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電網混改進入深水區 核心業務特高壓首次對外開放合作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余娜混合所有製改革試水5年後,電網龍頭企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終於向深水區發力。12月25日下午,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國家電網全面深化改革十大舉措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探索增量配電、交易機構、抽水蓄能電站等混改基礎上,國家電網正將混改試點擴大至特高壓直流工程、增量配電改革、綜合能源服務等盈利深水區。

“在特高壓直流工程領域,國家電網誠意邀請追求長期回報及協同合作的保險、大型產業基金以及相關地方政府所屬投資平台等投資者參股。只要理念契合,國有資本、民營資本我們都歡迎。”國家電網財務部主任馮來法透露。

對於緣何首次在“特高壓”這一電網核心業務領域推行混革,馮來法表示,一方面希望發揮國有企業“六個力量”,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則希望與社會共享創新發展成果,推動多種所有製經濟合作共贏,實現多管道籌集電網建設資金。

事實上,早在2014年,國家電網便對分布式電源並網、電動汽車充換電市場、抽水蓄能電站、調峰調頻儲能四大領域進行混改嘗試,並引入社會資本。然而,由於這些區域並非電網業務核心領域,因此一度被外界認為是避重就輕,甚至是“甩包袱”。

特高壓直流工程,這一被稱為“錢景”最好的電網公司核心業務,與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工程共同構成了我國電網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遠距離跨區輸電職能,並具有投資金額大、技術等級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強、運營和收益穩定等特點。

來自國家電網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在運特高壓工程共有“八交十三直”21項,其中國家電網在運“八交十直”共18項,佔據絕對主力。社會效益明顯、資產邊界清晰、價格獨立透明等特點引發各路資本對其趨之若鶩。加之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的下發,12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有望激活特高壓新一輪開工潮,並帶動相關電力設備需求。

另一電網公司核心業務——增量配電,作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的重要改革任務,也將被國家電網持續推進。據國網發展部副主任趙洪磊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共批複增量配電改革3批試點項目,累計320個。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256個,已確定業主87個,完成公司組建51個,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24個,實現並網34個,15個試點項目開展了配售電業務。其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參與了47個項目,引入民營資本36家。

不過,作為新生事物的增量配電改革,由於涉及主體眾多,缺乏可借鑒經驗,在推進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多問題,如社會各方對增量配電改革訴求依舊多元,配售電公司盈利模式尚待探索,部分園區項目落地也未達預期。“部分發電企業希望向下遊延伸業務,通過發售甚至發配售一體提高盈利能力;部分民營企業希望綁定用戶資源,拓展其他增值服務市場。各方主體對增量配電改革的認識不一,需要在項目前期階段加強協調與磨合。”趙洪磊說,“下一步,增量配電改革項目將在政府統一規劃下開展,將加強試點項目的前期論證,拓展增量配電業務的新模式新業態,並建立增量配電改革評估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混改國家電網除向特高壓直流工程、增量配電改革等業務核心領域深耕,還將在交易機構股份製改造、綜合能源服務開放合作力度、抽水蓄能投資合作、裝備製造企業分板塊整體上市、電動汽車公司混革、資訊通信產業混革、通航業務混革、金融業務混改十大方面同時推進。

“此前,國家電網已在電網、產業、金融三個領域實施了混合所有製改革,並初見成效,但公司治理結構仍不健全,市場化機制有待完善。本次混改進行了擴圍,向更多領域進行開放,並加大合作力度,力爭通過混改帶動體制機制的全面轉變。改革決心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國家電網體改辦主任楊新法表示。

此次引入社會資本的“活水”,幾乎涵蓋國家電網的全部經營範圍。而適度引入社會資本,不僅可以獲取外部資源,還將有利於電網企業規範治理並逐步建立市場化約束機制。在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攻堅階段,國家電網系列改革舉措的推出,無疑向社會各界表達了堅定改革的決心。不過,如何讓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投資主體“入場”,切實分得改革紅利,真正參與到公共電網建設,將成為下一步各方關注的焦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