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AI芯片創業公司來說,哪些市場更容易規模化?

本文是

創投觀察系列

的第131篇

分享人:耐能創始人兼CEO 劉峻誠

一顆芯片需要百萬級以上規模出貨量才能收回成本,像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等芯片巨頭都是提供標準化產品給各行業客戶來實現規模化。雖然AI芯片的趨勢是軟硬結合,但現在很多 AI芯片創業公司卻成為系統集成商。芯片產生不了足夠營收,通過系統集成項目來撐。對AI芯片創業公司來說,哪些市場容易規模商用AI芯片?AI芯片需要“軟”到何種程度?

首先,安防和自動駕駛領域對AI芯片創業公司是非常有挑戰的。除手機外,安防是最清晰的AI芯片應用場景,多數創業公司扎堆投入,宣稱各種參數碾壓傳統芯片巨頭,然而最終落地商用的多是攝影機硬體以及安防平台、新零售等軟體解決方案。創業公司如果沒有絕對技術領先,單顆NPU很難PK傳統芯片廠商如海思集成NPU的SoC。而自動駕駛的挑戰在於長周期,而且也是巨頭環伺,創業公司的資金和人才實力能否撐到產品量產,這充滿很大不確定性。

相對而言,智能家居和個人智能設備是比較好的切入點。其一,這個市場很碎片化,需求普遍沒有得到滿足,尚未形成像安防一樣的巨頭玩家;其二,這個賽道對芯片功耗、體積、算力、成本的要求都很嚴格, 創業公司某些方面的優勢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其三,這個賽道的量夠大,每個單一產品例如冷氣機、冰箱、智能門鎖、玩具、智能音箱等的出貨量都可以達到百萬級以上。

如果AI芯片創業公司試圖整合垂直行業的芯片、CNN模型算法、模組、終端設備、業務平台等所有環節——自研芯片是不明智的,不符合芯片公司的典型特徵即標準化產品及規模化經濟。AI芯片公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芯片單價低,所以提供標準智能模組(向下集成芯片及CNN算法)是平衡出貨量和營收/利潤比較合適的選擇。芯片行業向來是“贏者通吃”,未來只有2、3家能真正將AI芯片規模化商用的創業公司才能存活下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