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庭堅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其中兩句氣勢豪邁,不輸盛唐詩人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秦觀、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

比起詞作,他在詩歌上的造詣更深厚。

他在七歲的時候便寫下了“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這樣發人深省的名句。

他提出了“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詩歌理論。

古代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便是他所開創的。

很長一段時間裡,江西詩派一直影響著兩宋的詩風,而作為詩派“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之一,其地位和影響力可想而知。

網紅金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便是出自他的筆下。

今天要講的是他的一首山水詩,其中“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兩句氣勢豪放,不輸盛唐詩人。

這首詩名為《登快閣》

快閣位於江西泰和縣,是古代著名的古閣樓建築。

它始建於唐朝僖宗年間,原名慈氏閣,宋朝初年有個名為沈遵的名士,就是那個曾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譜曲《醉翁吟》的著名琴師,在泰和縣任職時,常登樓遠眺,恣情快意,便為其改名為“快閣”。

而真正令快閣聞名天下,則是因為黃庭堅的這首詩。

此詩寫於1082年,那時他在泰和縣擔任知縣一職,工作閑暇之餘寄情山水,快閣是他常去的地方之一。

詩歌首聯便開門見山地表達了詩人卸下重擔後的愉悅心情。

首句的“癡兒”二字頗耐人尋味。

黃庭堅在泰和任職期間是出了名的“平易”,當時課頒鹽策,其他縣都爭著佔多數,只有泰和縣不這樣,縣吏不快,而百姓卻拍手叫好。

黃庭堅的這番作為在官場中人看來,可不就是“癡兒”嗎?然而他自己卻毫不在意,甚至在詩中自侃,詩人的胸襟由此可見。

而“倚晚晴”這一句脫胎於李商隱的“萬古貞魂倚暮霞”,都是寫在夕陽暮色中,倚樓遠望,意境相似,但黃庭堅這裡是用詞卻更加通俗易懂,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頷聯兩句描寫的是他“倚晚晴”所見之景,畫面開闊,是他寬廣胸襟的寫照。

秋日裡,天高雲淡,倚樓遠望,連綿的重山盡收眼底,落木蕭蕭,天地更顯遼闊遠大;不知不覺間,已是暮色四合,月上柳梢,快閣樓前的江面上倒映著美麗的月光,顯得更加明亮澄澈。

落木、遠山、江水,這樣的意象組合,讓我想起了杜甫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不盡長江滾滾來”,雖然杜甫的《登高》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這兩句也是千古名句,但我一直覺得太過悲涼了。

而黃庭堅的這兩句則不同,它突破了秋日裡落木蕭瑟、月光下寒江淒清的氛圍,營造出了一種恢弘闊大的意境,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頸聯兩句引用了兩個典故,抒發的是一種知音難覓,借酒消愁的孤寂之感。

“朱弦”說的是伯牙子期的故事,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子期逝後,伯牙摔琴,餘生不複彈。

而“青眼”說的是“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典故,傳言阮籍看人常作“青白眼”,看得順眼的就是“青眼”,看不順眼的就是“白眼”。

而黃庭堅因為友人離開,而倍感落寞,只有美酒才能令他開懷,隱隱流露出了愁苦之情。

黃庭堅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38歲了,然而卻只是一縣之令,這對滿懷抱負的他來說,確實是令人鬱悶之事。

所以最後的他不禁發出了“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的感慨。

仕途的不順,讓他產生了歸隱田園之意,“白鷗盟”的典故源自《列子》,原本是毫無心機之意,後來引申為看淡名利仕途,王維在《積雨輞川莊作》中也曾提到“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全詩從了卻官家事寫到登樓遠眺,從陶醉山水的愉悅寫到知音難遇,壯志難酬的愁苦,最後又以“歸隱田園”之意作結,一氣貫注,波蕩生姿,韻味無窮。

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還是頷聯兩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氣勢豪邁,意境闊大,不輸盛唐詩人。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