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詩裡藏著故事:神童駱賓王 七歲吟《詠鵝》

提到和“鵝”有關的唐詩,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出來的,一定是駱賓王的那首《詠鵝》。

作為中國兒童啟蒙必背唐詩之一,這首詩可以說是無人不知——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短短四句詩,既有聲音、動作,還有各種顏色對比,把白鵝在綠水中遊動的樣子描寫得活靈活現,確實很不容易。

駱賓王七歲就能寫出這樣一首工整的作品來,怪不得被人稱為“神童”。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正因為是小孩子寫的,只有客觀描寫而沒有更多的感情色彩,所以最多算一首出色的兒童習作,文學價值並不高。

在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物《唐詩三百首》裡,就沒有這首《詠鵝》。

除了駱賓王,唐朝還有很多著名詩人都提到過鵝。

比如孟浩然寫過“林棲居士竹,池養右軍鵝”,李白寫過“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杜甫寫過“鵝費羲之墨,貂餘季子裘”。

不過這些詩都不是在說鵝,而是借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一個故事。

據說,有一個山陰道士想請王羲之幫他抄一本《黃庭經》,但覺得對方名氣太大,直接提要求很可能遭到拒絕。

後來聽說王羲之對鵝情有獨鍾,道士靈機一動,養了一籠上好的白鵝,並找了個機會讓王羲之“偶遇”。

王羲之“偶遇”之後,果然十分喜愛,就想把這群鵝都買下來,道士卻說,賣是不賣的,不過如果王羲之幫忙抄一本經,這群鵝可以免費贈送。 王羲之上了當,辛苦了半天,抄了一百行《黃庭經》,高高興興地換回了一籠肥鵝。

王羲之晚年過起了隱居生活,每天養養鵝、釣釣魚,悠哉遊哉。

所以不管是孟浩然還是李白,在詩裡寫到“右軍鵝”,其實是表達自己也願意像王羲之一樣,隱居起來自得其樂。

因為王羲之曾經擔任右將軍,被稱為“王右軍”,所以“右軍鵝”是指“王右軍的鵝”。

不管怎麽說,雖然駱賓王這首《詠鵝》名氣很大,但在歷代名人裡,說到最喜歡鵝的名人,還得說是王羲之。

有人總結了四位古代文人雅士的超級愛好,分別是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逋愛鶴,合稱為“四愛”。

唐朝有很多“王”,有的是皇親國戚直接受封,比如杜甫詩裡提到過的“汝陽王”李璡;也有的是立下戰功後受封,比如“汾陽王”郭子儀。

但“駱賓王”的這個“王”並不是王爺,恰恰相反,駱賓王出身寒門,老家是今天的浙江義烏。

駱賓王這個名字,來自於易經中的一句卦辭“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大致意思是“觀察國家的風光,宜於做君王的賓客”。

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駱家寄予的厚望。

駱賓王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文學方面的成就當然是沒的說。 但對於“宜於做君王的賓客”這個期望,他卻完成得並不太好。

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這四位名士的共同之處是從小就以文章出名,但都沒做過大官。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結局都不是很好。

王勃溺海而死,享年只有二十七歲;楊炯在四川時被仇人刺殺,死時也只有四十四歲;盧照鄰中年時患了重病,後來又服食丹藥中毒導致半身不遂,最終不堪痛苦跳河自盡。

至於駱賓王,他不僅沒有成為君王的賓客,反而成了君王的敵人—他晚年參加了反抗武則天的叛亂,很可能死於亂軍之中。

就在駱賓王寫下《詠鵝》的那一年,遠在千里之外的利州(今四川廣元縣境內),刺史武士彠(yuē)最小的女兒武媚娘剛剛三歲。

武媚娘和駱賓王又有什麽關係呢?關係還真挺大。

駱賓王晚年的幸福生活,可以說是毀在武媚娘—也就是武則天手裡。

武則天這一生,前後和四位皇帝打過交道,先後做過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的皇太后。

唐高宗當上皇帝後不久就身患重病,身為皇后的武則天積極參與朝政大事,把實權都獨攬在自己手裡。

慢慢地,“當女皇”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願望越來越接近現實。

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上千年來皇帝都是男的,現在突然有人想當女皇,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

普通老百姓不接受無所謂,但朝廷大臣們如果不接受,武則天當皇帝就比較難了。

所以武則天想了不少辦法除掉了那些反對自己的大臣。

駱賓王曾經上書反對過武則天,所以他被誣告,以貪贓罪下獄。

駱賓王不甘名聲受汙,寫了一首《在獄詠蟬》來表達自己的清白。

這也是他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作品—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古人不了解蟬的生活習性,以為它“餐風飲露”,是一種很清高的動物。

所以文學作品裡提到蟬,大都用來比喻風格高尚。

駱賓王這首《在獄詠蟬》,就是說自己像蟬一樣高尚,不屑於乾貪汙這樣的事。

出獄之後,駱賓王被任命為臨海縣丞。

這是個輔佐縣令的小官,駱賓王毫無興致,沒多久就辭了官。

隨著武則天當女皇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唐中宗即位的當年,自稱為匡複府大將軍的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公開討伐皇太后武則天。 駱賓王也加入了李敬業軍中,做一些文書方面的工作。

他最有名的文章《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就是這個時候寫的。

“曌”字,據說是武則天給自己起的名字,而且是特地新造的一個字,表示“日月當空照”。

平心而論,中國歷史上那麽多皇帝,武則天算是相當不錯的一個,至少和她那兩個沒什麽出息的兒子中宗、睿宗相比,強得太多。

她主張“勸農桑,薄賦役”,對農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她大力推行科舉制度,讓普通讀書人也有機會參與國家管理。

總體來說,不管是以皇后、皇太后的名義,還是後來自己稱帝,武則天執政期間,社會都相對穩定。

所以李敬業這次起兵並沒有掀起太大波瀾,而是很快就被鎮壓。

反倒是駱賓王這篇雄文《代李敬業傳檄文天下》流傳千古,成為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代李敬業傳檄文天下》出爐之後流傳得很快,沒多久就傳到了武則天手裡。

當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兩句時,武則天都不禁叫好,連說讓駱賓王這樣的人沒有得到重用,簡直就是宰相的過失。

李敬業起兵失敗後,被自己部下殺死,跟隨他一起逃走的人,有的在亂軍中被殺,有的跳水被淹死。

駱賓王也從此下落不明,有人猜測,他很可能死於亂軍之中。

還有另一種說法,說駱賓王跳水後並沒有死,僥幸逃脫後出家當了和尚。

這倒很有可能,畢竟駱賓王從小生活在江浙一帶的水鄉,游泳水準肯定差不了。

《唐詩裡藏著故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