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種腎衰竭是三高「密謀」所致,太容易漏診了

如果一位腎病患者長期血壓高,或是降壓較難,那麼當血肌酐升高的時候,就要懷疑一種常被人忽略的病因:腎動脈狹窄。

發病機制: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煙→動脈粥樣硬化→腎動脈狹窄→腎衰竭。

什麼是腎動脈狹窄?

從心中泵出的血液,通過腎動脈流向腎臟,供給腎臟的生命活動。如果腎動脈因為某種病因,變窄了,就是腎動脈狹窄,如圖:

動脈粥樣硬化是腎動脈狹窄最常見的病因,約佔腎動脈狹窄患者的80%,主要見於中老年人。此病的根源是三高,還有抽煙。

腎動脈狹窄的危害有二:

一是腎臟會缺血,導致腎臟萎縮,腎功能下降。

但這個過程是悄然發生的,沒有任何癥狀,患者感覺不到。

腎病患者在檢查腎臟ECT的時候,有時會發現兩個腎的腎功能一個好、一個差,可能是腎功能差的那一個腎臟,出現了腎動脈狹窄。


二是引起高血壓。

腎臟缺血時,會分泌一種物質叫腎素,它會經一個通道通知心臟:我缺血了,需加緊泵血。於是心臟負荷大了,血壓也高了。

這種由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高血壓,稱為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血管性高血壓,比普通高血壓更高、更難控制,而且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重心、腦、腎缺血,形成惡性循環。


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危害也非常大,但由於沒有任何癥狀,患者感覺不到,所以漏診非常多。

這類腎友的尿蛋白也不怎麼高,但肌酐就是一個勁得往上漲,很多患者直到最後也沒弄明白到底是怎回事,稀裡糊塗地就進展到尿毒症、終生透析了。

哪些患者要篩查腎動脈狹窄?

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下列情況:

1. 血肌酐升高;

2. 高血壓病史超過10年;

3. 血壓很高,大於200/120mmHg;

4. 血壓難以控制;

5. 腎臟超聲顯示一側腎臟變小;

6. 動脈粥樣硬化;

等等,

一定要檢查腎臟的問題,包括尿常規、腎功能、腎臟彩超、腎動脈超聲、腎功能顯像等,必要時做腎動脈造影。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