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甲骨文的雲計算:繁榮市場中的生死存亡

文|烏鎮智庫

責編|Terence

裁員、收購...甲骨文起手無力

6月20日,甲骨文對外發布了2019財年四季度財報。與此同時,甲骨文還相繼發布了2019整個財年業績報告,根據其財報數據,在整個2019財年,甲骨文總營收為395.06億美元,與2018財年的393.83億美元相比基本持平。雖說財報營收繼續保持同比增長,但增速陷入瓶頸已經越發凸顯,尤其是重金押寶的雲計算業務並未給它帶來更高的營收增速。

上個月7日,甲骨文中國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裁員計劃,有900多名員工被要求簽署裁員協議。然而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只是它全球性裁員的一部分。雖說甲骨文並沒有對外公布它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但據一位此前甲骨文中國區高層對燃財經透露,中國市場的營收在全球市場佔比不足4%,並且正在呈現縮減之勢。

今年3月甲骨文執行副總裁Don Johnson發郵件告知員工,將來甲骨文的一切工作都將圍繞甲骨文Oracle雲基礎設施(OCI)業務展開,緊接著西雅圖和加州大量裁員。5月初,印度、墨西哥等地也已裁員上百人。

曾幾何時,甲骨文還是老牌巨頭,如今采取了削減人力成本的緊縮戰略。同時,回購股票也成了它的長期行動。在本財年的前三個季度,甲骨文已經花費了約303億美元用於股票回購。這幾乎是去年同期的五倍,約等於公司過去四個財年的全部支出總和。單本季度就花費了100億美元,回購了2.06億股,這是連續第四個季度回購金額達到甚至超過100億美元。

2019年3月,甲骨文公布的財報顯示,上一季度收入下滑了1%,從去年同期的96.8億美元降至96.1億美元。這已經是其連續第二個衰退期。甲骨文最大的業務部門——雲服務和許可證支持——的收入僅僅增長1%。

從2018年6月起,甲骨文就改變了報告其季度財務業績的方式,將其雲計算業務與其許可支持業務放在一起,這使得其雲計算業務的情況變得模糊不清,這樣的粉飾讓人感到其雲計算業務不容樂觀。

根據業務營收來看,甲骨文的營收來自於: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雲授權和現場授權業務、硬體業務營收、 服務業務營收四個部分。其中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仍是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佔比超過61%。在第四季度,甲骨文的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營收為67.99億美元,雲授權和現場授權業務營收為25.20億美元,硬體業務營收為9.94億美元,服務業務營收為8.23億美元。除雲授權和現場授權業務同比增長超10%外,其它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而作為營收重頭的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雖說沒有出現下滑,但較去年同期的67.68億美元,幾乎沒有再增長,這也說明甲骨文的核心業務競爭能力正在被削弱。

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甲骨文拆招無力

相比起AWS、Azure甚至阿里雲兩、三位數的增長率,甲骨文的雲計算可謂是慘淡經營。

甲骨文的數據庫曾經是實際上使用最廣泛的關係數據系統之一。人們會說現在的甲骨文和當初的諾基亞、柯達一樣,上個時代的巨頭常因為產品的過於成功而錯失生態變革的機遇。

“我完全搞不懂那幫家夥在說些什麽,簡直就是一派胡扯。雲計算到底是指什麽?省省這種愚蠢的概念吧。”2008年,甲骨文創始人埃裡森公開對雲計算嗤之以鼻。

這種抵觸也導致了甲骨文高層錯事變革機遇,造成在雲計算市場,尤其是IaaS市場上的巨大劣勢。亞馬遜網絡服務於2006年3月14日正式重新啟動,結合了Amazon S3 雲存儲,SQS和EC2 的三個初始服務產品,自此開始了其在IaaS和PaaS領域的征程。微軟於2008年開啟了Windows Azure,並在2012到2013年間正式進入IaaS領域。谷歌的發展時間和微軟相差無幾。甲骨文在國內的老顧客阿里雲,也在2009年開啟了自己的雲計算自研之路。

直到2010年,甲骨文才真正將目光放到雲計算上來,開始了大肆收購。2015年,甲骨文才推出了自己第一個公有雲IaaS服務。

2018年,AWS以254億美元的營收已經佔據了全球雲計算市場的31.7%,Azure也已經擁有了超過16.8%的市場份額。Google Cloud依舊排名第三,營收68億美元,市佔率8.5%。而來自中國的阿里雲則以32億美元應收和4%的市佔率排名第四。甲骨文並未傍上有名,只能跟其他企業瓜分剩餘的市場份額。

上雲企業如要更改合作商,面臨的轉換成本極其高昂。馬太效應基本已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必然趨勢。這就使得甲骨文在IaaS領域既難以吸引已上雲企業轉換、又很難獲得新上雲企業的注目,沒有錯失進入生態的機會難以搶佔市場份額,收入增長自然無以為繼。

增長迅速的IaaS市場,甲骨文已難以分到一杯羹。同樣高速增長的SaaS市場,也是甲骨文的關注重點,並未給予它豐厚的回報。

首先,這一市場也不乏實力雄厚的競爭者。微軟的office辦公系統基本是Windows系統的裝機必備,大多數網民或多或少也用過Adobe全家桶。此類先前的辦公軟體巨頭在SaaS領域也因此擁有了相對較低的獲客成本和廣大的市場基礎。同時,比起IaaS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基本是互聯網巨頭的“戰場”,SaaS研發成本和硬體設施的門檻較低,同時由於用戶需求多樣,整個市場也更為細分。也因此,salesforce等初創雲計算公司就能在如CRM等細分領域形成優勢。在SaaS領域走“大而全”集成模式的甲骨文,既要面對同類競爭者,還要面對每個細分領域“小而精”的對手們。

自身雲計算業務發展緩慢,傳統數據庫業務也遭受到了雲計算公司的蠶食。雲計算廠商紛紛推出自研的雲原生數據庫,並將這些數據庫與甲骨文數據庫進行深度兼容,使大型企業可以便捷地將甲骨文數據庫中的數據遷移上雲。例如, AWS於2014年發布業內首個雲原生數據庫Aurora,中國市場中阿里雲也於2017年9月發布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

面對這樣的危機,甲骨文也並非沒有采取措施。

收購是甲骨文最先採用的“武器”。自2011年以來,甲骨文收購了數十家公司,希望加強自己雲計算服務的競爭力,但效果並不明顯。一方面, IaaS領域的高度集中,使得能夠幫助甲骨文在這一領域實現競爭力的突破的也正是甲骨文的追逐目標——Aws、Azure、Google。另一方面,SaaS的公司呈雨後春筍的生長態勢,僅靠收購難以增加競爭優勢。

甲骨文強硬的銷售策略也引起了顧客的一些負面反饋。Salesfore等其他的公司都樂於為客戶提供僅針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或服務,但甲骨文卻希望顧客能直接購買全套雲服務,這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價格過於高昂。而對於使用其他公司雲服務的企業,甲骨文會提高他們的數據庫許可證授權費,這反而會加速其數據庫傳統用戶遷移到其他公司雲上的概率。

甲骨文投入了最大心力的SaaS領域,依靠收購和自我研發,甲骨文意圖構建集成化、體系化的服務,從而區別與其他雲平台上第三方軟體為主流的生態。但SaaS領域“百花齊放”的現實使得AWS、阿里雲等雲平台都能很好地兼容各類軟體,甲骨文的集成平台在性能、效率上並不能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現在的甲骨文要想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可能還是要有足夠的實力來證明它的營收能力,未來如何提高營收收入將會大大的影響到它的股價表現。

甲骨文的雲計算發展歷史對於中國雲計算廠商而言也可作為前車之鑒。中國的雲計算市場有其獨特的生態。但與國際市場相似的是,同樣存在“一超多強”的格局。甲骨文在中國市場沒有多大的存在感,甲骨文的裁員動作其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它在雲業務轉型上還面臨不少的問題,目前的發展情況並不是很穩定。隨著甲骨文對中國市場的不上心,尤其阿里雲在中國雲計算市場上獨佔鼇頭,在2018年上半年佔據了43%的市場份額,騰訊、中國電信、金山等實力雄厚的互聯網、通信公司紛紛參與市場角逐,後續想要重新打開市場難度自然會更大。

阿里雲是國內最先采取自主研發的方式發展雲計算業務的,在發展方向上,與AWS類似,以IaaS為主。阿里雲甚至提出了“被集成”的戰略,倡導“自己不做SaaS,讓大家做更好的SaaS”,這與甲骨文的集成化戰略恰恰相反。

在國內市場上以至亞太市場上,阿里雲由於其電商銷售業務,在中小企業中具有廣泛的知名度,也因此在這個群體中具有更強的獲客能力。針對傳統企業很難意識到技術的必要性、上雲積極性不強的問題,阿里雲選擇了自身主動全站的策略來起到引導和表率作用。

在國際市場上,一方面有AWS、Azure、Google等在前,另一方面,中國市場與西方市場在規則文化上的差異,以及來自西方世界的阻力,都是阿里雲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的障礙。後者尤其體現在對阿里雲合規性的質疑上,Gartner在2018年報告中將其列為阿里雲的一個弱點。為此,阿里雲積極爭取各類國際認證、行業認可,並在詳情介紹中單獨展示,意圖減少用戶的憂慮。

騰訊雲也選擇從自己的優勢領域開始發力,自身開發的、代理的遊戲成為首批上雲的企業。在三塊領域中,騰訊以SaaS為主,也曾與甲骨文達成過合作協議。中國電信也選擇與SAP合作發展雲計算服務的道路,以SaaS為主。

SaaS市場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但其領域特徵使得甲骨文這類傳統軟體巨頭都不能形成絕對優勢,更談不上形成壁壘。但對於資本實力較弱的初創公司而言,卻也正是其開展雲計算業務的良好機遇。IaaS雖然在市場規模上尚不及SaaS,但縱觀AWS、Azure、Google等的發展經驗,在鞏固既有成果、建立新客戶忠誠方面難度更低。

現如今,尤其在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的雲計算企業已逐漸開始開拓海外市場的征程,全球的雲計算市場方興未艾,如何把握機遇,結合海外市場的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策略,相信在未來能夠做的更加成熟和出色。

烏鎮智庫 資訊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