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常見的食物,幫助寶寶生長髮育同時滋養脾胃

中醫講五穀為養,在所有的食物之中,五穀滋養脾胃,養精養血,對身體的滋養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保證五穀的攝入量,身體的營養才能吸收得好,寶寶才能長高長壯。

一個小米補三個:脾胃腎

小米,天生就是小孩子的保護神。小孩子的體質特點,就是脾胃不足,腎氣未充。所以,很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動不動就感冒生病。

根據五行生剋關係,一般補益脾胃的食物,多多少少會削弱腎的功能。而小米,既能補養脾胃,又能溫腎陽,是粗糧裡面最能補益的食物之一。

穀物中小米的生命力最強,它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長。又是春種秋收,得天地之氣最全,得土氣最厚,默默的護養著脾胃。

《本草綱目》裡記載:「嬰孩初生七日,助穀神以導達腸胃,研粟米煮粥如飴,每日哺少許。」

小孩生下來七天后,可以把小米研成細粉,然後煮成粥,煮得像飴糖那樣黏稠細膩,給寶寶喂一點點,能夠給孩子「助穀神」、「導達腸胃」。

胃氣開了,腸胃通達,小孩的後天之本鞏固了,以後自然而然容易餵養而少病了。

小米是種子,它是植物的胚芽,所含的生髮之力最強。而且它的米粒很小,意味著數目多,能量大。一碗小米粥,它的生髮之力很強大的。這股生髮之性作用在人身上,自然補腎生陽了。

所以,古人講小米能夠「益丹田」,《春秋題辭》也說小米是「粟乃金所立米,為陽之精」。這也是為什麼南方北方,寶寶輔食首選小米湯、女人生孩子都要喝小米粥養身體的原因吧。

用小米熬的粥很好消化,適合給本來脾胃就很嬌嫩的小孩子做營養輔食。早上的時候可以給寶寶熬粥來喝,熬到七分熟的時候,放進切好的胡蘿蔔碎、蔬菜碎,熱熱的連著粥油喝下去,軟潤細滑,孩子會很喜歡。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大米打敗五穀,作為主食千年之久

能和胃氣、養氣血、長肌肉

大米天天吃,很多人卻忽視了大米是多麼牛的食物。清代大吃貨袁枚說,「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簡單來說,一日三餐的大米是最能和胃氣的。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受,吃完飯,會發現臉色明潤,其實正是因為這時候胃氣很旺盛。

《素問·玉機真臟論》裡說:「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

當胃氣充足,五臟功能正常,能夠把氣血和津液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臉上自然有了好氣色,身體也會長得壯實又健康。

如果經常不吃主食,就是主動傷胃氣。胃氣衰敗了,氣血就會生化無力。很多小孩子挑食,不愛吃主食,會發現臉色發黃,個子瘦弱,捏捏身上的肉肉也是鬆鬆垮垮的。

所以,大米飯作為每餐飯養胃氣的主角,是萬萬不可以輕視的。

而大米熬的米油,雖樸素平常,養人的功德卻非常強大。大米熬粥熬到粘稠的狀態,上面漂浮著一層細膩粘稠的物質,就叫做米油,可以說是穀米的精華。

《本草綱目拾遺》裡說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著名養生學家王孟英更是把米油稱為代參湯。

所以日常中補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早餐時好好喝一碗米油。而且不用區分體質,每個人都可以喝,還能天天喝。

小孩子如果感冒發燒之後津液、氣血耗傷,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通常什麼都不能吃,唯一能吃的就是米粥。熱熱的一碗喝下去,暖暖的,既潤五臟,又養胃氣。

如果想要用米油來補虛、補身子,可以選擇帶著油性、及土壤中強大能量的大米。曹庭棟在《老老恆言》裡專門寫了熬米油的講究:「米用粳,以香稻為最,晚稻性軟,亦可取,早稻次之,陳廩米則欠膩滑矣。」

也就是說熬米粥,最好是選擇粳米。粳米煮飯粘性較大,膨脹性小,這種米蛋白質含量相對高一些,煮出來的粥軟稠綿滑,又不失嚼勁,口感和營養價值比較高。

玉米,不僅調中開胃,還能排濕氣

玉米,是生活裡常見的食物。作為膳食纖維豐富的粗糧,雖是外來的作物,在中醫看來,它性平味甘,這股清爽的甘甜味,除了調和脾胃,開胃氣,還有著排濕氣的作用。

《本草推陳》裡說,把玉米自然晾曬乾後,磨成米面,為「健胃劑,亦有利尿之功。「

一般脾虛的人,身體裡多多少少會有些濕。會發現很多小孩子雖然吃了很多,有的不長肉,有的是虛胖,看舌苔是厚膩的,特別是下肢看起來還會有些腫,這些都是脾虛的信號。

而玉米能夠很好的祛除肌肉裡多餘的濕氣,很多人吃了玉米後都會排尿,會感覺身體也會變輕盈許多。其實就是玉米在發揮它利尿消腫的作用了,正在徐徐散去體內的濕氣。

玉米的性質平和,不寒不熱,是適合平日生活裡吃的營養粗糧。不過玉米也有一個小毛病,脾胃有點虛的小朋友會不太好消化。

這時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將它磨成玉米面,再做成各種好吃的食物,蒸饅頭、做糕點,也可以和大米小米一起粗細搭配著一起吃,就不用擔心不消化的問題了。

【本文轉載於羊爸爸】

交流育兒經驗,解決育兒困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