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芯片創業者,且行且珍惜

前幾天,老冀跟一位在芯片行業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吃飯。這位朋友告訴老冀,就在最近一兩年裡,他的很多行業中的同事、朋友都出來創業了,創業的方向還是芯片。

要知道在過去的中國、現在的美國,這種火熱的場面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芯片行業一向都是投資大、估值低,行業集中度高,一直也都不太適合創業。前幾年老冀去芯片人的聚集地——上海IC咖啡交流的時候,大家談論的還都是各種行業趨勢和技術問題,創業的氣氛很淡。

可是,中興事件爆發之後,政府對於芯片產業的重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從政策、資金、人才等進行全方位的扶持。我們看到即將開閘的科創板中,芯片相關的企業也佔到了非常高的比例。

當然,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老冀認為也與芯片行業的變化有很大關係。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大發展,使得市場上出現了對於很多新的專用芯片的需求,例如我們看到在手機芯片領域就出現了AI專用芯片,物聯網領域也希望有專用的邊緣計算芯片,自動駕駛領域同樣也需要專用的視覺處理芯片。

由於這些新的專用芯片的應用場景與傳統芯片不盡相同,對於架構、功耗、製程、算法的要求也就不一樣,某種程度上也將創業公司與芯片巨頭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給創業公司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由此,我們看到了深鑒科技、地平線、寒武紀這樣的創業芯片公司,竟然也能夠在某個細分領域唱起了主角。

另外就是一些原來做人工智能的創業公司,他們過去依靠自己獨有的算法,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熱捧。但是當他們將算法與行業和產品結合的過程中,卻會尷尬地發現並沒有適合相應場景的芯片,於是有部分AI算法公司也進入了芯片設計領域。

老冀認為,芯片創業的火熱,對於整個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肯定是利大於弊。要知道,中國互聯網行業能夠發展得如此完善,並且達到了與美國並駕齊驅的程度,還不是一波波互聯網創業者前赴後繼的結果?

不過,芯片創業畢竟與互聯網創業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雖然它的門檻已經所有降低,但是仍然不低。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芯片產業歸根到底還是規模經濟,他對目前火熱的芯片創業提出了善意的提醒:

“在基帶領域甚有積累的英特爾不算跨界,但最終還是退出了。就是在這個沉重、嚴峻、無情的產業規律面前的交的一次學費。反觀我們國內卻湧現出一批造芯新勢力,他們有著花哨的名字、誘人的噱頭、全新的商業模式、驚人的市值,雖然個個成立才一兩年,卻訝然佔據媒體的C位,更甚至某些資本或者政府,‘喜新厭舊’,將中國芯的厚望寄托在他們身上。但芯片產業的規律卻決定了他們還需要至少十年的考驗。在這個行業你可以一夜成名,但不可能一年成功!你可以一天融資過億,不可能一年出貨過億。”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62139530841251#_0

在老冀看來,過去的互聯網創業大部分都是以軟體和服務起步,創業者只需要租個民居,找到幾名優秀的程序員,就能夠開幹了。過去發布的大部分互聯網產品都是免費面向消費者的,容忍度較高,出了問題大不了改軟體代碼就是了。

芯片創業不行,就算你做的是芯片設計,最後還是需要去流片,如果不成功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就打了水漂。因為你是創業公司,你一開始甚至都不可能找到台積電、中芯國際這樣的芯片代工巨頭去流片。

即使流片成功了,你同樣也很難找到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巨頭生產你的產品,而只能找到規模相對較小的製造企業。好在咱們中國的製造業還是很發達,產業鏈也是足夠多樣化,你總是能夠找到代工廠的。

不過,由於你所做的產品往往並不是像PC、平板、手機那樣的標準品,要達到客戶要求的量產規模和良品率,往往還需要你親自下工廠盯著才行。老冀最近看到一篇報導,就寫到了這個問題,即使你貴為美國歸國博士,一樣需要下到車間裡親自擰螺絲,監督工人的進度和質量。

凡此種種,對於芯片創業者來說,創業中的困難要比下海前的想象多得多。創業者們,且行且珍惜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