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淨利潤轉正調節術:所得稅大降 投資收益猛增

  解密銀行淨利潤“轉正”調節術: 所得稅大降、投資收益猛增

  本報記者 辛繼召 深圳報導

  銀行2017年業績呈現了幾項與以往不同的變化。

  一是在所得稅費用上,多家銀行2017年所得稅費用增長為負,郵儲銀行、中信銀行寧波銀行四季度所得稅費用為負值。主要與幾家銀行三農信貸免稅、加大對債券、貨幣基金資產配置等有關。

  二是郵儲、交行、中信、民生、寧波銀行等投資收益增長明顯,特別是寧波銀行貨幣基金投資收益達37.6億元,同比大增18.8倍。

  三是大型銀行、股份行紛紛提高撥備覆蓋率,除為未來的損失做準備,也有調整利潤的考量。

  “消失”的所得稅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年報中觀察,部分銀行2017年四季度所得稅甚至為負數,包括郵儲銀行、中信銀行、寧波銀行。

  這三家銀行2017年全年所得稅為34.02億元、93.98億元、8.08億元,前三季度所得稅分別為52.9億元、95.4億元、9.5億元,以此相減四季度所得稅分別減少18.9億元、1.4億元、1.4億元。

  所得稅減少,各家銀行原因不一。

  如郵儲銀行2017年減免稅收入96.3億元,同比增加18.85億元。郵儲銀行2017年財報稱,所得稅費用34.02億元,實際稅率為6.66%,低於25%的法定稅率,主要反映來自國債、地方政府債、鐵道債、長期專項金融債券及農戶小額貸款等利息收入中免稅收入的影響。

  建行財報稱,所得稅費用下降,主要是由於中國國債及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收入按稅法規定為免稅收益,2017年該行進一步增持了地方政府債券。

  中小銀行所得稅減少則多與投資相關。中信銀行財報稱,2017年所得稅費用下降26.70%,有效稅率為17.98%,比上年下降5.50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國債、地方債等永久性差異納稅調減項目增加所致。寧波銀行財報稱,所得稅2017年減少55.85%,是由於免稅資產投資規模增加。

  在此情況下,2017年,多家銀行利潤形成比較明顯的“剪刀差”,即稅前利潤與稅後淨利潤的增速不一致。

  表現為多家銀行稅前利潤為負,稅後的淨利潤則由負轉正。交通銀行2017年稅前利潤增速為負,為-3.3%,但淨利潤增速達4.49%。中信銀行2017年稅前利潤增速-4.27%,淨利潤增速為2.61%。盛京銀行稅前利潤增速為-5.50%,淨利潤達10.12%。

  此外,多家銀行稅後利潤增速遠超稅前利潤,二者剪刀差擴大。民生銀行、浙商銀行2017年稅前利潤分別為0.52%、2.35%,淨利潤增速達4.40%、8.07%。寧波銀行稅前利潤增速為5.30%,淨利潤增速高達19.60%,剪刀差擴大至14.30%。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首先是繳稅因素,銀行2017年所得稅普遍大幅下降。

  如工行、建行、交行2017年所得稅分別減少約69.8億元、66.5億元、58.9億元,使得這幾家銀行分別從稅前利潤0.37%、1.55%、-3.30%,提升至淨利潤2.99%、4.83%、4.49%。

  依賴投資收益

  構成銀行收入結構的,主要包括利息、手續費和傭金(即“中收”)、投資等三項收入。

  在金融去杠杆、資金成本上升背景下,大型銀行、農商行依靠負債端存款優勢,有能力獲取成本較低的資金,2017年淨息差、利潤增速率先反彈。四大行2017年中收淨收入幾乎全線萎縮或與去年持平,但利息淨收入大幅增加。

  與之相比,股份行、城商行承受了較大的資金壓力,加之資管、表外業務強監管,2017年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等中間收入變化不一,但多呈下降情況。股份行中,除招行外,其余的利息淨收入全部下降。城商行中,除徽商、錦州、中原三家,其余的利息淨收入也全線下降。

  投資收入成為部分中小銀行增厚收益的重要途徑,加之國債、貨幣基金的免稅效應,業績更為可觀。

  實際上,四大行、招行這些淨利潤排名前五的銀行,投資收益要麽增幅不大,要麽大幅減少。投資收益大幅增加的,包括郵儲、交行、中信、民生、寧波銀行等。

  如郵儲銀行2017年交易淨收益18.75億元,較上年增加12.11億元,主要由於交易性同業存單業務交易收益增加。證券投資淨收益222.55億元,較上年增加67.76億元,主要由於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收益增加。

  中信銀行投資收益為69.88億元,比上年增加29.94億元,主要由於資產證券化損益和交易性債券實現收益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寧波銀行,該行是唯一淨息差反彈的銀行。該行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配置貨幣基金帶來投資收益的高速增長,貨幣基金投資收益達37.6億元,同比大增18.8倍,帶動非息收入同比大增46.8%,對業績增長正貢獻10.5%。申萬巨集源報告稱,2017年上市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在資產配置方面更多偏向於貨幣基金,寧波銀行基金投資規模由2016年的2億元高速擴張至1192億元。

  撥備率調節收益

  2017年四季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各家銀行紛紛調高撥備覆蓋率,與上半年部分銀行釋放撥備回填利潤的情況完全不同。

  撥備覆蓋率是銀行重要的風險指標之一,若調高撥備率往往意味著對未來的風險預估更大。

  招行副行長唐志巨集在該行投資者業績會上表示,撥備是管控資產品質重要工具,不僅是不良率生成率的結果,也表現為未來的損失做的最後的準備。銀行的審慎主要表現在撥備上,撥備表現為逆周期的。雖然現在資產品質好轉,未來還會保持進一步好轉的趨勢,但在經濟由高速增長向品質增長的轉變中,體質結構矛盾還將持續暴露,一定會表現在企業的風險,傳導到銀行。

  從數據看,除平安銀行外,幾乎所有大型銀行、股份製銀行全部提高了撥備覆蓋率。如中信銀行2017年撥備覆蓋率、貸款撥備率分別為 169.44%和2.84%,比上年末分別上升13.94 、0.22個百分點。

  有銀行業分析師表示,撥備覆蓋率一定程度上成為銀行調節利潤的重要工具。銀行根據年初目標確定淨利潤,再根據淨利潤、所得稅倒推稅前利潤,根據稅前利潤、資產品質情況調節撥備覆蓋率目標。

  (編輯:馬春園,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