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咖啡人人愛,各國顯神功

對於世界上的許多人來說,咖啡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作為早餐飲品,還是作為加班族的「熬夜神器」,咖啡的濃鬱香醇,是眾多咖啡愛好者們不可自拔的理由之一。據歐洲商情市場調研公司的研究調查顯示,荷蘭人的每日人均咖啡消費量居世界最高,以人均約2.4杯/日拔得頭籌。咖啡令人如此愛不釋手,圈粉無數,那麼你知道世界各地的人都是怎樣喝咖啡的嗎?別再把「雀巢」、「星巴克」之類的咖啡代名詞掛在嘴邊啦,一起來見識一下12個不同國家的咖啡文化吧。

越南雞蛋咖啡

(圖源:Instagram mi.ran)

1946年,由於戰爭造成了牛奶供應短缺,越南人發明了「雞蛋咖啡」。在醇濃的牛奶裡加入蛋黃均勻攪拌,形成泡沫奶油狀的「奶蓋」,再加入熱騰騰的黑咖啡,一杯「雞蛋咖啡」就製作完成了。正是雞蛋黃與咖啡的相遇,才出現了如此絕妙的美味,而這份美味,在越南首都河內絕對是特色咖啡,無論是高檔咖啡店,還是路邊飲品攤,雞蛋咖啡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可見越南人對咖啡有多麼鍾情。雞蛋咖啡不僅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蛋泡質感會使人產生飽腹感,因而不少河內人喜歡以雞蛋咖啡代替早餐。令人詫異的是,這裡使用的蛋黃是生雞蛋黃,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會有些重口味了。

北歐乳酪咖啡

(圖源:Instagram shepelzj)

來到瑞典或芬蘭,香醇濃鬱的乳酪咖啡一定會讓你一嘗難忘。在北歐,將這種乳酪浸泡在咖啡中吃的吃法相當傳統,對於從未品嚐過的人來說似乎很難想像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但咖啡和乳酪似乎意外地搭配。將乳酪切成大約3平方厘米的塊放入杯子中,然後倒入咖啡。由於乳酪不溶於咖啡,人們會將湯匙放入杯子裡,舀起乳酪吃。乳酪塊如同海綿一樣,將咖啡滿滿吸收,放入口中便可以立刻感覺到乳酪緩緩釋放出咖啡的香味。當你吸吮乳酪,咖啡和乳酪的混合汁液會機甲狂潮出甜而不膩的醇香。不同的乳酪會產生不同的滋味,與咖啡成為好夥伴的乳酪有奶油芝士和馬斯卡彭兩種,後者也經常用於蛋糕製作。另外,脂肪含量多的酵母系乳酪也是很醇濃的搭配。而咖啡則當屬巴西咖啡最為適合。

澳大利亞拉花咖啡

(圖源:Instagram little_2eat)

下一站讓我們飛往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喜愛咖啡拉花,那些浮在咖啡上的拉花圖案,有一個很浪漫的名字——「牛奶藝術(Latte Art)」,音譯過來就是我們很熟悉的「拿鐵」了。將杯中裝入沏好的咖啡,沿著杯緣緩緩倒入微泡牛奶,平鋪在咖啡上進行藝術創作。拉花本身起源於歐洲,是咖啡師用來「炫技」表演的,起初作為咖啡上層的裝飾而流行起來。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拉花圖案,比如心形,樹葉,小熊頭像等等。咖啡師通過咖啡與奶泡的顏色差異,製作出不同的圖案,在傾倒奶泡時,對製作者手腕的力量和靈活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時,由於圖案多變,每一杯咖啡都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讓人不僅能夠體驗到嗅覺和味覺的刺激,在視覺上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印度滴漏咖啡

(圖源:Instagram mygugubee)

印度民間有一個關於咖啡的傳說。16世紀,來自卡納塔克邦的巴巴·布達(Baba Budan)在前往阿拉伯時,發現了咖啡的神奇與美味,於是他將咖啡樹的種子帶回了印度。之後,他在邁索爾州(今卡納塔克邦)卡杜爾區(Kadur)的昌德拉吉裡山(Chandragiri Hills)的山坡上種植了咖啡豆。這片山脈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巴巴布達山脈,他的墳墓可以在奇卡馬魯附近參觀。現如今,印度人也癡迷於咖啡。在南印度,有一種過濾咖啡叫做「卡皮(kaapi)」,這種咖啡將熱熱的純咖啡汁、泡沫牛奶與煮沸過的牛奶混合在一起,並在兩個容器中來回反覆地傾倒,讓其成分能夠徹底融合。最後,再進行冷卻,就可以品嚐了。

衣索比亞咖啡

(圖源:Instagram anna_hung1227)

衣索比亞是非洲阿拉伯種咖啡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出產全世界最好的阿拉伯種咖啡。據說,咖啡是由埃塞卡法地區的牧羊人最先發現的,因此衣索比亞被人們稱為「咖啡樹的故鄉」。在這裡,家家戶戶每天要舉行三次「品咖會」,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從咖啡的研磨、沖泡到品嚐,每一滴咖啡都飽含著其樂融融的家的味道。這裡的咖啡製作方式非常經典,先用平底鍋烘焙生咖啡豆,待出現濃鬱的豆香之後,放入研磨器將咖啡豆打碎。之後,一家之主會在咖啡壺中兌入熱水沖泡,並將咖啡倒入無把手的陶瓷器皿中後即可飲用,當地人稱這種咖啡壺為「嘉班納」。

阿拉伯辛辣咖啡

(圖源:Instagram salvajebakery)

來到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品嚐一杯「卡華(Qahwah)」吧。在阿拉伯語當中,「卡華」便是咖啡的意思。阿拉伯咖啡的咖啡樹通常生長在海拔1000到2000米的高度,咖啡品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金色咖啡豆,另一種則是黑色咖啡豆,它們主要產於沙烏地阿拉伯和波斯灣地區。中東地區的大多數國家都相繼開發了獨特的烹煮咖啡的方法,不過,阿拉伯咖啡甚為獨特的是,其味道嘗起來竟然會有些辛辣。這種辣咖啡當中會加入小豆蔻、肉桂、丁香和藏紅花等香料,並在一種名叫「杜拉(dallah)」的傳統咖啡壺中進行沖泡。咖啡壺形似葫蘆,下半身「肥肥胖胖」的,壺嘴較短,略微向下彎曲,外層鍍上金色,頗有伊斯蘭風情。

土耳其「沙熱」咖啡

(圖源:Instagram franxvel)

北上來到浪漫的土耳其。傳統土耳其咖啡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加熱」咖啡。古銅色的廣口瓶中盛滿咖啡,加熱時只需要將瓶子埋進沙中,露出瓶口,將沙盤置於火上,利用沙子比熱容較小的原理,將熱量傳遞給金屬容器來加熱咖啡。一旦咖啡開始起泡,在徹底沸騰之前,必須先使它遠離熱源。稍作冷卻後,需要短暫地再加熱兩次,以增加咖啡中的泡沫。之後,大約三分之一的咖啡會被分裝到單獨的容器中,而剩下的咖啡則需要再次回爐,直至煮沸。待到瓶口咕嘟咕嘟地冒起氣泡時,一杯「沙熱咖啡」就煮好了。同時,熱度也可以根據瓶子埋入沙中的深度來進行調節。土耳其咖啡的加熱方式充分藉助沙子的特性,就地取材,雖然看似傳統原始,卻飽含著智慧與從容。

希臘弗拉佩咖啡

(圖源:Instagram hxbinz)

土耳其咖啡獨特烹煮方式的發明是人們智慧的象徵,而希臘弗拉佩咖啡的誕生卻是因為一個美麗的錯誤。1957年,雀巢咖啡代表迪米特斯·瓦克迪斯在希臘薩羅尼加市的國際交易會上偶然發明了弗拉佩咖啡,據說當時由於找不到熱水,這位代表將雀巢速溶咖啡與冰水混合,倒入了調酒器,速溶咖啡與冰、水和糖相遇,竟意外產生出一種獨特的美味。

在希臘的大多數飲品店裡,如今都可以喝到弗拉佩咖啡了,它是希臘和塞普勒斯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弗拉佩」這個詞來自法語,意思是「擊打」,就像碎冰和飲料混合在一起,在雞尾酒搖壺中搖晃一樣。弗拉佩咖啡已經成為戰後希臘戶外咖啡文化的標誌,是人們來到希臘一定不能錯過的「國民咖啡」。

義大利濃縮咖啡

(圖源:Instagram goshka_style)

濃縮咖啡最早出現在義大利,也被稱為蒸餾咖啡,屬於咖啡中復古經典的上乘選擇,有著「咖啡之魂」的美譽。意式濃縮咖啡通常比其他方法煮的咖啡味道更濃,通過加壓的釀造過程,讓每一顆咖啡豆的香氣都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同時含有更高濃度的懸浮物,咖啡上面會產生奶油狀的泡沫。意式濃縮咖啡也可以作為其他飲料的基礎咖啡材料,如拿鐵咖啡、卡布奇諾咖啡、瑪奇朵咖啡、摩卡咖啡、純白咖啡和美式咖啡等等。製作時,將磨好的咖啡豆裝入容器,通過蒸餾咖啡機中的壓力,使得少量沸水穿過咖啡粉,形成一股細流,緩緩盛入咖啡杯,看上去十分高雅。親手製作一杯蒸餾咖啡,不僅是嗅覺和味覺的雙重刺激,更是一種視覺上的精神享受。

愛爾蘭咖啡

(圖源:Instagram notfoun_d)

據說,愛爾蘭咖啡的發明時間是1943年的一個冬季,為了給利默裡克附近機場餐廳裡的客人取暖。當愛爾蘭雞尾酒與熱咖啡產生火花,配合表面的一層奶油和砂糖,香甜而不膩,好似柔情少女身著紅色大擺裙,甜美卻又熱情似火。雖然威士忌、咖啡和奶油是所有愛爾蘭咖啡的基本成分,但咖啡的選擇和沖泡方法卻各不相同。現在,由於機械發達,人們往往會使用全自動咖啡機進行咖啡製作,有時選擇美式咖啡的製作方式(用熱水來沖泡咖啡),有時則會使用便利的咖啡膠囊。調酒師們會輕輕地用罐子搖晃鮮奶油,並將奶油光滑地噴在咖啡表面。愛爾蘭咖啡不僅在當地人氣旺盛,同時也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產生了許多「同胞兄弟」。在東南亞的一些酒吧,人們會將愛爾蘭咖啡中的冰咖啡與威士忌雞尾酒調和,有時也會根據客人的需要而不添加奶油。

西班牙夾心蜜糖

(圖源:Instagram nur_gelinn)

夾心蜜糖咖啡是西班牙主要的蒸餾咖啡飲品之一。人們常常用玻璃器皿來盛放它,這是由於咖啡主要分為三層:純黑色的蒸餾咖啡、醇濃的牛奶或煉乳以及褐色的焦糖,使用玻璃器皿能夠更加清楚地看到這三層液體。飲用之前,你可以選擇充分攪拌,品嚐咖啡的苦澀與牛奶、焦糖的香甜融合在一起的味道,也可以使用吸管,伸入不同的分層細細品味每一種味道帶來的情緒。有些咖啡廳會為客人提供煉乳、焦糖以及現成的咖啡,讓人們能夠親自體驗夾心咖啡的製作過程,邊玩邊喝。不過製作時需要有耐心,傾倒每層液體時不能一蹴而就,否則會造成液體分層不明顯,甚至是直接混合在一起,喪失了夾心咖啡的誘人外觀。

巴西小咖啡

(圖源:Instagram norajana_7i)

巴西人偏好濃咖啡,這裡的咖啡特色可以概括為「小而精緻」,即容器小、咖啡濃。咖啡容器好似中國的小酒盅,隻那麼小小一口,因此得名「小咖啡(Cafezinho)」,意思也可以被翻譯為「和朋友一起喝咖啡」。小小一杯又濃又甜的傳統國飲,是一種熱情的巴西式歡迎方式。來自巴西的朋友西迪尼亞·威爾遜長途跋涉來到巴西海拔最高的農場,他將在這裡尋找最好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海拔越高,咖啡的口感就越微妙,巴西農民在塞拉多·卡帛琉山脈的小農場裡辛勤種植出茂盛的咖啡樹,生產出美味的咖啡豆。之後,西迪尼亞會將這些成熟新鮮的咖啡豆運送到位於薩裡郡、肯特郡和倫敦邊境的咖啡烘焙工坊,通過現代化的專業方式將它們小批量烘焙。

小咖啡在巴西可謂人氣十足,一小杯過濾好的黑咖啡極為苦澀,因此在街頭巷尾的咖啡果汁吧裡,販售的巴西小咖啡幾乎都已加好了大量的糖。正所謂品嚐咖啡的苦澀,才能明白生活的甜美吧。

公眾號ID

globaltravelerclub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