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體痛了按摩身上這些穴位就可以止痛,還能省下買葯的錢!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頭痛、肩頸痛、胃痛、經痛、腰酸背痛的時候,嚴重點的還會三餐折磨人……面對惱人的疼痛,除了吃止痛藥,還有什麼好方法?北京宛灸堂告訴你,其實穴位按摩對緩解疼痛有幫忙,以下是幾組止痛穴,一輩子都受用。

1、合谷 + 太沖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鎮痛、鎮靜、鎮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按 摩: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才為手陽明大腸經,後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裡,太沖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痛止。

合谷穴可以治療頭面部的病症,稱之為「面口合谷收」。合谷配合太沖穴,還可以調節人的情緒。

合谷、太沖,合稱為「四關」。合谷配太沖,一陰一陽,一氣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調氣調血,通暢經脈氣血,對人體氣機不暢,經脈氣血不通有明顯的效果,不通會痛,也會出現鬱滯的情況。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三陰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產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婦盡量不要去刺激這個穴位為好。


2、內關 + 足三裡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

按 摩:內關穴為心包經的腧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與陰維脈想通,寬胸理氣之功為主。而足三裡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3、梁丘 + 公孫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解痙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 摩:粱丘為胃經的郤穴,郤穴是經脈之氣深居之處,治痛作用最強。公孫為足太陰脾經輸穴、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它的別出分支,入腹絡於腸胃。所以實證的胃腸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為適宜。


4、支溝穴 + 陽陵泉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氣,清除肝膽之濕熱,通調腑氣的作用。

按 摩:支溝為三焦經輸穴,可疏通三焦氣機,通調腑氣。陽陵泉為膽經合穴,又是八會之一的筋會,可疏肝利膽通調少陽,清泄肝膽濕熱,特別對膽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5、外關 + 懸鐘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鬱熱,瀉肝膽之火,通調經絡之氣這作用。

按 摩: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這絡穴,以是八會之一,通於陽維脈,有清熱解毒之功。懸鐘為足少陽膽經之輸穴,以是八會穴之一的髓會,主要為清泄肝膽之鬱火,通調肝膽之氣機,對膽囊和膽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6、氣海 + 三陰交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通調下焦氣機,調沖任補腎澀精的作用。

按摩:氣海為任脈經之輸穴,為一身元氣聚集之處,本穴能助全身百脈之溝通,凡氣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調氣活血之功。三陰交乃足三陰之交會穴,調理肝脾腎三經氣機為主,善治下焦濕熱,兼以健脾補肝益腎,調理沖任。


7、合谷 + 內庭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瀉胃火,降嘔化積滯,理氣止氣止痛之功。

按 摩: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內庭為陽明胃經滎穴,具有清熱瀉火作用。所以胃腸二經之熱,本對穴有清瀉之功。如對風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按揉、刮痧、艾灸,可起立立竿見影之效。

身上的這些穴位都能起到止痛的作用,不同的穴位連接著不同的經脈,要想身體更健康,要想避免疼痛的困擾,可以試試以上按摩的方法,這樣可以讓我們的身體緩解疼痛,也能起到養生的功效,還可以剩下買葯錢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