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夏至,宜抱竹夫人睡覺

今日夏至,往後小暑、大暑相繼而來,氣象逐漸濕悶燥熱。沒有風扇空調的古人如何解暑消夏?除了扇風、取冰、吃冷飲這些常規操作,還有一個有趣的發明“竹夫人”,給身體帶去清涼的同時,還能給單身狗送去一絲絲心靈的溫暖(???)。

《詩經·豳風·七月》描寫全年歲時活動,其中一段文字頗俏皮:“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時令的變化依蟋蟀的活動而展開,仿佛時令的推移遊走就是昆蟲蟋蟀牽引而來,又銜引而去。“八月在宇”後來被化用到小暑節氣,用以描述小暑第二候,即“蟋蟀居宇”。

夏至、小暑、大暑,這三個節氣相繼而來,標誌著氣象漸漸濕悶燥熱。夏至,白晝最長,卻非最熱。古人認為,此時熱氣尚潛伏在土,十餘日後,暑熱方漸次發散,此即小暑;再十餘日,則達到極致,為大暑。這段時間也是人們常說的“伏日”,體現的是陰陽五行思想:“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謂藏伏,因名伏日也。”(《漢書·郊祀志》顏師古注)不過,按照民間的說法,“伏”就是氣象太熱了,宜伏不宜動,所謂心靜自然涼。

俗言道:“寒有三九,熱有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這個時令是按照古代“乾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指乾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伏日酷熱難挨,舊時沒有空調,卻也有各自的清涼法子。達官貴胄可移至清涼別館,或取窖藏冰塊納涼,故自西周時就有凌人負責為周王室冬日取冰藏冰。隆冬時節,從江河湖泊鑿取一尺見方的冰塊,納於山陰處冰窖裡,冰塊間以稻草相隔,堆滿後封住窖口,再用泥巴稻草交錯覆蓋成丘,或上面再搭涼棚以蔽日。如此保存到夏日,就有寒冰可取了。

不過,即便這樣小心保藏,夏季開窖取冰時,冰塊也常常僅存三分之一,故古時納涼物件中,冰實在是極端的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起的。唐宋時,到了伏日,皇帝會賜冰或冰鎮食物給大臣們,當然得到的也是少數。據宋代《歲時雜記》載:“京師三伏,唯史官賜冰麨,百司休務而已。自初伏日為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可見,除了近臣與史官,其他官員只是多放幾天“消暑”假而已。

近臣與皇帝關係密切,獲得格外恩賞倒不奇怪,史官何以得此特殊待遇?大概是因史官伏日也不放假。古代史官有兩項重要職責:一是隨時記錄君王言行,所謂“君舉必書”,以此方式警戒君王,防止其任性而為,近可避免過失,遠可垂范後王。所以,從漢代以後,幾乎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記錄君王每日每時的活動。二是古代史官因為熟知歷代典籍,具備天文歷法、典章制度等多方面知識,皇帝有不明白的,可隨時谘詢,因此,史官又可謂貼身機要秘書和智囊團,由此才沒有放假一說。

不過到了清代,宮廷三伏天賜冰就已普及每一位官吏了。據清代《燕京歲時記》載:

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製作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發冰票領冰,大概還是歷史上頭一回,算得上一次物資分配方式的創新了。憑票供應,說白了還是因為冰純屬緊俏物資,我國20世紀有一段時期,幾乎所有涉及民生的物資商品都是計劃使用和憑票供應的,究其原因,還是物資匱乏的緣故。

清代民間商業比較發達,稍微富裕一點的地方,只要捨得花錢,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伏日涼冰的舒適。據《清嘉錄》記載,江浙一帶三伏天常有農人擔賣涼冰,也就是冰鎮水果,碎冰中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類,俗呼冰楊梅、冰桃子。又據《清稗類鈔》記載,北京夏日還有用“冰果”宴客的風俗:

京師夏日之宴客,飣盤既設,先進冰果。冰果者,為鮮核桃、鮮藕、鮮菱、鮮蓮子之類,雜置小冰塊於中,其涼徹齒而沁心也。此後,則繼以熱葷四盤。

三伏天用這樣的酒宴待客大概是很排場體面的。不過,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據《天寶遺事》記載,楊貴妃得寵之時,楊家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圍於宴席間”。赴宴者個個都冷得面露寒色。和這個待客排場比起來,《清稗類鈔》所記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寒冰消暑終究奢侈昂貴,舊時民間也有很多便宜的消夏法子,比如飲用涼茶。從宋代記錄看,彼時已有綠豆冰、梨汁、木瓜汁、酸梅湯、紅茶水、椰子酒、薑蜜水、紫蘇飲等十餘種飲品。或者更簡單些,將時令瓜果浸在清涼井水中,待浸透後取出食用也同樣沁人心脾,這種辦法現在鄉間還能看到。正午時分,蟬鳴聒噪,瓜棚樹下,或飲茶,或食清涼瓜果,或打打盹兒,也是頗為愜意的。

舊時睡覺納涼的物件中,有一種叫“竹夫人”的,很有趣。所謂“竹夫人”,其實是一種竹籠,用光滑精細的竹皮縱橫交織編結而成,渾身孔隙,一端有底,一端開口。睡覺時將此玲瓏多孔的竹籠抱在懷中,既免除肌膚緊挨的黏熱,還便於空氣流通。伏日過後不用,還可將涼席卷起塞入其中一起收藏,如此看,的確是聰明的發明。

竹夫人類似今天的抱枕,肌膚相親,卻不解風情,此夫人非彼夫人也,故民間有謎面雲:“有眼無眉腹內空,雖是夫妻不相同。梧桐落葉分開去,桃花結子再相逢。”

(本文摘自郗文倩著《食色裡的傳統》,標題為編輯所擬)

《食色裡的傳統》

郗文倩 著

32開平裝

36.00元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言以蔽之曰“食色”。本書從古人日常生活出發,細說飲食、服飾、行旅、草木、節令、百戲等主題,舉類邇而見義遠,一滴水裡見出大千世界,古人的天人關係、時空想象、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思維慣性、治國理念、養生觀念、時令民俗、審美風尚、娛樂休閑等盡在其中。文筆清新自然,結尾有余不盡,“可信”與“可愛”兼而有之。

中華書局聚珍文化

傳統思想現代化 古典內容時尚化 古代趣味雅致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