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薛洪言:中長期看消費金融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薛洪言

  在促進消費更新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的消費金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從中長期來看,消費金融行業依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消費金融從大的趨勢來看,依然是一個可以被稱之為風口的行業。

  首先看當前消費情況和數據

  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最終消費在GDP增長中的貢獻已經達到78%,從2013年到現在的數據不難發現,消費在GDP增長中的貢獻逐年提升。2013年消費貢獻只有47%,2017年達到58.8%,2018年前三個季度為78%,也就是說消費正逐步成為經濟發展主要的驅動力。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到要促成形成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所以促進消費增長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巨集觀經濟的重要政策目標。

  我們想一想,如果要促進消費發展需要從哪幾個方向努力?在我看來可能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要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準;第二個方面要優化消費供給結構,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商品,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消費性服務場景;第三個方面要借助消費金融的力量,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更新。

  具體來講,

  第一,要提高居民收入,更主要的是提高居民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收入水準。我們知道參與GDP分配主要是三個部門:居民、企業和政府。看中美的對比可以明顯感覺到,美國勞動者報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佔比高於國內的水準,基本高出5-10個百分點。如何提高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佔比?其實來源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從政府部門轉移,一個是從企業部門轉移。去年下半年開始降個稅就是將政府部門的收入分配轉移到居民部門,接下來就是要提高居民的工資水準,增大企業部門到居民收入部門的收入轉移。

  第二,進一步優化消費者結構。對比中美兩國數據可以發現二者消費支出結構有明顯差異。中國2017年的居民消費數據顯示,大約一半的消費支出集中在食品和居住兩方面,第三是交通和通信,而2017年美國居民消費支出的分配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家庭經營、醫療護理、耐用品消費、金融服務和保險四部分的支出佔消費支出的一半以上。這一方面表明國內消費支出結構有待進一步多元化和豐富化,另外一方面也表明在供給側,需要商戶、商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有品質的商品消費和服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裡也有很多類似促進消費更新,促進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的要求,這其實也能夠從根本上驅動消費更新,驅動消費結構優化。

  第三,借助消費金融的力量促進消費增長。對比中美兩國數據,用消費貸款佔社會零售品總額的比例來看消費金融對整個社會消費的驅動,中美兩國的平均差距基本在40個百分點左右,美國為 60%的佔比,我國為20%出頭。這表明,雖然過去幾年消費金融發展迎來風口式爆發,但2017年的數據顯示,消費貸款在社會零售品總額中的佔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其實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巨集觀層面的支撐。也就是說從巨集觀層面看,我們需要提高消費在GDP中的佔比,那麽就需要繼續鼓勵和扶持消費金融的發展。

  消費金融迎機遇視窗

  在巨集觀的基礎之上,我們再來討論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機遇和遇到的問題。

  2016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處在風口期,以銀行數據為例,銀行的個人短期貸款基本上可以看成消費貸款,從銀行季度個人短期貸款新增數據來看,明顯感覺從2017年以後,每個季度消費貸款投放有很大的增幅。2015、2016年每個季度消費貸款投放平均是2000億以下的水準,到了2017年基本上升到五、六千億的水準,2018年三季度,消費貸款新增達到7500億。從這個趨勢上來看,每個季度消費貸款仍然保持著快速的增長。

  從銀行另外一項業務——信用卡業務來看,也表現了類似的數據支持。無論是從信用卡的新增髮夾量,還是信用卡的貸款餘額來看,2016年以來都保持著較快的增長。所以說過去幾年消費金融行業進入了風口期。

  這背後一方面是消費更新的巨集觀環境,如果從行業層面,從微觀層面看,跟金融科技的發展也有很強的關係。從2010年以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行為開始線上化,而一旦線上化後,用戶的數據,用戶的行為可以留存、沉澱、分析,基於對用戶行為的數據分析,可以評估用戶的風險,可以實時察看用戶的信用變化,從而為消費金融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隨著金融科技的驅動,互聯網消費金融開始崛起,開始成為消費金融結構裡面重要的新生力量。

  就現階段來看,金融科技對消費金融的促進,主要表現為大數據風控,而大數據風控對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意義是什麽?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是拓寬數據邊界。傳統的銀行做消費貸款風控時,更多看征信,看職業,看是不是公務員,是不是央企員工,是不是在他們銀行有房貸,如果不是,銀行可能不會為你提供服務,所以這是“是”和“否”的關係。如果借助大數據風控,我們會依靠用戶在互聯網上面的數據做信用評估,此時,用戶的信用評分可能是0到100的一條平滑的曲線,針對不同用戶所處信用評分的水準來提供相應的消費金融產品、制定相應的利率等。這就將消費金融借款者變成了可分層的用戶群,不再是傳統風控模式下要麽是、要麽否的二維選擇關係。所以拓寬了數據邊界後,就等於拓寬了用戶的邊界。原來我們做消費金融,可能是僅僅只針對三億征信用戶,現在已經達到四億左右,而隨著大數據風控崛起,只要有數據,10億互聯網用戶都可能成為消費金融的潛在用戶群,就會打開整個市場空間,這是大數據風控發展對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第二,從機構層面看,當大數據風控成為主流風控模式的時,行業從業者由以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為主變成了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互聯網平台開始涉足這個領域,消費金融也成為過去兩年創業者的天堂,創業者的風口。

  第三,推動消費金融與消費場景融合。如果沒有大數據風控,消費金融很難與場景結合。用戶在去線下購買商品時,如果你要給他推薦一款消費金融產品,用戶可能需要你在兩分鐘內給一個結果,包括告訴他能不能用,能不能申請,有多少額度等,但傳統風控手段可能需要一周到兩周時間,這就很難跟場景融合。當有了大數據風控,我們可以做到實時風控,秒級審批,就可以很快促進消費金融跟線上線下各種場景融合。在這種場景融合中,又為消費金融提供了新的應用空間。原來消費金融可能更多的是只能買車或其他大件耐用品,但現在買一杯咖啡,或者買幾百塊錢的小東西都可以用到消費金融產品,這也是大數據風控促進金融與場景的融合的結果,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擴大了應用場景邊界。

  據相關數據,截止2017年末,消費金融管道結構中互聯網管道餘額佔比13%,客群結構中無征信客群餘額佔比達到22%,這說明消費金融一方面有很大進步,另外一方面仍然有比較大的成長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明顯感覺到,金融科技對消費金融產業的重塑效果。現在都在談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有人說科技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那它究竟改變了什麽?這時又有人說除了金融本質以外,金融科技改變了所有其他的一切。也就是說從獲客到風控,到客服,到催收,現在都有了很多金融科技的選項,很多智能化的選擇。所以,現在做消費金融與做金融科技在某種程度是相似的,消費金融是一個科技密集型的行業,如果沒有科技實力,沒有數據支撐,消費金融產品就沒有競爭力。從行業層面,微觀層面來看,這是當前科技對消費金融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在科技對消費金融產業鏈重塑的過程中有一個變化,即消費金融產業鏈越來越精細化,分工越來越明確化。原來消費金融產品通常是一家機構從頭做到尾,現在是多方參與,金融科技的驅動下,比如說消費金融可分成十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一家機構做的比較好,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這種情況下可以把每個環節做的最好的參與者集中在一起,搭建一個開放平台,匯集行業裡面最優質的力量,為用戶提供最優的產品體驗。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我們發現開放合作、搭建開放平台成為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大家紛紛把自身最優的東西拿出來,有的提供技術,有的提供流量,有的提供風控,有的提供數據,有的做催收,在一起構建一條更優的產業鏈。原來消費金融的競爭可能是機構對機構的競爭,現在變成了生態與生態的競爭,在這種模式下,金融機構競爭的色彩某種程度上已經被淡化了,合作開始成為新的潮流。

  所以開放合作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主流趨勢,也是不可逆的趨勢,現在無論看哪一家巨頭都不能靠一己之力與整個行業做競爭,因為個體的力量總是有限的。

  消費金融面臨回調壓力

  當然我們看到過去幾年,從巨集觀層面,從行業層面,技術層面,微觀層面來看,消費金融的確有很大的發展,但是發展過程中也遭遇到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從巨集觀層面來看居民杠杆率在快速提升,特別是從2017、2018年來看,居民杠杆率大約從30%提高到45%以上的水準,同時從2011年以來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在下降。一方面收入增速在下降,另外一方面貸款杠杆率提升,所以給短期內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回調壓力。

  另外,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有流量紅利,也就是用戶紅利,隨著用戶開始使用智能手機、開始線上化,這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對整個互聯網產業都帶來了流量視窗期。但從2016年以來,手機網民數量增速基本上在5%以下,現在大家感覺獲客越來越難,獲客成本越來越貴,這會加大整個行業經營成本,也會給行業高速發展帶來回調壓力。

  從行業來看也有一些問題,包括數據層面的用戶隱私保護,行業層面的數據孤島、數據交易亂象等;在經營層面,過去幾年消費金融的行業門檻非常低,你有牌照可以做,而因為分工非常細,沒有牌照也可以參與很多環節,這就導致參與者魚龍混雜,進而導致出現很多亂象,如高利貸、暴力催收以及部分借款人過度借貸等等,這也會對整個行業發展產生回調壓力。

  最後,2018年整個行業都在說“寒冬”,其實消費金融不能叫寒冬,而是一種分化。銀行與巨頭仍然在快速增長,而一些互聯網創業型平台則遭遇很大壓力,包括很多上市的互金平台估值出現大幅縮水,基本是30%、40%、50%的縮水。而P2P行業更是遭受暴雷潮的打擊,整個行業無論從平台數量,還是參與者人氣都有大幅縮水。

  以上是當前微觀環境或行業環境下,消費金融面臨的回調壓力。

  不過,我們看待一個行業的發展,看待一個行業的風口,還是要站在巨集觀視角看。從巨集觀來看,依然要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在促進消費更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中國和美國的消費金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從中長期來看,消費金融行業依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短期內行業裡面遇到的寒冬也好、分化也好,只是行業自身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一些負面因素產生的回調壓力,這個回調結束以後,這個行業還是能夠很快迎來高速發展的風口期。所以消費金融從大的趨勢來看,依然是一個可以被稱之為風口的行業。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