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喝一杯拿鐵26元,種咖啡的人卻只能拿到2毛6,你的錢被誰賺了?

中國近99%的咖啡產自雲南

這裡種植咖啡的農民

卻生活得既清貧又辛苦

根據專業機構測算:

咖啡種植、深加工和流通三個環節,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遊環節,幾乎成了免費勞動力。

01

將利益留在農村

保山有百年咖啡種植史,傈僳族對於咖啡的認識始於70年前。

1932年,村民胡三作為唯一會說漢語的傈僳族族人,被英國傳教士帶到上海接受培訓,回鄉後,他帶回了兩樣東西,一是基督教,另一是咖啡豆

90歲的傈僳族老人在屋外揚咖啡,一年四季圍繞咖啡勞作,已成為當地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傈僳族的言秀鄧今年28歲,原來生活在貢山,山高坡陡,難以種植作物,缺少收入來源。後來他順怒江而下,來到保山地勢平緩的山谷,在保山潞江壩叢崗村,向當地人租地種植咖啡。

租種的咖啡地海拔有1300米,由於地勢以及海拔高,地勢陡,勞作異常辛苦,當地農戶一般都放棄不種,才租給像言秀鄧一樣的外來租戶。

由於海拔高,生長的時間更長,溫差更大,言秀鄧家的咖啡要比河谷的咖啡晚熟一個多月。

雖然品質更好,一年下來,20畝坡地賣咖啡豆有九千元收入,但去除肥料、人工等開支,僅能存三、四千元

言秀鄧將咖啡果放進水缸裡清洗、清洗過的咖啡豆,再用去皮機把果皮脫掉

言秀鄧在竹架子上曬咖啡豆,潞江壩春季乾燥少雨,正是晾曬咖啡豆的好時節

從2014年起,雲南咖啡價格持續走低,收購價較高峰期暴跌四分之三。同村的咖啡樹遭大面積砍伐,成熟的咖啡豆爛在地裡無人採摘。

今年3月,又是一年「豐收」季,村裡超過40噸咖啡豆原料因價格過低而滯銷,咖農們每天下山問詢消息。

就在幾天后

他們的咖啡豆全部被溢價收購

咖農們學會了一個新的漢語名詞

多多農園

3月底,叢崗村村道旁豎立起了「多多農園」的標識,上面寫著:讓農人變農商,讓農村有現代企業,讓傳統小農對接線上大市場。

叢崗村村道旁的「多多農園」標識,拚多多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希望「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才留在農村」

02

源頭管控,培育新品牌

與標識一同到來的,是農研隊伍、培訓團隊,以及加工廠的貨車

3月初,作為「多多農園」保山項目的科研帶頭人,胡發廣正式帶領團隊進駐叢崗村,圍繞精品咖啡培育和複合生態套種開展實驗。「引導農戶精心培育,改進水洗、日曬等工序,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團隊的工作重點。」

「多多農園」的咖啡豆會統一送到工廠精製加工,進行脫皮、等級篩選、深加工等工序,最後加工成精品咖啡豆,未來將圍繞叢崗、赧亢兩個貧困村打造精品咖啡品牌

胡發廣認為,按照「多多農園」的既定規劃,村民的收益可以顯著提升。他舉例稱:目前雲南超過95%的咖啡是阿拉比卡的變種卡蒂姆,收購價在10元/公斤左右,而新的試驗品種,市場價格為30元/公斤。雖然後者產量略低,但每畝的產出將有850元至1000元左右的提升。

按「多多農園」規劃,保山咖啡豆將經歷平台兜底、市場充分競爭,以及形成品牌3個階段。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表示:「新農商」可以自由選擇線下收購商或者其他電商渠道;而出現銷路受阻的情況時,拚多多則會聯合平台商家進行「兜底」。

03

5年,1000個多多農園

據悉,「多多農園」是由拚多多發起的探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機制性銜接的創新模式,通過「多多農園」,拚多多將實現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為4億消費者提供平價高質農產品的同時,更快速有效帶動深度貧困地區農貨上行。

依託新電商供給模式、原產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2018年,拚多多實現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訂單總額653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網路零售平台之一。

雲南保山是「多多農園」的第一站,項目覆蓋叢崗村和赧亢村,涉及建檔立卡人口792人。首期「多多農園」將有5個示範項目於雲南逐步進行,分別涉及茶葉、堅果、雪蓮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

04

新農商機制

好山好水就有好的出產,在叢崗村,當地人喜歡用自家的咖啡加上野生掛蜜調在一起飲用。

雲南多種植小粒咖啡,品種優良,但走進任何一家咖啡店,摩卡、藍山、卡布奇諾甚至越南咖啡都排在前列,雲南咖啡即便出現,往往也是最便宜的價格。

所謂「新農商」機制,是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建立農貨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

2018年6月至12月,平台咖啡類產品的訂單量增幅超過1000%,年輕用戶對於咖啡消費的需求增速遠超其他類目。其中,雀巢的單店GMV環比增速在150%以上,而國產品牌價格低一半,增速卻明顯不及國際品牌。

新農商機制中,拚多多將攜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政府監督、平台扶持的新農商發展模式,以確保檔卡戶的核心利益

拚多多聯合當地政府,預設了從『做給農戶看』到『帶著農戶乾』再到『農戶自己乾』三個階段。

初期由拚多多提供產業扶持和行銷扶持;

中期形成較為穩定的第三方『代服務』機制;

後期則逐漸退出,合作社全權掌控,並由當地政府確保利益分配依規進行。

「多多農園」團隊向叢崗村村委會、商家、農戶公布未來三年的計劃,一位年輕媽媽站在門外旁聽

多多農園開創了以檔卡戶為主體的上行模式

在此機制下,上下遊的利益將形成

持續且微妙的博弈與再平衡

博弈的結果無疑在整體上有利於農民

快看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