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竟然也會「傳染」?!

微信上一則「糖尿病竟然會傳染!」的新聞,引發眾多網友在朋友圈轉運站載發布,內容引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的研究成果,稱「相比配偶無糖尿病的調查對象,配偶有糖尿病的調查對象具有更高的幾率患糖尿病,且這種關聯與年齡、教育水準、糖尿病家族史、吸煙和飲酒狀態、體力活動和飲食習慣等因素無關。」

糖尿病真的會「傳染」?配偶之間為何會患同一種疾病?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晨鐘表示,「共享」的環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肥胖是引起夫妻雙方患同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所以當一個人的配偶被診斷為糖尿病之後,他/她更應該關注自身的血糖狀態,積極參加常規體檢,以便早期發現自身可能已經存在的血糖異常。

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具有家族聚集現象

50歲的吳先生是一名派出所所長,2年前部門體檢中被診斷出患有Ⅱ型糖尿病,由於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他一直將信將疑,沒有太當回事。

可就在近日,吳先生的食量出現明顯的增多的情況下,原來肥胖的身材卻日益消瘦起來,精神也不太好,這個時候他才想起兩年前的診斷,來到醫院進行治療,而陪同吳先生一起來的妻子「心血來潮」下也做了次血糖檢查,發現已經到了9.2毫摩爾/升,竟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28歲的女兒接下來也被確診患有糖尿病。這讓吳先生極為難過,懷疑是自己傳染給了家裡人?

李晨鐘主任醫師介紹,傳染性疾病一般是通過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對易感人群進行傳播,而糖尿病的「傳染性」取決於相似的生活方式,配偶、子女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此外,2型糖尿病已被證實具有遺傳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比無需家族史者的發病風險高10倍以上,因此,糖尿病的這種家族聚集現象,容易讓人誤認為糖尿病會互相傳染。

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預防「傳染」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其實在上文提到的研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在夫妻雙方中,平時掌杓的一方更具有「影響力。」簡單來說,如果平時是妻子做飯,她患上糖尿病後,會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丈夫患糖尿病的概率會變小,而如果是丈夫患上糖尿病,妻子的烹飪習慣不太會有所改變,導致她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幾率增加。

「吳先生就是一個很鮮活的例子,妻子是江蘇人,平時飲食濃油赤醬,導致一家人都比較肥胖,為糖尿病的發生埋下隱患。」李晨鐘表示,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飲食的攝入,不愛運動,久坐導致的腹型肥胖、長期處於焦慮、抑鬱的心理狀況、睡眠不足等,都容易導致血糖隨著體重「步步高升」。」

李晨鐘主任建議,若配偶或家族中有多人患糖尿病,一定要積極做好預防工作,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積極參加運動,此外飲食上建議「地中海飲食」,這是美國糖尿病學會推薦的糖尿病患者飲食。這種飲食模式建議以海鮮、家禽等白肉為主要蛋白來源,一周吃4-7個雞蛋,適當喝些葡萄酒,用甜水果代替甜食,主食以粗加工為主,少吃加工類肉製品,烹飪用油以橄欖油為主,多食低脂乳製品。此外每天喝不超過250毫升的咖啡也可能有預防糖尿病的作用。

超六成患者不知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測糖化血紅蛋白

在最新的一項糖尿病全國調查中,發現有63%的患者是在調查中才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知曉率如此低的原因,除對糖尿病本身不了解外,50%的糖尿病患者沒有明顯癥狀表示是主要原因。

「多尿、多飲、多食、消瘦表現,是大家最為熟知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癥狀。但也不少非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容易被患者所忽視。」李晨鐘表示,老年女性出現外陰瘙癢、乏力、視物模糊、手腳麻木刺痛、皮膚反覆出現化膿性感染等都是糖尿病的癥狀表現。

同時也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表示,自己的血糖時高時低也是導致其忽視血糖控制的原因之一,對此,李晨鐘表示,這類患者可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它能夠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準,它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水準。

據悉,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和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都建議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於7%,對於年齡較輕、病程較短、低血糖發生率低、無併發症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控制在6.5%以下。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單純採用飲食配合運動的方式仍不能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應該及時進行藥物控制。

李晨鐘

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專業特長:

從事內分泌代謝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年。擅長代謝性骨病,糖尿病及慢性併發症,痛風與高尿酸血症,甲亢突眼和肥胖症的診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