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一種愛叫「多喝水」!寶寶怎麼喝水才好?

氣象逐漸炎熱,

身為「上班狗」的我們,

一邊吐槽著空調不夠涼,

一邊喊著要惜命養生,

在保溫杯裡泡上枸杞~

不過話說回來,

寶爸寶媽們自己養生的同時,

有沒有關注過寶寶的養生大法呢?

氣象炎熱,

小寶寶們即使滿頭汗珠

也不會吱一聲說「我渴」

有的小寶寶還不足6個月,

但是特別容易出汗,

這種情況下寶寶會不會脫水?

要不要給寶寶額外喝點水呢?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

關於寶寶喝水的那些事~

其實在進入6月齡以後,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我們就可以適當的給他們額外喂一點水了。 那麼,寶寶每天的需水量大約是多少呢?

一個體重約為8kg的滿7月齡的男寶寶,一天的需水量應大約在1000ml左右,而此時,他一天的母乳餵養量一般也能維持在700ml左右。這樣看起來這個寶寶攝入的水分不足,可別忘了,7月齡的寶寶,已經開始吃輔食了,比如米粉,也是有很多水分的!所以,對於滿6月齡的寶寶來說,缺水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即便寶寶不願意喝水,家長們也完全不必強迫。

當然,如果在炎熱、乾燥的氣象下,家長們也需要注意寶寶是不是出現了缺水的情況,比如,寶寶的小便次數明顯減少(<6次),比如,在小便次數減少的同時,還出現尿色的加深,比如,寶寶出現嘴唇乾燥、鼻腔出血,如果出現了以上這些情況的話,也需要適當的補水哦!

寶寶每天要喝多少水?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來說,可以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得足夠的水分,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6~12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將少量水倒在杯中喂寶寶,但不要強迫寶寶喝。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數據得出:

2~5歲的孩子,每天應少量多次飲水(上午、下午各2~3次),通過排尿量和次數判斷飲水是否充足;(一般2~3歲幼兒每天排尿量約500~600ml,每天排尿約10~12次;4~5歲兒童每天排尿量約600ml,每天排尿8~10次。)

6~10歲兒童每天飲水800~1000ml;

11~17歲的孩子每天飲水1100~1400ml。

家長可在寶寶兩餐間、睡覺醒來後、運動玩耍間隙、洗澡後等時間段,適量的給寶寶飲水,但不需要強迫。

經常喂母乳的學步寶寶,因母乳的主要成分是水,佔據了一部分身體所需的水量,所以可以少喝一些。

其中,牛奶(或替代性的奶)的主要成分也是水。這樣,11kg重的學步期寶寶,如果喝約470ml的牛奶,或一天喂幾次奶(相當於470ml),每天隻喝約270ml的水就足夠了。不過,寶寶的喝水量要多方面考慮來增減,也不能被標準束縛哦!當無法知道寶寶是否缺水時,可以通過觀察他的「尿」來判斷。

顏色:是否從透明或者淺黃變成了深黃。

味道:是否帶有比較濃的味道。

除了「尿液」的標準外,寶寶喝水量的多少還要考慮方方面面。體重、溫度、濕度、活動量、輔食情況、餵奶量、出汗量、季節等等情況。

寶寶到底該喝什麼水?

現在市面上很多宣傳「嬰兒水」的商家絡繹不絕,這也讓家長們迷糊了起來,到底應該給寶寶喝什麼水?

實際上,除了母乳以外,寶寶的最佳飲品就是白開水了。直接給寶寶喝平時你自己喝的水就可以。

寶寶腸胃、腎臟和其他器官發育不完善,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濃縮及再吸收和排泄功能均較差,排出廢物時需要更多的水分,其他的「概念」水中的過多微量元素會加重寶寶的腎臟及腸胃負擔。白開水安全、便宜,直接飲用就可以。

寶寶可以喝果汁嗎?

不可以!

無論是在家裡鮮榨的果汁還是超市購買的罐裝殺菌果汁,都不應該給1歲內的寶寶喝。

美國兒科學會發布的最新指南,也說明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飲用果汁。(註:果汁指100%滅菌純果汁)

果肉榨汁後,果汁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是水,次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起到關鍵作用的膳食纖維幾乎為0。

而寶寶一旦養成了喝果汁的習慣,可能導致他們在未來隻喜歡喝甜味飲料而拒絕喝白水,這為超重和肥胖症埋下隱患。

部分果汁中的糖分在不能被寶寶吸收的情況下,會被結腸中的細菌發酵,但當碳水化合物過多時,會造成胃腸負擔,引起寶寶滲透性腹瀉的風險。長期喝果汁對寶寶的牙齒也不好,可能形成齲齒。

水果是用來吃的,而不是喝的。即使1歲以上的兒童,也應該嚴格控制果汁的攝入量,並警惕未經殺菌的鮮榨果汁可能帶來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感染的問題。

另外

有的家長為讓孩子多喝水,用飲料、調味奶、糖水、汽水等代替白開水 ,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寶寶都喜歡甜味,這樣的方法簡單粗暴很有效,但壞處也很多。

這些喝的都含有大量的糖和熱量,喝多了會給寶寶帶來蛀牙、肥胖、營養不均衡等問題,還會讓寶寶習慣甜味飲料而排斥白開水,並且這樣的影響是長期的。

內容綜合DrG科學育兒、萌爸說育兒、年糕媽媽輔食

整理:劉英(兒科)

編輯:Suzy

審核:丁丁、蘇獻恩

地址:青島西海岸新區黃浦江路9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