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企業躺贏的時代已終結,他們正在變回創業公司

記者| 劉怡君

此起彼伏的技術革命、出乎意料的商業模式創新,讓“大企業躺贏”的黃金時代加速終結。為了重回創新能力的金字塔塔尖,他們正在密謀進攻。

企業應用軟體巨頭SAP,在2019年年初推出了“中國加速計劃”,計劃未來五年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SAP大中華區首席戰略師劉可說,他們正聯合外部力量,著手對內部產品進行創新,比如打通微信和SAP的系統,幫助員工通過微信支SAP到海爾和三一付直接報銷。同時,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創業型企業,成為了它最新瞄準的對象,上到獨角獸、下到A輪,甚至是A輪之前的公司都在這次的射程範圍內,SAP希望利用自己2B的身份,幫助初生力量加速創新。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在2016年成立了1886實驗室,2017年將其落地中國,進行與與母公司剝離的本土創新研究。北京戴姆勒(中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CEO國錚表示,當時公司股東報告說這個項目是艘“險船”,他們關起門來研究內部創新項目的孵化,孵化失敗率很高。但事後證明,這種“高危動作”,對百年老店來說是一艘“救命船”,該實驗室涉足新的商業模式,如共享出行業務,並嘗試與其它行業的企業聯手研究物流、電池等看似與該公司主業無關的業務,確保在任何新趨勢出現時,戴姆勒都能最早接觸到。

過去,相比初創公司用“顛覆式創新”將競爭市場攪得血雨腥風,“船大難調頭”的大企業往往是舊規則的堅決擁護者、 “微創新”的忠誠愛好者,這種保守、觀望的態度,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邊緣化。5月24日,在由創業邦主辦的“2019 Demo China創新中國春季峰會”上發布的《大企業開放創新研究報告》指出,傳統的內部創新模式在過去或許有用,但在當下這個突破性技術頻出的時代裡,它只會讓大企業岌岌可危。

他們找到了新的創新武器——孵化器和加速器,或是規劃新的初創業務,在內部進行孵化,或是挑選有潛力的創業公司,為這些公司提供所需的技術、產業鏈對接和谘詢輔導,為其設定成長的加速周期和預期目標。相比資金和辦公室,如今的創業企業更渴望獲得專業指導、用“加速”經歷為自己鍍金,而大公司也能借此涉及更多新興業務。於是,這一新興模式開始在大企業圈內興起,從歐美勃發並逐漸席卷中國。

三一重工副總經理、三一眾創總經理陸犇說,現在的市場形勢是,黑科技往往掌握在小公司手裡,讓大企業不得不“低頭”以示親近。對於三一重工來說,工程製造行業本身有很強的周期性,2015年的行業低谷讓它急切想擺脫“靠天吃飯”命運,試圖用“跨界創新”畫出新的成長曲線。他們這一年成立了三一重創,將公司的技術、資源、資金向外部開放,聚集初創公司的力量,向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進軍。如今,它推出的工業物聯網平台“根雲”已在45個國家和地區運轉,為各行業企業提供基於物聯網、大數據的雲服務。

海爾是國內較早覺察到創新危機的大企業,他們在2012年就啟動了網絡化戰略階段,試圖讓每個員工都變成創客,接著在2014年5月份成立了海創會,幫助內部員工創業,將他們的項目孵化成一個個公司,鼓勵其獨立走向資本市場。海爾集團海創匯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劉長文介紹,截至目前,從海爾集團內部孵化出來的新的公司有60多個。同時,他們還建立了創業投資平台,吸引外部力量布局生態。

《大企業開放創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的商業創新在經歷了線性的1.0時代、半開放的2.0時代後,目前正處於無邊界的3.0時代——創新不再由一家公司、一個團隊來完成,而是構成了一幅磅礴的生態網絡,需要大量的互動和互動。但是在調研中他們恰恰發現,即便有了孵化機和加速器,很多大企業仍然沿用內部管理的思維來管理創新,設置組織架構、確定職責考核,阻礙了自身向開放式創新邁進的步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系教授系主任路江湧說,大企業創新其實有三個維度——文化、技術和管理,它們都必須圍繞“人”進行實施。劉長文表示,當商業競爭從移動互聯網步入物聯網,企業如果依然使用“正三角”架構發布指令,公司的發展將永遠跟不上用戶的需求,因此,海爾在設置加速項目的同時,將內部結構變革為“小微”和“平台”。國錚指出,在進行創新變革時,戴姆勒需要充分激活一線員工的大腦和熱情,因為對企業創新來說,自上而下地部署和自下而上地發動,兩者缺一不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