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頭疼、鼻塞、流鼻血,小心鼻咽癌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Cecilia Lee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

近日,湖南經視報導稱,從事油漆工作10多年的湖南兩男子因長期處在刺鼻的氣味下工作,沒有良好的保護措施,加上無規律的作息,高油脂的飲食而罹患鼻咽癌。

(圖片來源:新浪網)

說起鼻咽癌,我們並不陌生。南韓影星金宇彬,馬來西亞羽毛球名將李宗偉便都是這一疾病的患者。

鼻咽癌是原發於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惡性腫瘤,好發生於鼻咽部咽隱窩和頂後壁,在中國南部(如廣東、廣西等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高發,廣東省發病率高達30/10萬

鼻咽癌原發部位,圖片來源:http://www.ca39.com/cancer/biyanai/

鼻咽癌是我國耳鼻咽喉惡性腫瘤的主要癌種和病死因素,然而患上鼻咽癌並不代表就被下了死亡通牒。在積極接受規範化治療後,鼻咽癌I期至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過90%,IV期患者5年生存率也在70%以上。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品質。

哪些人更容易被鼻咽癌找上門呢?

首先,大家需要明確一個觀點:包括各種腫瘤疾病在內的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由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那麼,有哪些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會增加我們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呢?

先天遺傳因素:

1. 區域與種族:鼻咽癌在我國及東南亞地區患病率高,尤其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一帶高發。有研究表明,常說粵語或者移居國外仍常說粵語的人群鼻咽癌患病率較高。李宗偉的出生地馬來西亞屬於東南亞地區,此外,他的祖籍正是鼻咽癌患病率較高的福建,從這一因素來看,相比其他人,李宗偉自身攜帶的基因的確具有更大的罹患鼻咽癌的隱患。

2. 性別:男性患上鼻咽癌的風險約為女性的2倍。

3. 年齡:鼻咽癌發病率在20歲以上的人群中隨著年齡增長遞增, 在45~60歲左右達到峰值。(然而,在被診斷為鼻咽癌的人中,很多人年齡小於峰值年齡,並且包括兒童在內的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被診斷為鼻咽癌。)

廣東地區鼻咽癌高發(圖片來源:)

後天環境因素:

1. 感染EB病毒: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 屬於γ 皰疹病毒,是第1個被發現的人類致癌病毒。目前研究認為EBV是鼻咽癌重要的致病因子,參與鼻咽癌的多階段、多因素髮生過程。EBV 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95%以上的成年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會感染EB病毒,EBV 的潛伏感染與人類多種腫瘤發生有關,如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胃癌、伯基特淋巴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關腫瘤等,全球每年新增約200 000 例EBV 相關的腫瘤病例。EB病毒主要由口腔分泌物傳播,也可經飛沫及輸血傳播。大多數人攜帶的EB病毒對他們無害,只有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時,EB病毒才可致病、傳染。

EBV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s://www.alamy.com)

2. 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和大量飲酒是頭頸部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吸煙被認為是最大的單一風險因素,吸煙的鼻咽癌患者最易患鱗狀細胞癌,吸二手煙也會增加患頭頸部癌症的風險。生活或工作中常常接觸到一些油煙、化學毒物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吸煙是頭頸部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images)

3. 飲食習慣:長期吃大量鹽醃的肉製品會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鹽醃肉製品可增加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圖片來源:https://baike.so.com)

此外,有慢性耳鼻咽喉疾病病史的人患鼻咽癌的風險會增加。這些疾病包括慢性阻塞和鼻炎,中耳炎和鼻息肉等。

我們或許難以進行自主選擇,先天遺傳因素,然而包括生活飲食習慣等的後天環境因素,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避免的,如做到不吸煙、不酗酒、減少接觸油煙及化學毒物、少吃鹽醃肉製品等。

如果具備以上風險因素,屬於鼻咽癌高危人群的話,則更應該有所警覺,定期檢查。

鼻咽癌的常見癥狀表現

鼻咽癌早期可能出現的幾個癥狀(從左至右依次為頸部腫塊、流血涕、頭痛、鼻塞及吞咽困難)(圖片來源:)

最常見的鼻咽癌類型是開始於鼻咽內壁的鱗狀細胞癌。鼻咽癌典型癥狀包括呼吸困難、說話困難或聽力障礙。然而由於鼻咽癌早期癥狀不明顯,甚至於部分鼻咽癌患者根本沒有任何癥狀,導致疾病防範意識不強,耽誤確診和治療。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大家一定要心生警覺,提防鼻咽癌,立即到正規醫院進行相關檢查診斷及治療。

早期鼻咽癌可能的臨床表現

晚期鼻咽癌可能的臨床表現

目前鼻咽癌的診斷和篩查手段

目前研究認為,EBV是鼻咽癌重要的致病因子,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經常存在升高的抗EBV各種抗原的相應抗體,而這些抗體的檢測常被用來輔助鼻咽癌的診斷和篩查。目前研究應用最多的EBV血清學標誌物是抗EBV殼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體(VCA-IgA)和EBV早期抗原抗體(EA-IgA)。

近年來,EBV-DNA分子被大量研究證實是另一種良好的鼻咽癌標誌物,可以廣泛應用於鼻咽癌的早期診斷、預後判斷、療效監測、臨床分期等各個方面,並可用於預測及監測鼻咽癌患者的複發和轉移。

如果發現多項EBV血清標誌物檢測陽性或單項檢測持續高滴度,就需要儘早進行鼻內鏡檢查及活檢病理檢查。獲取鼻咽癌病理的主要方法有電子纖維鼻咽鏡、間接鼻咽鏡及超音波引導的經口咽穿刺三種。

由於接觸式內鏡可以在細胞水準上對鼻咽黏膜進行觀察,因此可以發現早期病變。近年來,接觸式內鏡在診斷鼻咽癌上發揮的作用受到重視,診斷準確率達86.6%。接觸式內鏡具有無創性和在細胞水準上的觀察能力,有助於鼻咽癌的早期診斷、浸潤範圍的判斷,但僅能對黏膜表層細胞進行觀察,所以只能作為病理診斷的補充方法,起到輔助診斷作用。NBI內鏡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以突出強調黏膜構造的細微改變的新型光學成像技術,NBI在鑒別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的精確度上較普通白光明顯提高,使內鏡的病變檢出率和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有助於鼻咽癌的早期診斷。

影像學檢查方面推薦採用腦部磁共振檢查(MRI),不建議接受腦部CT檢查。MRI能更好的顯示軟組織的情況,有助於鼻咽部腫瘤的顯示。

鼻咽癌的臨床分期

0期(原位癌)和I期:為癌症早期,癌細胞尚未擴散,通常針對鼻咽腫瘤部位單獨放療即可。

II期、III期、IVA期和IVB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鼻咽外,這可能意味著擴散到頸部或鎖骨上方的淋巴結。這些分期的鼻咽癌患者通常需接受放化療。

IVC期:這些鼻咽癌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遠隔部位,如胸部、腹部等,治癒率低。

鼻咽癌的治療

由於腫瘤所處解剖位置隱蔽,鼻咽癌難以通過手術進行切除,好在大多數鼻咽癌對於放療很敏感,所以放療(有時聯合化療和/或靶向治療)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不考慮進行

放射治療即放療,是利用一種或多種電離輻射如高能X射線或粒子線等殺死癌細胞或減慢腫瘤生長速度的治療方法。然而在臨床放射治療過程中,放射線不可避免地會對人體正常組織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一定的放射反應與損傷。

化療則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細胞的增殖、浸潤、轉移,直至最終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由於化療藥物的選擇性不強,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難免會誤傷人體正常的細胞,從而出現脫髮、骨髓抑製等藥物不良反應。

將放療同時與化療結合(放化療)來進行鼻咽癌的治療往往能增加療效,放化療減小了鼻炎癌發生遠處轉移的概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化療藥物的應用可以使癌細胞對輻射更加敏感,但放化療也會有更多的副作用。

通常放射治療在鼻咽癌的主要腫瘤部位和頸部附近的淋巴結實施。外照射放療(EBRT)是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從體外照射人體,並經過人體正常組織及鄰近器官照射到人體的某一病變部位的放射治療方式,是鼻咽癌最常見的放射治療方法。鼻咽癌放療的常見副作用如下表所示。

了解疾病,防範疾病,治"未病"才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維持健康的方法。如若防不勝防,生了病,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則成了第二個最佳選項。出現疑似鼻咽癌的癥狀後,大家一定不能諱疾忌醫,而要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首診科室一般可選擇五官科或者頭頸外科。

圖 10 身體不適請及時就診,切忌諱疾忌醫

(圖片來源:)

參考文獻:

[1]何佳,駱文龍.鼻咽癌早期診斷的研究新進展[J].科學顧問(科技·管理),2017(11):51-53.

[2]祝元雪,李曉江.EB病毒Rta蛋白在鼻咽癌早期診斷中的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12):2844-2846.

[3]吳鵬,向莉,楊玲麟.局部晚期鼻咽癌輔助化療的研究進展[J].癌症進展,2018,16(08):940-943+966.

(本文得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