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床檢查肝硬化的3個的「金指標」!

肝臟是個「遲鈍、沉默」的器官,肝硬化早期多缺乏明顯的癥狀。肝硬化是大多數慢性肝病的後期階段,病因複雜、病程較長、病情輕重程度差異較大。肝炎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檢查,以便較好地了解病況。

「一查」病因和性質

引起肝硬化的常見原因有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有的病友認為,既然已經肝硬化了,不管什麼原因引起的,現在結果都一樣了,查清原因沒有太大必要。

其實不然,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發病機制、病理特點方面都大不相同,預後也有明顯區別。明確病因,可以更好地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從而阻止或逆轉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發展。

「二查」病情輕重

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可相差50倍以上,病情輕重差異巨大。根據腹水的有無,可分為肝功能代償期和失代償期;根據血白蛋白、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腹水、肝性腦病等,可將肝硬化分為A、B、C三級;根據有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可將肝硬化分為4 期。

分期和分級越高,病情越重。此外,肝臟瞬時彈性超聲檢查可區分肝臟的硬度,吲哚菁綠排泄試驗可以測知肝臟的儲備功能,亦有助於判斷肝硬化的嚴重程度。

「三查」肝臟形態和結構

B 超、CT、磁共振等檢查有助於「宏觀」了解肝臟的大小、表面形態,以及有無結節或佔位等。診斷不清的肝硬化患者,可進行肝組織活檢,從「微觀」上觀察肝細胞的形態和結構,明確病變性質及病變程度。B 超引導下的肝穿刺活檢安全、方便,值得提倡。

此外,由於肝硬化常引起門脈高壓,故肝硬化患者應定期檢查胃鏡,明確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門靜脈高壓性胃病。膽囊、胰腺與肝臟關係密切,肝硬化患者應定期做CT 或磁共振檢查,觀察是否存在膽石症、膽道梗阻等。

肝硬化檢查指標可以在醫生在會診後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檢測,建議您去正規醫院做肝硬化檢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肝硬化的檢測指標都比較重要,能夠及時的反映患者的具體狀況,患者根據這份檢測就能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病情,醫生也能根據檢測結果對病人進行合理化的診療方法,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病情不斷變化制定出合理化的治療方案,有效的防止了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肝硬化治療有賴於各項檢測指標,因此肝硬化的檢測指標就是患者病情變化的晴雨表。

如想諮詢更多肝病診療防治、肝臟養護信息,想要得到幫助或有好的分享和建議歡迎留言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