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痛25套對穴組合治痛翻倍

一、對穴的涵義

治痛對穴是指二個穴位相配同時使用,具有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個穴位單獨使用,治痛作用則不強,或者沒有治痛作用。

臨床中,常常選用兩個穴位組成一組對穴,針對一類「癥候結構」配伍其他腧穴靈活運用,收到較好效果。還可以在治療前後對照主症的變化,檢驗「辨證」的準確與否。

對穴是一個新的腧穴配伍概念,研究對穴並在臨床不斷加以總結,可使我們更加深入認識腧穴特性及相互之間的聯繫。

一、合谷---太沖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鎮痛、鎮靜、鎮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才為手陽明大腸經,後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裡,太沖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痛止。

二、內關---足三裡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

內關為心包經的輸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與陰維脈 相通,寬胸理氣之功為主。而足三裡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孫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解痙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粱丘為胃經的郤穴,郤穴是經脈之氣深居之處,治痛作用最強。公孫為足太陰脾經輸穴、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它的別出分支,入腹絡於腸胃。所以實證的胃腸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為適宜。

四、支溝---陽陵泉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氣,清除肝膽之濕熱,通調腑氣的作用。

支溝為三焦經輸穴,可疏通三焦氣機,通調腑氣。陽陵泉為膽經合穴,又是八會之一的筋會,可疏肝利膽通調少陽,清泄肝膽濕熱,特別對膽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效。

五、外關---懸鐘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鬱熱,瀉肝膽之火,通調經絡之氣這作用。

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這絡穴,以是八會之一,通於陽維脈,有清熱解毒之功。懸鐘為足少陽膽經之輸穴,以是八會穴之一的髓會,主要為清泄肝膽之鬱火,通調肝膽之氣機,對膽囊和膽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氣海---三陰交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通調下焦氣機,調沖任補腎澀精的作用。

氣海為任脈經之輸穴,為一身元氣聚集之處,本穴能助全身百脈之溝通,凡氣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調氣活血之功。三陰交乃足三陰之交會穴,調理肝脾腎三經氣機為主,善治下焦濕熱,兼以健脾補肝益腎,調理沖任。

七、合谷---內庭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瀉胃火,降嘔化積滯,理氣止氣止痛之功。

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內庭為陽明胃經滎穴,具有清熱瀉火作用。所以胃腸二經之熱,本對穴有清瀉之功。如對風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針用瀉法,可起立立竿見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裡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濁,健脾和胃,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

中脘為胃的募穴,又是八會穴之一的腑會。滑伯仁曰「太倉,一名中脘。」意為胃之納水谷的倉庫,所以它是調理中焦之要穴,治療胃病的必用穴。足三裡為胃經的合穴,「合治腑病」,為胃病患者遠道循經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臨泣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肝膽之氣滯,解少陽之鬱熱。

中渚為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注,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脈氣所注。在經居半表半裡,其症可見寒熱往來,口苦,脅痛;在臟為膽,膽與肝相表裡,脅肋為肝之分野,肝脈布兩脅,所以本對穴治療肝膽疾病引起的脅肋疼痛,效果非常顯著。

十、人中---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通經和絡止痛。

人中為督脈的輸穴,位於口鼻之間,口通地氣,鼻通氣象,天地相通,竅開腦醒,督通絡暢。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在舒經活絡,行氣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為腎之府,足少陰腎經之氣,由內踝上行至膝、膕內側,折向膕中央,二經於委中穴相會,太陽下行,少陰上行。

十一、膻中---內關

功用:二穴相配可寬胸理氣,強心安神,通胸陽,止心痛。

素問靈蘭秘典謂「膻中為臣使之官」,以說「膻中者君主之宮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說明本穴與心的關係甚為密切,為心包絡這募穴,以是八會穴之一的氣會,調氣之功較強,凡氣病有之甚佳。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以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寬胸理氣,溫通心陽。

十二、魚際---復溜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瀉火,生津止咳。

治痛範圍:1.咽喉腫痛,由於肺陰不足,水津不能,咽喉乾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關---後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風清熱,調氣止痛,通經和絡。

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輸穴,以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陽維脈,主治三焦邪熱,疏風解表,和解表裡,散寒清熱。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所以本對穴可治療以熱痛為主的頭痛,而後頸小腸經為所過之外,對肩胛上、頸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較好。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二穴相配可和絡止痛,疏風清熱,宣通鼻竅。

印堂為經外奇穴,實居於督脈上,有宣通陽氣和絡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說明合谷對頭面部疾病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二穴相配,疏風泄熱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歸來---三陰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通調下焦氣機,行氣止痛,利濕消炎。

歸來雖為陽明胃經輸穴,但與女子輸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對治療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效果非常明顯。

十六、太溪---太沖

功用: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壓,補腎瀉肝,調氣止痛。

太溪與太沖均為原穴,前者屬腎經,後者屬肝經。王冰「腎脈與沖脈並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沖」。凡腎陰不足,肝陽偏亢所出現的疼痛,均可用之。針刺時太溪用補法,太沖用瀉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