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杏林文化: 中醫四診之 — 問診講解(二)

註:本文內容繼: 杏林文化: 中醫四診之 — 問診講解(一)

問診是指中醫採用對話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詢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和現在癥狀、治療經過等,以診斷疾病的方法。為四診之一。

其內容最早見於《素問·征四失論》等篇。《難經》則將望、聞、問、切四種診法並列。明代張景嶽《景嶽全書·十問篇》,較全面地歸納總結了問診的內容、順序及其辨證意義。清代林之翰《四診抉微》將問診始列為專篇。

問 疼 痛

① 機理

1、因實致痛:感受外邪/氣滯血瘀/痰濁凝滯/蟲積食滯 /阻閉氣機 【不通則痛

2、因虛致痛:氣血不足/陰精虧虛/臟腑經絡失養 【不榮則痛

3、按疼痛性質分類

4、按疼痛部位分類 · 頭痛

5、按疼痛部位分類 · 胸痛

6、按疼痛部位分類 · (肝膽)脅痛

7、按疼痛部位分類 · 胃脘痛

8、按疼痛部位分類 · 腹痛

② 根據疼痛辨別寒熱虛實的規律

1、實證:①新病疼痛 ②痛勢較劇 ③持續不解 ④拒按

2、虛證:①久病疼痛 ②痛勢較輕 ③時有緩解 ④喜按

3、寒證:①喜溫 ②遇風寒加重

4、熱證:①喜涼 ②得熱痛不減

問頭身胸腹不適

【頭 暈】

表現:自覺頭腦有暈旋之感,自身或景物旋轉;輕者閉目可止,重者站立不穩,甚則暈倒。

意義: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濕內阻/瘀血阻滯。

【胸 悶】

表現:胸部有自外向內的壓閉滿悶之感。

意義:心肺等臟——氣機不暢;兼氣短、心悸——心氣不足;兼心痛如刺——心血瘀阻; 兼咳喘——痰濕犯肺

【心 悸】

表現:自覺心跳、心慌、悸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

因驚而悸或心悸易驚,恐懼不安——驚悸

心跳劇烈,上至心胸、下至臍腹——怔忡

意義:心神不安。

【脅 脹】

表現:脅的一側或兩側脹滿不舒。

意義:肝膽病變——肝氣鬱結——脅脹易怒 ——肝膽濕熱——口苦,苔黃。

【腹 脹】

表現:腹部有自內向外的膨脹感(如物支撐)。

意義:氣機不暢 ; 喜按——脾虛氣滯 ; 拒按——腸腑氣滯。

【身 重】

表現:身體有沉重酸困的感覺。

意義:水濕內停。

【麻 木】

表現:肌膚感覺減退,甚則消失。

意義:氣血虧虛——經脈肌膚失養 ; 濕、痰、瘀血——阻絡 。

問耳目 · 問耳

【耳 鳴】

1、表現:耳內鳴響,如聞蟬鳴或如潮聲,妨礙聽覺。

2、意義: 暴鳴而聲大,按之更甚——肝膽火盛,上擾清竅。

漸鳴而聲小,按之減輕——肝腎陰虧,肝陽上亢;或腎精虧虛,耳失所養。

【耳 聾】

1、表現:聽力減退,甚至聽覺喪失。

2、意義:暴聾——外邪壅塞耳竅;肝膽氣火上逆(多屬實證)

3、漸聾——久病重病;年老精氣虧虛,耳失所養(多屬虛證)

【重 聽】

1、表現:聽力減退,聽音不清,聲音重複。

2、意義:驟發——痰濁上蒙;風邪上襲耳竅(多屬實證)

漸發——腎精虛衰,耳竅失榮(多屬虛證)

問耳目 · 問目

【目 癢】

1、表現:是指眼瞼、眥內或目珠有癢感,輕者揉拭則止,重者極癢難忍。

2、意義:癢如蟲行,畏光流淚,並感灼熱 ——肝經風火上擾

微癢而勢緩 ——血虛,目失濡養 。

【目 痛】

1、表現:單目或雙目疼痛 。

2、意義:目痛難忍,兼面紅目赤,口苦,煩躁易怒 ——肝火上炎

目赤腫痛,羞明眵多 ——風熱之邪上行(暴發火眼或天行赤眼)

目微赤微痛,時痛時止,並感乾澀——陰虛火旺

【目 眩】

1、表現:視物旋轉動蕩,如在舟車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蠅飛動之感 。

2、意義:兼有面赤、頭脹、頭痛、頭重 ——風火上擾清竅,或痰濕上蒙 清竅 (多屬實證)

伴有神疲、氣短或頭暈、耳鳴 ——中氣下陷,清陽不升,或肝腎不足 (多屬虛證)

問耳目 · 問目

【目 昏】

表現:視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

【雀 目】

表現:白晝視力正常,每至黃昏視物不清,如雀之盲。

【歧 視】

表現:視一物成二物而不清 。

意義:多由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目失充養而致。 常見於久病或年老、體弱之人。

問 睡 眠

「陽氣盡,陰氣盛,則目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靈樞 ?口問》

① 食慾與食量:

食慾】進食的要求、進食時的欣快感; 食量:實際的進食量。

【食慾減退:表現】

1、納呆:無飢餓感和進食要求

2、不欲食:不想進食、食量減少

3、納少:進食量減少

【食慾減退:意義】

1、新病:病情較輕(正氣抗邪、保護性反映)

2、久病:脾胃虛弱

3、兼頭身困重、脘悶腹脹:濕邪困脾

4、兼脘腹脹滿疼痛:食滯內停

【厭 食】

1、厭惡食物,脘腹脹滿,噯腐吞酸——食積

2、厭惡油膩;兼脅肋脹滿,口苦泛惡——肝膽濕熱

3、妊娠;生理——沖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 ; 病理——妊娠惡阻

【消谷善飢——飢不欲食——偏嗜異物——食量變化——食慾減退——厭 食】

【消谷善飢】

1、表現:食慾亢進、進食量多、食後不久即感飢餓

2、意義:多食消瘦——消渴病

口渴口臭、大便乾結——胃火熾盛

便溏——胃強脾弱

【飢不欲食】

1、表現:病人有飢餓感,但不想進食或進食不多

2、意義:兼胃脘嘈雜、隱隱灼痛——胃陰虛

【偏嗜異物】

1、嗜食生米泥土,兼消瘦腹痛,臍周有包塊按之可移 —蟲積

2、已婚婦女,嗜酸,停經、噁心、脈滑數沖和——妊娠

【食量變化】

1、食慾漸復、食量漸增——胃氣漸復

2、食欲不振、食量漸減——胃氣漸衰

3、久病重病、本不能食,突然欲食/暴食——除中

【口 味】

口淡——脾胃虛弱或寒傷脾胃

口苦——肝膽火熱(乘犯脾胃);心火上炎

口甜——濕熱蘊脾

口酸——肝胃不調;或食滯於胃

口澀—— 肺胃伏熱

口鹹——腎虛水泛

口粘膩——痰濕中阻

問 二 便 · 大便

問 二 便 · 小便

問 經 帶· 月經

月經周期及量、色、質發生異常改變者稱為月經不調。按病性分類如下:

問 經 帶 · 帶下

問 小 兒

1、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2、小兒的病理特點是:發病較快、變化較多、易虛易實。

在問診時,則應著重詢問下列方面:

1、問出生前後情況

2、問預防接種

3、傳染病史和傳染病接觸史

4、問易使小兒致病的原因

註:目前是小編的【中醫問診】的完結篇,下期接著整理【中醫望診】,望大家多多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