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科股份營收下滑:拿地凶猛負債擴張 年報期高管減持

  周月明

  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火熱,給區域型房企帶來了利好。其中,川渝區域房企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起家於重慶的金科股份(000656.SZ)在2017年銷售額為760億元,排名第27位,而在2016年,其銷售額為455億元,排名30位。

  那麽這家重慶房企近幾年經營狀況如何?未來發展勢頭會怎樣?近日《投資者報》記者致電致函公司,一位男性證券代表稱,目前公司處於被年報靜默期,不方便回答問題。

  業績不增反降

  雖然金科股份2017年銷售額上升了3位,但就已公開的2017年三季報數據來看,其營收和淨利潤均呈現下滑,營收180.7億元,同比下滑15%,淨利潤10.84億元,同比下滑17%。經營現金流淨額也是這幾年首次出現大幅度下滑,為-142.9億元,同比大降732%。銷售毛利率18.6%,同比下滑約3個百分點。

  金科股份怎麽了?

  金科股份較大部分營收來自於重慶,據相關數據,2016年,其在重慶地產市場的份額為4.43%。2017年,金科股份重慶主城銷售業績績達182.14億,大重慶範圍內,金科業績達316億,而在整個2017年,其總銷售額為760億元。所以金科股份業績的好壞與其在重慶的布局有很大關係。2014年左右,金科股份曾將重點從重慶主城區轉移,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重慶的各個區縣,還曾一度被戲稱為“下鄉知青”。但相對於主城區,區縣地區的去庫存周期更長,曾有不少小開發商就此資金斷鏈,建案爛尾。

  自2016年起,金科股份重返重慶主城區,在城市核心區不斷攻城略地,據克爾瑞機構統計,截止到2017年年底,金科股份已成為重慶主城土地儲備最多的房企。但是,因為前兩年在區縣的布局,2017年,區縣市場整年成交133.86億,佔比42.36%,比例仍然較高。

  在這樣的布局變化下,金科股份近幾年的具體經營又如何呢?首先從現金流量表中的採購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這一指標來看,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分別為217億元、36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36%。這說明進入2017年以來,金科股份拿地迅猛,大舉擴張,籌碼更多放在重慶主城區。

  而從其存貨來看,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分別為715億元、931億元,先是下滑0.88%、後又增長29%,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科股份2016年的發展戰略多以去庫存為主,進入2017年又開始擴張。

  除此之外,金科股份的負債情況和資產結構近幾年表現又如何?看一家公司的資產,首先要對其資產進行大體分類,具體可分為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經營類資產,而經營類資產又包括周轉性資產(如存貨項目、貨幣資金)和長期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而多數房地產公司都沒有太多的長期資產,資產主要集中在存貨項目和貨幣資金上面。

  而且,對於房地產公司來說,資產負債率都較高,但更應該關注的是有息債務率,有息債務即需要償還利息的債務,比如銀行借款等。有息負債率越低,證明企業的舉債成本越低。《投資者報》記者大體推算出金科股份的有息債務,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分別為389.1億元、608億元,有息債務率分別為43%、50%,三個季度過後就增長了7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金科股份的負債總額已達到1206億元,資產負債率已達84.8%。2016年其負債為1092億元,負債率當時是79%。

  對比萬科,雖然2017年前三季度其負債率也為83%,但同期,萬科的有息負債率僅為11%,這也意味著金科股份相比萬科來說,舉債成本還是有較大差距。

  除了有息債務,公司負債還有經營性負債,包括預收账款和應付账款,這些負債是不需要償還利息的,相當於免費佔用別人的資金。而房地產公司在開發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用的外界的資金,經營性負債率越高,意味著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公司自己投入的越少,現金流也就更加寬裕。而金科股份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的經營負債(包括預收账款、應付账款等)分別為478億元、598億元,經營負債率分別為55%、49%。而同期萬科的經營負債率為84%、88%。這意味著,金科股份在實際運營中,自己投入的資金更多,現金流彈性相比萬科有一定差距。

  而用經營性資產(存貨和預付账款)減去經營性負債,可以計算出金科股份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運資本需求分別為273.3億元、409.3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227%,這個比例越高,意味著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錢才能帶來相同的營收。而同期,萬科此項數據分別為-20%、-205%,這意味著萬科靠外界的錢就可帶來同樣的營收,而金科股份則需要投入更多自己的資金。

  且從金科股份的毛利率來看,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為18%,同期萬科毛利率為31%。

  年報期高管減持

  近日,金科股份又出現高管在年報視窗期減持13萬股的情況,收到深交所監管函。

  在上述監管函中指出,金科股份預約於2018年3月28日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王洪飛作為金科股份的聯席總裁,於3月9日賣出金科股份13萬股股票,交易金額68.69萬元。

  深交所認為,王洪飛上述行為違反了 《主機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第3.8.15條的規定。深交所表示,希望公司及全體董監高吸取教訓,嚴格遵守《證券法》、《公司法》等法規及《股票上市規則》、《主機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的規定,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披義務,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此外,其前不久也收到了監管函,主要是在增持中出現了短線交易。而且,王洪飛的年薪曾創下重慶上市公司之最,2016年其年薪達到1089.81萬元。

  這位高管在年報公布前夕減持,是否意味著其並不看好公司2017年當年業績,因此提前拋售以避獲利免得之後股價下滑、資產縮水?這也難怪投資者要打個問號了。截至2018年3月23日,金科股份股價為5.14元,市盈率21倍,高管減持消息爆出之後,股價就一路走跌。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