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筆墨紙硯中找尋張桂銘畫室的機密

今年是張桂銘先生80誕辰,斯人業已遠行,但其藝術對後人的影響才剛剛開始。許多年前大學課堂偶爾會請先生講課,所以也算是認識。許多年前先生第一次畫瓷,隨手給過我一個小花瓶,現在依舊放在我的書櫥內。雖然不很熟,但對先生的畫卻是由衷地喜歡。今天,我們走進張桂銘的畫室,嘗試著從他的筆墨紙硯中找到張桂銘藝術線索的關鍵,對於研究者而言,細節永遠是最重要的。

圖說:張桂銘畫作 網絡圖

首先讓我們見識一下張桂銘的繪畫工具與材料,材料對繪畫的影響在當代視覺中尤為重要,材料的改變,意味著整個視覺的重新詮釋。張桂銘的作品有著與眾不同的色彩呈現,哪怕是簡單的墨線都與尋常筆墨不一樣,墨色滲化的痕跡是張桂銘視覺線索的重要辨識方式。張桂銘所用的墨並非國內常見的油煙或松煙,他更習慣用的是法國的一種類似墨的顏料,這種顏料因其墨色深黑且無冷暖偏色而深得藝術家喜歡。正因為是顏料,所以其溶水性與傳統墨不同,反映在紙上便形成與眾不同的痕跡。同樣,張桂銘在花鳥畫中的綠藍黃,也不是尋常中國畫顏料,他的顏料使用很雜,多為礦石顏料。紙,綜觀其作品,他用的都是宣紙,極少用皮紙或其他紙張,除了一部分特創的金箋,金箋很精彩,但終究是偶爾。在張桂銘畫室,我注意到先生用過的舊筆,多為鋒長6-8厘米的山馬筆,這類筆蓄水力較差,而藝術家又習慣於飽和,其結果就是在他的畫中會常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在《夏韻》上,我們看到從起筆的飽滿到收完的乾澀,其過程非常短。他並非每一筆都會蘸墨,於是,筆痕間存在線條的濃淡乾濕的變化,當這些散落在紙的各處的線條被填上特定的色彩之時,形成的節奏韻律就是具有他個人特徵的新水墨的天氣了。

圖說:張桂銘畫作 網絡圖

以草書入筆是張桂銘作品中最為精彩的部分。繪畫中的線條來自於書法;老辣、厚重、蒼茫,講究線條的變化和用筆的蒼枯乾潤,講究線條的韻味。但是,寫一手老辣、厚重書法的張桂銘,最初卻是趙字的追隨者。在大學時期,他曾花了四到五年時間臨習趙孟頫,被當時教書法的老師陸維釗點評為“不俗”,而其草書的底子來源於懷素和尚以及現代的林散之。

張桂銘視覺最大亮點是構成圖式以及色彩亮麗。關於構圖,他並不忌諱受過民間花布啟發,還有萬花筒、木板年畫等影響。這些中國元素很早就融入他的圖式中。

圖說:張桂銘畫作 網絡圖

張桂銘繪畫重點是將平面構成的圖式完美地運用於視覺。平面構成圖式意味著跳出寫實主義法則,進入充分發揮想象的世界。在新結構裡,形象被簡化,被弱幾何化了,但仍可以清楚辨認。構圖上看似毫無關聯的筆痕與色塊,存在著很深的米羅意味。關於米羅,張桂銘曾明確否認,但表示“對馬蒂斯印象更深”。紐約的商業櫥窗的色彩關係以及馬蒂斯的線條節奏,確實對張式構圖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張桂銘對紐約梅西百貨的櫥窗特別感興趣,曾經連續幾次都在那裡喝咖啡閑聊,而且一坐便是一下午,那些櫥窗模特穿著的色彩非常鮮亮,這一點與藝術家的色彩思路一致。(楊建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