographia稱,這些房屋的價格“嚴重負擔不起”。在該機構涵蓋378個城市市場,且持續開展了11年的全球房產價格調研中,香港在2015年報出了最為極端的數字。平均樓價是收入中位數的17倍——比加拿大溫哥華高出60%。就儲蓄購房而言,溫哥華是全世界第二昂貴的城市。

高企的價格對建築和設計產生了負面的效果。第一次來到香港的人,往往會驚詫於這座密集排布的城市裡歎為觀止的單一性。

這裡滿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聳的住宅樓,相互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麽差別。除了少數特例之外,這些全世界最昂貴的房產,都是一些商品化的矩形混凝土盒子,哪怕售價高達每平方英尺1.2萬美元(大約每平方米80萬元人民幣)的超高端房產也是如此。所以,全世界用價格衡量“最奢華”的房產,也是最缺乏想象力的。

“大量複製可以賺到最多的錢,所以設計就被縮減了,沒有多少裝飾的太空,”攝影師邁克爾·伍爾夫(Michael Wolf)說。“所以說香港的天際線在視覺上才如此糟糕,我想說的是,缺乏想象力。在這裡考慮的只是利潤。”

伍爾夫專門拍攝展示香港可怕的對稱性的圖片。在他的系列作品《密集的建築》(Architecture of Density)中,他去掉了天空和地面,讓整幅照片裡填滿了數千塊窗戶,排成豎直的一列的畫面。這些窗戶在一棟棟住宅樓之間猶如漣漪一般延伸,組成一整堵鑲著小孔的高聳的混凝土牆,連在一起就像一幅抽象畫的畫布。

除了直上直下的住宅樓外,還有一些引人矚目的例外。弗蘭克·蓋裡設計的中層建築傲璿(Opus),就像是纏繞的粗竹竿。 SWIRE PROPERTIES

近一半的香港居民住在公屋裡。在極端統一這方面,這些公屋的問題最為嚴重。儘管如此,許多“奢華”公寓樓群也並不會好很多,它們經常更加多彩,但重複性同樣很強。

伍爾夫一半的時間在香港,一半的時間在巴黎。他承認,自從1994年搬到這座城市以來,情況有了些許改善。

21世紀的樓宇項目,時常會有一些裝飾,如在中部留出一個大洞,這樣有利於空氣流動,而且按中國美學設計理念“風水”,也是有益的。

這種直上直下的住宅樓也存在例外。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設計了太古地產(Swire Properties)傲璿(Opus)項目的雙塔。這座中層建築仿佛是擰在一起的兩根粗竹竿。這個建案坐落的位置,過去曾是殖民時代太古船塢總部所在的豪宅。

項目開盤時,蓋裡說,他還故意設計得讓這個弧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視野。他希望從每一戶房屋裝著木質扶手的陽台望出去,都感覺像是一艘大船的甲板。

傲璿是蓋裡在亞洲的第一座住宅項目,如今在這座全世界最昂貴的城市,最昂貴的住宅部門就位於這裡。6月,一名丹麥商人以4.98億港元(約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了一套5188平方英尺、帶花園的複式居所,創下了亞洲公寓價格記錄。這一價格相當於每平方英尺95971港元,約12380美元。

傲璿和恆基兆業(Henderson Land)旗下的建案天匯(39 Conduit Road)輪番產生香港尺價最高的房屋。一個建案剛剛產生新的最高價,另一個建案就會趕超過去。據報導,香港為數不多的獨棟房屋中,有一棟今年夏天報出了15億港元的成交價,也就是更為高昂的每平方英尺15萬港元。

後一個樓價紀錄誕生於2015年4月,由天匯建案創下。當時一位名叫王爽(Wang Shuang)的新加坡籍買家,花費4.34億港元,購買了一套4664平方英尺的公寓,尺價93000港元。

很多本地人指責內地賣家推高了香港樓價。在2011年末的高峰時,內地買家購得42%的香港新建案。由於個人每年可以合法帶出中國內地的資金上限實際上是5萬美元,所以他們應該用了一些手段。現在內地買家在新購房屋中所佔的份額約為11%。

天匯共有41層,但標號跳過了每一個含有4的樓層,這個數字在粵語裡發音類似“死”,還把最高的三個樓層稱作66、68和88,這是祝願發財和長壽的吉祥數字。

其外觀設計沒什麽創造性可言,就是一個標準的摩天樓,儘管為了最大限度利用臨港環境以取得好視野,建築兩側設計為呈現135度角的樣子,形成銳利的斜角立面。

這棟樓設計有間隔出現、緊密排列的一片片水準突出結構,可以擋住外置冷氣機機之類更為醜陋的裝置,會讓人想起1950年代經典轎車前方的護柵。

天匯最引人注意的方面是它的工程設計。這棟建築樓層越高的地方,房屋縱深越大,從下往上以三個“層級”遞增,最靠上的一些樓層長和寬相加,會比底部樓層多出9英尺。上部結構多出來的面積,給整個建築增加了相當多的額外重量,但開發商估算過,他們知道這些額外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們要面對不僅是建築體量更大的問題,真正的挑戰在於在樓層更高的地方實現更大面積。”這棟建築的住宅設計總監歐陽明詩(Phiyona Au-yeung)說道。“不過,在香港,房屋景色的好壞,和價格高低是直接相關的。”

歐陽明詩所在的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Dennis Lau & Ng Chun Man Architects & Engineers,簡稱DLN),是香港最知名的本土建築事務所之一。DLN還設計了一棟名為曉廬(HighCliff)、有光滑曲面的摩天住宅樓,這棟樓體異常高,也不同尋常的細。它的旁邊是建築比例與之相似的禦峰(Summit),兩座並立的高樓看起來就好像是矗立在跑馬地之上的兩根“筷子”。

憑借弧度優美的外立面和緊致圓形角落的設計,曉廬和傲璿一樣,是香港最具辨識度的住宅樓之一。2003年完工時,它在安波利斯摩天樓大獎(Emporis Skyscraper Award)的評比中僅落後於倫敦的“小黃瓜”(準確的名字是:聖瑪莉艾克斯30號)。

歐陽明詩承認,就連香港最奢華的公寓樓也傾向於設計成矩形盒子狀。但她表示,那是香港買家所期望的。更適合放家具,而且不會有因為形狀怪異的弧度和角落而產生的“死角”。

曾在西雅圖工作過幾年的歐陽明詩認為,香港普遍缺乏獨創性還有另外一個根本原因:政府會批準所有項目。在西方,評判建築計劃的,通常是一個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設計審查委員會。

“他們會把它當做一個整體項目來看,”她說。“我們的制度不是那樣的。非常教條,黑白分明。”

然而,對更有創意的建築和房地產的需求,最終來自終端用戶。香港大學的建築系教授黃華生(Wong Wah Sang)表示,整個城市都缺少把建築當做一種藝術形式來欣賞的態度。他認為,香港房地產的高價的重要性超過了外觀和其他一切。

“在香港,這些地方都是投資,”黃華生教授說。“人們高興不是因為某棟樓給出了優秀的設計,而是因為買到了一樣東西,而它第二天就能升值1%。”

以上為正文,來自網絡

如果你對於房子,買房有一些問題想要點對點溝通,歡迎加我們的購房小秘書小樹莓的個人微信:lujun-0426真叫盧俊工作室一直和你保持密切溝通

看到啥都是緣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