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葯不能停!淋巴瘤不見了,仍要按計劃化療

近年來,淋巴瘤對大眾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辭彙。《新聞聯播》主持人羅京、《情深深雨濛濛》中的「方瑜」李鈺,《滾蛋吧!腫瘤君》作者、漫畫家熊頓……眾多名人都因為淋巴瘤而離開了人世,引發社會關注。

近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江蘇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腫瘤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辦,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江蘇省腫瘤醫院承辦的「2019年全國淋巴瘤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南京淋巴瘤紫金論論壇」在南京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醫生參加會議,共襄難治性淋巴瘤診治經驗。中國抗癌協會臨床化療專業委員候任主委、江蘇省腫瘤醫院院長馮繼鋒教授介紹,多數淋巴瘤對治療很敏感,但有些患者複發很快,推進規範化多學科診療,減少複發難治性淋巴瘤產生,就非常重要。

淋巴瘤治療見效快,但複發也多

儘管不帶癌字,但淋巴瘤卻是名副其實的「癌症」。「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結及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他們又分出很多不同的亞型,特別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有七八十種之多,淋巴瘤的複雜程度遠超過人們想像。有的亞型預後較好,有的則發展特別快。」 馮繼鋒教授介紹,多數淋巴瘤有個特點是對治療很敏感,一旦用上化療藥物之後,瘤子縮小很快,但有些病人治療結束後會很快複發,這與淋巴瘤本身的特性有關。

初始採用標準方案治療的淋巴瘤患者未達到完全緩解;或達到完全緩解後複發;治療中無效或進展和經造血乾細胞移植治療後複發,即考慮為「複發難治性淋巴瘤」。

腫瘤消失後,原計劃的化療仍要繼續

「臨床上我們會遇到一些患者,可能2-4個周期之後,原本的腫塊就已經摸不見了,甚至在CT檢查上也顯示不出來。這時候醫生通常仍然會要求患者按照原來的計劃,接受6個甚至更多周期的治療。」 馮繼鋒教授表示,患者有可能會不理解,覺得醫生是不是過度治療,明明瘤子已經不見了,再接受那麼多周期的化療,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多餘的傷害呢?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按計劃完成的治療周期是最大限度殺滅腫瘤細胞,肉眼觀察到的消失並不代表細胞或分子水準上的消失,緩解的深度與治癒率有明顯相關性。

高強度化療也是淋巴瘤規範化治療的一個要點,葯要用足,為的就是避免過早複發,成為「難治性淋巴瘤」。兩個病情類似的患者,一個接受正規治療後病情好轉,一個治療不規範複發成為難治性淋巴瘤,後者的生存期可能直接「打對摺」。

40多歲的張女士(化名)患上了原發縱隔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一年前來到江蘇省腫瘤醫院淋巴瘤病區馮繼鋒教授處治療,經規範治療四個療程後,張女士胸悶咳嗽等癥狀逐漸消失,CT檢查縱隔腫塊從6CM縮小到2CM,治療效果明顯。醫生要求她繼續完成後面兩個療程的化療,她擔心化療的副作用大,轉而選擇了中藥治療。四個月後再複查,縱隔腫塊很快長大了,醫生判斷為腫瘤複發。她接受了強化的解救方案和放療,病情雖有所緩解,但是馮教授判斷她的預後卻不樂觀。張女士所患的淋巴瘤,經規範治療後,總體五年生存率可達80-90%;但她因為沒有完成規範的化療,複發後再治療效果則大打折扣,五年生存率僅為10-20%。張女士可能還要接受造血乾細胞移植和免疫治療,療程遠比第一次治療複雜漫長,但總體預後卻差得多。

「這也是腫瘤治療和其他疾病治療的不同之處。」 馮繼鋒教授告訴記者,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初次診療方案如果不合適,可以再換一家醫院、換一個醫生繼續治療,病情也可以控制很好,但腫瘤患者很少有這種「二次機會」,初診的方案是否合適,與生存期正相關。「這也是現階段我們強調要到專科醫院、請專科醫生拿方案的原因。推進國內淋巴瘤治療的規範化、多學科、同質化治療水準,才能讓更多患者普遍受益。」

醫生提醒:無痛的淋巴結腫大,要小心

省腫瘤醫院淋巴瘤病區主任、吳劍秋主任醫師介紹,我國目前淋巴瘤的發病率大約為十萬分之六,比歐美要低,但五年生存期大約40%,也同樣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目前城市居民淋巴瘤的發病率要高於農村,與環境因素、工作壓力、體檢普及程度等都有關係。

吳劍秋主任介紹,淋巴細胞既可以在它的出生地(胸腺、骨髓)發生惡變,也可以在其他臟器,比如淋巴結、脾、扁桃體及胃、腸等全身其他組織和器官的淋巴組織出現變化。通過臨床檢查、病理活檢、影像評估等綜合分析,80%-90%的淋巴瘤可以被正確識別出來。但對患者來說,發現淋巴瘤的早期癥狀並不容易。淋巴瘤初起時癥狀很隱匿,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還可能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特異性不強,特別容易和其他良性疾病混淆。吳主任收治的病人,很多頸部惡性淋巴瘤的患者之前都被誤診為淋巴結炎或是淋巴結核,對應治療後腫瘤進行性長大才來腫瘤醫院確診;而有些胃部不適、噁心、腹脹、納差的患者,被當作慢性胃炎治療一段時間後癥狀持續加重,才被確診為胃惡淋。有經驗的腫瘤專科醫生會在第一時間,建議患者做活檢通過病理來確診。

不過,也沒有必要對所有的淋巴結腫大感到害怕。摸得著的淋巴結腫大,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是淋巴瘤。吳主任告訴記者,炎症和結核也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但對症治療後淋巴結沒有消失而繼續腫大或部分消失後再度腫大,按壓沒有痛感,這時就要高度懷疑淋巴瘤,儘早就診。此外,兒童或青少年因為免疫系統的不成熟,本身也可能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的淋巴結腫大,但大多數屬於生理現象,並不需要特別處理。家長既要重視,排除後也不需要過分擔心。

通訊員 胥林花 周威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楊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