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瑜:如何理解《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

  相關閱讀:

  周小川: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瑜、楊軼婷

  對內保持物價總水準穩定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重要原因在於價格水準間接衡量了居民福祉的程度,也關係著經濟體系能否平穩運行。但當前來看,由於居民收入結構、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資產價格的影響,傳統通脹指標,比如CPI,對於觀察居民福祉的準確性在下降。周小川會長在論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中做出了深入淺出的分析,結合我們在日常研究與應用中,CPI似乎存在著以下這些偏差。

  第一類偏差,是對居民消費升級的不匹配,這具體關係到規格品的選擇。比如食品項,基本還是直接以農產品價格來度量,農產品的規格品又特別集中在基本品類,但實際上我國居民外出就餐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長,64.6%的新中產人群每周外出就餐消費頻次超過3次,食品的消費品類也日趨多樣化。又比如家電、通信設備等技術迭代較快的產品,如果純粹按照性能價格比來衡量,必然會誇大通縮,但在效用價格比的角度看,通縮幅度則較小,甚至可能是通脹。我們可以拿平板電腦來舉例,2010年第一代ipad,32GB人民幣售價4488元,2020年第四代ipad,32GB人民幣售價2499元,僅從性能看,價格通縮44%。但從效用看,伴隨平板電腦的普及,更多功能的平板電腦的開發,今天消費者對32GB平板電腦效用的評價也遠低於2010年了,效用價格比的通縮幅度是不及44%的。

  第二類偏差,是對資產價格統計的空白。這一點周小川會長在研究報告中也給出了很多具體的例子。主要是三大類,住房投資、社會保障投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金融資產投資。資產價格的通脹不影響居民福祉和效用嗎?現代居民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對於沒有自有住房的居民,房價的上漲意味獲得自有住房的成本在提高(即便房貸利率下調了),對於尚未退休的居民,資產價格的上漲意味著養老金、醫保等回報降低,最終等於未來的福利保障在下降。兩者均可理解為即期生活成本的提高,也是一種通脹。並且,幾輪資產價格周期下來,老百姓對於未來資產價格的重視程度也有了大幅的提升。正是這個原因,如果說以往在低通脹時期,央行貨幣政策寬鬆的做法意在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並且頗有成效,但當下由於每一輪貨幣寬鬆必然帶來即期資產價格上漲、未來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回落,居民面對貨幣寬鬆時,第一順位選擇也就往往是增加儲蓄、增加資產投資,對消費的刺激反而有限。

  第三類偏差,是對度量標準的選擇。對於價格水準,常識是以金錢來度量,但對應效用,如果我們切換以勞動付出來衡量,恐怕度量的結果就會有較大的區別了。21世紀初,大學本科學歷就業人員每周工作時間還在41小時左右,近年已經抬升到42小時,996和007的加班現象越來越普遍。另外值得思考的是,增加的工作時間之外,更高的學歷和技術水準要求,更長的通勤時間等等(意味著獲得同一類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前期成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通脹呢?

  更重要的是,通脹衡量問題的重要性在當下愈發突出。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後,居民的工作、生活、消費行為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線上辦公後,人們勞動時間增加,職業倦怠度提升的風險意味著以勞動付出衡量的通脹可能抬升。而疫情下貧富差距的擴大可能導致消費品類的進一步分化。哈佛大學商學院調查顯示,遠程辦公開始後的八個星期,工作日的時長平均增加了48分鐘,同時工作與生活環境邊界的模糊,也增加了“職業倦怠”發生的風險。消費數據顯示,10月剔掉石油分項後限額以上消費同比增速高達10.5%,已經反超疫情前水準(2019年3-12月年均4.3%),而剔掉餐飲分項後限額以下消費同比增速只有3%,仍遠低於疫情前(2019年3-12月年均10.5%)。另一方面,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陸續表示將調整貨幣政策通脹目標,美聯儲8月下旬宣布將允許通脹在“一段時間內”超過2%的目標,歐元區央行也表示將效仿美聯儲。這也意味著全球央行將更頻繁的面對政策利率有限下限的約束。

  如果未來要考慮更改通脹衡量方法,我們可能沿著什麽樣的路徑出發?最基礎的,可以先適當調整CPI統計口徑。2021年統計局將再次調整CPI籃子,或許可以考慮適度提高服務類價格的比重,更新規格品的選擇。除了統計基本消費品價格的CPI,是不是另外設立指標衡量升級消費品價格?此外,針對資產價格統計的空白,這是一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工作。它的缺失影響了通脹的有效性,直接把資產價格的通脹影響納入CPI似乎又會影響到CPI與全球經濟體的可比性。

  當然,最理想的結果是,我們能夠擁有一個完美的跨期消費等效用指數,來衡量居民在即期及未來實現固定效用時,需要付出的成本。但無論是在商品、資產和效用遠期定價的角度,還是居民效用函數變化的角度,這一指數的搭建都幾乎是難以實現的。不過,至少對於CPI衡量問題的再思考、再修正,有利於我們更接近居民福祉的真實值,從而也能保證央行的貨幣政策在面對經濟增長的變化時做出更為精準的政策應對。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