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家城商行不良率攀升 房貸、消費貸增長凶猛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蕾嚴監管下的2018年,上市城商行交出了怎樣的業績,資產質量在向好還是向壞,金融科技和零售業務轉型方面有何突破?

經濟觀察報記者整理了已發布年報和業績快報的19家上市城商行業績數據,從中或可以得以觀察整體發展趨勢。

在19家上市城商行中,15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增加,有12家銀行不良率上升,佔比近六成。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城商行實際上站在了十字路口上。2017年以來互聯網巨頭以支付場景為抓手,全面“入侵”區域金融,城商行焦慮互聯網轉型的同時,其大後方——區域金融優勢地位也受到來自全國性銀行零售轉型的衝擊。

近六成不良率攀升

綜合13家銀行年報和6家銀行業績快報數據,17家銀行資產規模呈正增長,15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增加,有12家銀行不良率上升,佔比近六成。

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徽商銀行這五家銀行2018年資產規模進入“兆俱樂部”,其中上海銀行資產規模最大為20277.72億元。

資產規模增速方面,甘肅銀行增長最快,同比增速達21.2%。甘肅銀行稱資產規模的大幅增長得益於客戶貸款及墊款同比增長23.5%。包括中原銀行、徽商銀行、九江銀行、江西銀行在內的八家銀行總資產增速在10%以上。

其中,盛京銀行和天津銀行資產規模同比減少4.4%和6.1%。對於資產“縮水”,盛京銀行表示主要是內外部環境變化進行戰略調整和業務結構優化所致;天津銀行則稱為主動縮表結果,通過主動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使得總資產和總負債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6.1%和6.9%。

歸母淨利潤方面,包括寧波銀行在內的15家銀行2018年淨利潤增加,其中有9家銀行同比增速在10%以上,寧波銀行增速最快達19.85%。得益於資產規模,上海銀行淨利潤最高為180.34億元,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位列其後,淨利均超過110億元。

江西銀行、鄭州銀行、盛京銀行、中原銀行淨利下降,後兩家銀行淨利潤降幅均超過30%。

資產質量方面,19家城商行中,12家銀行報告期內不良率上升,7家銀行微降。其中鄭州銀行、中原銀行、甘肅銀行不良率同比上升超0.5個百分點,這也使得三家銀行的不良率超過2%,其中鄭州銀行不良率上升最快,同比上升0.97個百分點,其不良率也為19家銀行中最高,達2.47%。

鄭州銀行表示,不良率的大幅上升,一是受區域環境製約、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因素影響,二是根據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其中,“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為多數銀行年報中提及的不良率上升的理由,而區域環境、區域企業經營情況等變化,也在多家銀行年報中被提及。

房貸、消費貸拉動零售營收

城商行的零售業務通常被認為是大而不強,依托區域優勢吸引客群,通常沒有核心競爭力和粘性,尤其在全國性銀行的零售轉型和跨區域“搶人”的情況下,更顯脆弱。那麽實際情況如何呢?

13家銀行的年報中有9家銀行明確提出“零售轉型”、“新零售”等目標,並且絕大多數銀行在報告期內實現零售業務的正向增長,個人業務營業收入佔總營收比重上升。哈爾濱銀行零售業務和對公業務營收雙降,同業金融業務發展較快;盛京銀行個人業務營收和佔比均下降,公司銀行業務營收大幅上升,佔比達六成。

個人存貸款端,零售存款除哈爾濱銀行同比下降外,其余12家銀行均同比增長,其中徽商銀行個人存款同比增長20.1%,達到該行歷史最好水準。

零售貸款端的表現相較存款端更為突出,除哈爾濱銀行因個人消費貸款的減少導致個人貸款金額的減少外,多家銀行在零售貸款總額、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髮夾等指標上,有較為明顯的增長。

零售貸款總額方面,甘肅銀行、江西銀行、盛京銀行、長沙銀行同比增速超50%,其中甘肅銀行零售貸款由截至 2017年末的 146.81億元增加91.5%至2018年末的280.25億元;江西銀行同比增長52.02%;盛京銀行同比增長69.6%;長沙銀行同比增加57.26%。

甘肅銀行表示,幾乎翻番的零售貸款收入主要由於致力於為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提供信貸支持,同時加大了網絡貸款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投放。

住房貸款方面,貸款餘額幾乎均呈增長態勢,其中盛京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長126%,鄭州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幅達58.83%,長沙銀行住房貸款同比增長71.22%。

包括中原銀行、九江銀行、盛京銀行、天津銀行、長沙銀行、重慶銀行、寧波銀行、徽商銀行均在個人消費貸款方面發力,多家銀行的同比增速超40%,其中天津銀行同比增速高達785.9%。天津銀行表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行個人消費貸款達778.96億元,而在2017年末僅為87.93億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