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科普:寶寶流口水,原因知多少?

每個寶爸寶媽的經驗來之不易,每個頂級專家的知識難能可貴,在這裡,總有你想要的

引言:醫學上把流口水稱為流涎,此現象在兒童,特別是嬰幼兒中非常普遍,有的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還有一些是某些急性傳染病的癥狀之一,那麼,寶寶流口水有哪些原因,分別有什麼意義?請看本期內容。

1. 生理性流涎

一般4個月-3歲流口水多見,大部分是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嬰兒3~4月齡時,口腔內的唾液腺逐漸發育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多。而這個時期他們的面部肌肉還未發育完善,咀嚼能力弱且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過多的液體,從而發生流口水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嬰幼兒逐漸學會吞咽,流口水的情況就會逐漸消失。以上情況稱為生理性流涎。

2. 病理性流涎

少數寶寶流口水是一種病理現象。常見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1> 口腔炎

如舌炎、牙齦炎、口腔潰瘍等,由於疼痛感而引起吞咽不適或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出現流口水。

2> 呼吸道感染

如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等。如寶寶患有感冒時,因鼻塞致呼吸不暢,不得不改用嘴呼吸,口水就會從口角流出。如扁桃體炎、咽喉炎等,可導致咽喉部腫痛或不適,引起吞咽困難,致使口水滯留於口中而流出。

3> 某些傳染病

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猩紅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引起口腔內及(或)舌旁的潰瘍而導致疼痛,吞咽困難。

4> 神經系統疾病

如腦炎、腦膜炎後遺症、面部神經麻痹、智力低下等,損害了支配唾液腺的交感與吞咽神經或者神經中樞,引起唾液腺分泌失衡而造成口水外流。

3. 中醫如何看待寶寶流涎

中醫稱寶寶流涎為「滯頤」,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除上述原因外,脾胃積熱、脾胃虛弱/虛寒也是造成寶寶流涎的原因。簡單來說,脾胃積熱證一般流涎稠粘,面赤唇紅,舌苔厚膩,口氣臭穢,小便黃,大便酸臭等。脾胃虛弱/虛寒證一般涎液清稀量多,無特殊氣味,舌質正常或偏淡,舌苔薄白,大便不成型或次數較多等。

如果寶寶是因脾胃積熱或脾胃虛弱/虛寒而引起流涎過多,可選擇中藥內服或小兒推拿等方法治療。

4. 寶寶流涎該如何治療?

1> 生理性流涎不用進行治療,只要加強護理即可。可給小兒用吸水性強的布圍兜或小毛巾,勤洗勤換,以保持口腔周圍和頸部皮膚的乾燥。也可在這些部位塗抹少許嬰兒潤膚油,以保持皮膚乾燥,減少口水對局部皮膚的刺激。

2> 病理性流涎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