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陪你跑 | 造成馬拉松選手賽中死亡的三大主因之一竟然是飲水不當

播放GIF

酷暑天拉練LSD(Long Slow Distance,長距離慢跑)時,大家都知道要注意多補充水分,但是請務必小心,如果不慎補水過多,恐怕會引發低鈉血症。或許聽者不以為然,但你可知道,它竟然是造成馬拉松選手在比賽中意外死亡的三大主因之一。

何為低鈉血症?

低鈉血症是人體體液及電解質失衡的一種癥狀,血漿內鈉離子濃度不正常,當低於135mmol/L(正常為136-142mmol/L)。持續的低血鈉濃度會導致體內水分急促地湧入腦部,造成腦部腫脹與一系列的神經紊亂(神智不清、昏迷等),嚴重者甚至腦乾會遭受到破壞,導致死亡。當血鈉的水準下降至125-135mmol/L時,一般還不會有明顯癥狀,有的人會出現不嚴重的腸胃障礙(例如反胃);而當血鈉水準低於125mmol/L以下時,癥狀就會變得明顯而且加重,例如頭疼、嘔吐、氣喘並帶響聲、手腳腫脹、坐立不安、不尋常的疲累、神智不清等;如果血鈉水準降到低於120mmol/L時,則會引發呼吸停頓、昏迷、永久性腦部受損,甚至死亡。

這些跑者需小心!

常規的馬拉松賽事有三個主要死因:心臟病發作、低鈉血症和中暑,其中低鈉血症可以通過事先計算和控制補給進行避免。在一場全馬比賽中,體重因為水分流失(出汗、排尿等)減輕2-3%,這通常屬於安全的脫水範圍。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一項研究指出:許多馬拉松選手在賽後出現低鈉血症現象,主要原因是比賽中補充了過多的水分。該研究針對2002年波士頓馬拉松的488位完賽選手進行了調查,其中有13%的跑者出現了低鈉血現象(<135mmol/L);0.6%的人出現了嚴重低鈉血現象(<120mmol/L),而且女性選手和BMI較低的選手更易出現低鈉血症。研究者推測,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女性選手相對配速更慢,完成一場全馬需要奔跑的時間會更久,而女性選手的體重相對男性選手更輕,體內血液量較男性選手更少,跑同樣的距離流失的水分也相對較少,因此補充等量水分的情況下,攝入體內的水分佔體重和血液的百分比就會更大,因此也更容易導致鈉血症。總體來說,當跑者長時間運動中喝了太多水(1小時內喝進3升或以上),出現低鈉血症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此外,個子矮小(只需較少的水分就可以稀釋體液)、出汗較多、跑速較慢(運動時間相對較長)的跑者,出現低血鈉症的風險較高。

如何預防?

1. 了解自己需要補多少水每個人的汗液流失率不同,所以該補多少水也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在運動中就算不覺得口渴,體重40公斤以下的兒童每15-20分鐘應該喝150毫升水或含鹽飲料,成人則應該喝250毫升。此外,運動前2小時應先喝400-600毫升水。大家可以在平常訓練時先使用上述平均值進行補水,然後對比跑步前後體重的差異,再依據這個差異做出補水量的調整。 2. 跑步中補給鹽丸鹽丸在馬拉松賽的補給站和跑者的私補當中算是相當常見且普及的補給物品。如今,很多馬拉松賽事的參賽包中都會貼心地為選手提前準備好鹽丸。跑步期間適量補充鹽丸,可有效對抗低鈉血症。至於最為常見的補給品——能量膠,其中也含有鈉的成分,份量可先查詢其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

點按下圖,小店有禮!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