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終獎理財:節後基金買點啥?

新京報訊(記者 王全浩)又到了一年年終獎落袋的日子,年終獎到手後該怎麽花?怎麽投資基金?哪一類基金相對安全,哪一類基金收益相對高一些,2019年又有哪些行業備受機構關注?理財幫為大家梳理三類基金,希望大家豬年行好運,發大財。

NO.1 短債基金——穩健,低風險,申贖靈活

短債基金又稱為短期純債基金,在申贖風格、風險方面可以簡單理解為“加強版”貨幣基金。

短債基金主要投資公開發行、標準化的短期債券,具體來說,短債基金有兩個特點:

一是投資範圍僅限於債券、央行票據、銀行存款等,不投資股票、權證、可轉債等風險較高的產品;二是債券久期較短,根據資產期限可以分為超短債、短債、中短債,期限依次遞增,都可以劃分為短債基金。

具體來說,。超短債基金所投資的債券期限一般均在270天以內,短債基金的投資債券期限則一般在1年以內。相應地,中長期純債基金中也有類似限制期限的品種——中短債基金,通常要求所投資債券期限在 3 年以內。

簡單來說,短債基金投資標的安全性高,淨值波動小,收益穩定。

回顧短債基金的歷史,短債基金興起於2006年,作為增強版的貨幣基金一度備受期待,但由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短債基金收益率波動很大,與兼具收益性和穩定性的貨幣基金相比並沒有多大優勢,因而規模長期停滯不前。即使在2014至2016年長達兩年的大牛市期間,由於短端利率波動較大,短債基金收益率並不穩定,規模也未能獲得持續的增長。

不過,受益於2018年股市的持續低迷,股基的全面虧損,收益穩定的短債基金再度受到市場關注,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短債基金的產品收益較為穩定,同時由於流動性充裕,貨幣基金收益持續走低,短債基金優勢顯現。

從申贖的角度來看,短債基金相對於長債基金來說,限制更小,基本可實現所謂的“隨用隨取”,在收費方面,短債基金的申贖費用較低,贖回方面,一般持有1個月以上,贖回費率就會下降為0,雖然不如貨幣基金不收取申贖費,但在當下的收益情況下,短債基金的收益明顯高於貨幣基金。

短債基金的投資前景如何?

短債基金已經成為“網紅”,那投資者是否還應買入呢?目前,機構普遍預期債券牛市格局仍在,短債收益率將得以保持,短債基金仍是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優良選擇。

NO.2指數基金(ETF)——股指低位抄底利器,風險相對較高,申贖靈活

ETF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具體來看,它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又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

ETF是一種跟蹤“標的指數”變化且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投資人可以如買賣股票那麽簡單地去買賣“標的指數”的ETF,可以獲得與該指數基本相同的報酬率。

ETF通常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資產為一籃子股票組合,組合中的股票種類與某一特定指數(如上證50指數)包含的成分股票相同,股票數量比例與該指數的成分股構成比例一致。例如,上證50指數包含中國銀行、中國石化等50隻股票,上證50指數ETF的投資組合也應該包含中國銀行、中國石化等50隻股票,且投資比例同指數樣本中各隻股票的權重對應一致。

換句話說,指數不變,ETF的股票組合不變;指數調整,ETF投資組合要作相應調整。

通俗來說,ETF是高效的資產配置工具,具有交易便捷、費用低廉、分散風險、操作透明等特點,適合機構資金配置,在A股前期下跌後,市場估值已經處於歷史低位,通過ETF“抄底”,是金融機構的常用方式。

從投資費率來看,傳統的主動型股票投資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經理對股票的分析,來作出買賣決定。ETF是一種指數基金,其投資方法則全然不同,基金經理不按個人意向作出買賣決定,而是根據指數成分股的構成被動地決定所投資的股票,投資股票的比重也跟指數的成分股權重保持一致。

具體來看,指數基金的管理費一般較主動式基金低0.5%至1%;至於交易成本方面,由於指數基金一般比主動式基金的買賣活動少,因而交易成本較低,大約可以節省0.5%至2%。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1日收盤,2019年A股股票型基金年內收益近乎全紅,收益最高的一隻產品,近兩個月的收益率已經達到14%。

從K線走勢來看,A股市場進入築底反彈的關鍵節點,另一方面,近期銀保監會、證監會密集發布利好檔案,支持保險、券商購買股票,減少交易阻力。機構看好2019年上半年A股行情。

在2018年大跌的基礎上,雖然ETF基金不如偏行業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潛在收益高,但相應的風險也下降了,在A股復甦的大背景下,當前階段配置ETF收益的贏面較大。

NO.3戰略配售基金——科創板投資利器,風險相對較低

大家還記得發行較為尷尬的戰略配售基金嗎?

現在,雖然獨角獸工作已經不再提,但戰略配售基金有了新的重大任務,那就是參與科創板上市企業的新股戰略配售,也就是說,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優先買到將在科創板登陸企業的股份。

在證監會和上交所發布的科創板細則征求意見稿中明確,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股票交易,證券账戶及資金账戶的資產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並參與證券交易滿24個月。未滿足適當性要求的投資者,可通過購買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

上述門檻對投資者形成了一定限制,資產不足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戰略配售基金投資科創板

按照目前公布的征求意見稿,科創板戰略配售的門檻下降,戰略配售基金可選擇的標的大大增多。

《上市規則》鼓勵戰略投資者和發行人高管、核心員工參與新股發售。具體來看,一是放寬戰略配售的實施條件,允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1億股以上的發行人進行戰略配售;不足1億股、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股票總量不超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20%的,也可以進行戰略配售。

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參與新股的戰略配售階段,優勢極大。

根據相關招募說明書,戰略配售基金合約生效滿6個月,在符合法律法規和交易所規定的上市條件的情況下,可申請上市交易。不過,目前戰略配售基金的上市公告仍未對外發布。如果,戰略配售基金趕在科創板正式上線前進行上市交易,建議投資者保持重點關注。

另一個參與科創板的方法就是參投基金公司布局科創板的產品,但目前,尚無基金公司推出科創板產品,相信,隨著科創板正式上線,相關產品將很快推出。

新京報記者 王全浩 編輯 程波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