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一個人極度坦誠,他就已經無堅不摧!

如果說,修行有什麽法門的話,真實一定是其中之一。保持你對欲望、對情緒的真實,從這個真實出發,你才有可能獲得超越的力量與勇氣。

在宗薩仁波切執導的劇情長片《嘿瑪嘿瑪》當中,他探討了身份與行為之間的矛盾。一旦人想要偽裝,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罪惡,也從虛偽之中誕生。曾有人概括佛教與基督教世界觀的不同:基督教認為,作惡是因為壞(罪);而佛教認為,作惡是因為蠢(無明)。

1. 破除虛偽,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如果一定要問:如何修行才是正確的道路?

宗薩仁波切的回答是“真”。在所有關於修行的爭議之中,都是因為這些修行之人不夠真,或對人,或對己。“從根本上來說,佛教的目標是證悟真理。”

佛教是個非常內省的宗教,它傾向於向內的哲學思考。這決定了它往往能吸引那些以思考為業、致力於內省反思的人。

與其說佛法是一種理論,一種宗教,不如說佛法就是對現實世界的描述。只是,與其它宗教相比,佛教對現實世界做出的解釋有極強的邏輯性,同時充滿思辨。也因此,佛法的研習需要一些智識上的門檻。

心理學家的目標是要在這個婆娑世界(輪回)中獲得健康與快樂,佛教徒則不是。不是為了快樂的生存,需要極大的力量。宗薩仁波切的力量來自他的真實。在跟他的交談中你不難體會到真實的萬鈞之力,當一個人極度坦誠,他就已經無堅不摧。

從佛法的角度,人應該捨棄一切滋長傲慢、我執和貪心的事。這件事可能是關係,但也可能是假裝捨棄關係;可能是欲望,但也可能是假裝捨棄欲望。

或許,他從未假裝捨棄。保持最大程度的真實,反過來,真實也給予了無限的力量。如果說,修行有什麽法門的話,真實一定是其中之一。保持你對欲望、對情緒的真實,從這個真實出發,你才有可能獲得超越的力量與勇氣。

2. 欲望不是問題,對欲望的執著才是問題

新京報:電影當中,主角因為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殺人。你是否認為強烈的“欲望”是不可取的?

宗薩仁波切:我在電影中沒有任何預先設定,說人要放棄欲望。我想說的只是,不管你做什麽,你都要知道會有一個相應的後果在等著你,它會引導事情往某個方向發展。我們的情緒和欲望就像火山一樣,總是需要出口,需要爆發,如果你沒有覺察,它很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男人,他帶著面具在某個地方與世隔絕地生活,但與此同時,他感到越來越受折磨。終於,他犯了一個小錯誤:把前來跟他幽會的、面具底下的女人認錯了。這個錯誤導向了後面的結果(殺人)。

新京報:那麽,佛教如何看待“欲望”?我們常聽到佛教中有“無欲則剛”的說法。你會說佛教是一個鼓勵人們放棄欲望的宗教嗎?包括對金錢、地位、愛情的欲望?

宗薩仁波切:嗯…… 實際上,說到底,佛教隻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是洞見真理。擺脫欲望並不是佛教的終極目標,佛教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對真理的證悟。

如果欲望是你洞見真理的障礙,那麽,是的你需要放棄欲望;如果欲望並不構成障礙,那就沒有關係。處理欲望和情緒的過程,也是引導你洞見真理的過程。

我的朋友當中有些是世俗意義上的名人,我從來沒有告訴他們要放棄名利和金錢,我總是鼓勵他們要有抱負,要更加有名。佛教跟世俗生活並不衝突,世俗生活從來不是問題,對它的執著才是問題。

假如你有1000公斤的黃金,但你並不執著於它,那沒有任何問題;假如你有一塊餅乾,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使只是一塊餅乾,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你太執著。

新京報:如果說佛教要求人放棄一切執著,那麽對證悟和真理的追求,本身也是一種執著。是否也應該放棄?

宗薩仁波切: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佛教裡有上師曾打過這樣的比方:如果你手指裡有根刺,你得需要另外一根刺,才能把這根刺取出來。所以,為了擺脫所有其它的執著,你需要保留一個執著——對證悟的執著,作為暫時的工具和途徑。

一旦你真的證悟,那麽即使是對證悟的執著,都會消失。我們知道,佛教裡有“乘”的概念,“乘”就是“vehicle”(交通工具),一種工具和途徑。當你乘坐一輛車到達了目的地,你就不需要停留在車裡了,你自然會下車。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佛教在西方知識分子、藝術家當中很受歡迎,不少人都皈依佛教。你是否認為研習佛學需要具備一定的智識門檻?

宗薩仁波切:在歐洲、在美國,的確如此。佛教在知識分子中間正迅速壯大。當你開始朝內看,朝向你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一味往外看的時候,你就很容易轉向佛教。

我認為,在如何內省方面,佛教很可能是最複雜也最具智慧的(宗教)。它有幾千年的傳統,有無數的典籍、前輩已經實踐了這一點。

西方人在接受佛法時往往更加“fresh”,他們沒有預設的成見。如果你對佛教有很多成見,在這個基礎上研習佛法,就好像你拿著一盤已經煮好的蔬菜,試圖再次烹飪。

新京報: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人把佛教當成工具,而非信仰。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燒香拜佛,以求佛祖保佑長命百歲、升官發財。你如何看待這種將佛教工具化的傾向?

宗薩仁波切:這種現象不僅僅只存在於中國。在泰國、不丹、斯裡蘭卡,都是這樣。我覺得這也沒什麽問題。

也許他們現在只是把佛教當成一種工具,但當他們想要更進一步,想要內省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在佛教的路徑上走得更遠。所以,如果大眾用佛教來算八字、保平安、求財富,我覺得也是好的。我接受這種現象。

3. 我還遠遠不是一個已經證悟了的人

新京報:你認為自己已經是個證悟了的人嗎?如果沒有,你覺得哪些方面仍然是你需要著重修行的地方?

宗薩仁波切:我?不不,遠遠沒有,我還在期盼,實踐,練習。我還有太多各種各樣的情緒,需要去處理。

新京報:你上一次生氣是什麽時候?

宗薩仁波切:就在不久前,6月18號是我的生日,我的朋友把它做成了排場很大很熱鬧的慶祝宴會。我感到很憤怒,跟對方起了爭執。當然我知道根本上來說,我們互相關心,是很好的朋友,但有情緒的時候我還是會釋放,也會跟別人有爭吵。

新京報:你喜歡的電影導演和作家都有誰,跟大家分享幾本最近在讀的好書吧。

宗薩仁波切:很多,我之前提過挺喜歡楊德昌,一直以來最喜歡的是小津安二郎。作家的話,最近在讀村上春樹,很喜歡。尤其推薦《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