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病難治,怎麼辦?——胃糜爛治療不徹底,反覆上腹痛

作者:王伯軍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患者反覆上腹不適、隱痛半年余,胃鏡示糜爛性胃炎,病理輕度不典型增生,幽門螺桿菌陽性。曾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兩次治療,服藥期間好轉,停葯不久又複發。胃病難治,怎麼辦?

病 例

患者男性,36歲,間斷性上腹不適、隱痛半年余。

今年3月體檢指標未見異常,7月做胃鏡示:胃糜爛?性質待病理,病理示少數腺體呈輕度不典型增生,13C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陽性。

治療經過:埃索美拉唑+枸櫞酸鉍鉀+替硝唑+克林黴素四聯方案兩周殺菌,繼續服埃索美拉唑和胃黏膜保護劑四周後停葯一個月。用藥期間無不適,停葯後,又有上腹疼痛、燒心,飢餓感很強。口臭明顯,曾經以為是智齒問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結束後,口臭好轉很多。10月複查幽門螺桿菌14C呼氣試驗仍陽性,因為剛根除治療一次,醫生說待半年後再複查,給予鋁碳酸鎂片和國產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服藥兩周,燒心好轉,但上腹還有不適、隱痛。

問:胃病難治,怎麼治療?

分 析

糜爛性胃炎診斷明確,主要是問題是:治療不夠徹底,導致病情複發。

胃鏡顯示胃角、胃體有糜爛灶;病理示糜爛,輕度不典型增生,因此糜爛性胃炎肯定。幽門螺桿菌陽性,顯示是幽門螺桿菌相關的胃炎,即胃糜爛主要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幽門螺桿菌未根除,單純抑酸、護胃不能使其徹底好轉。

而且患者的兩次治療,療程均不夠長,糜爛尚未完全癒合就停葯,再在幽門螺桿菌的作用下病情很快複發。如果療程足夠,雖然幽門螺桿菌未根除,病情也可緩解一段時間的。糜爛性胃炎的治療需2個月以上,治療不徹底就會很快複發。

病理示輕度不典型增生,這是胃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分為輕、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依日本標準就是早期胃癌了。據研究胃黏膜剝離術治療後的病人,少數輕度不典型增生病人中也存在早期胃癌。必須重視!至少半年複查一次胃鏡。但在糜爛處的不典型增有時可能不是真正不典型增生,也就是說有可能因細胞炎症糜爛而引起的異變,經過治療後能好轉。

患者的上腹疼痛、燒心、易餓都是胃酸引起的,胃酸對糜爛面的刺激所致,因胃酸過多可引起嘈雜樣不適,這就是飢餓感。埃索美拉唑和雷貝拉唑都屬於質子泵抑製劑,理論上應該療效相當,但是為什麼換用雷貝拉唑沒有效果,原因可能與不同廠家藥物的製劑差異有關。聚普瑞酮、鋁碳酸鎂都是胃黏膜保護劑可促進糜爛修復。

患者的口臭是智齒髮炎所致,服用藥物中包含替硝唑,替硝唑有殺滅厭氧菌的作用,所以服藥後口臭改善,但是智齒根本原因未解決,停葯後又會發炎,重新出現口臭。

枸櫞酸鉍鉀、克拉黴素、替硝唑加上埃索美拉唑是標準四聯療法,療程2周也符合共識推薦,但目前幽門螺桿菌對克拉黴素、替硝唑耐葯率很高,對替硝唑耐葯率鋼彈80%以上,對克拉黴素的耐葯率很多地區也鋼彈35%左右,因此造成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並會引起幽門螺桿菌球形變,使再次治療困難,一般間隔至少2個月後幽門螺桿菌會重新恢復原來的桿形,就可以再次抗幽門螺桿菌治療。但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會加重幽門螺桿菌的耐葯問題,使以後治療更加困難,因此一開始就應選用敏感抗生素以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以減少幽門螺桿菌的耐藥性。

治療建議

由於前兩次治療不徹底,病情複發,現在需要重新治療。

01

一、首先根除幽門螺桿菌。距上次根除治療結束那天算起至少2個月以後可再次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建議使用以下方案:

埃索美拉唑20 mg、膠體果膠鉍3粒,每日2次早晚飯前半小時。

多西環素0.2g、呋喃唑酮0.2g,每日2次早晚飯後1小時。

共服14天,注意:服藥期間尿液呈黃色,糞便呈黑灰色,這是藥物顏色。服藥期間必須戒酒,不能漏服,否則影響殺菌效果。

上述方案中,呋喃唑酮劑量偏大,常規推薦0.1g,每日2次。因為患者感染的幽門螺桿菌是耐葯菌,又剛經歷過根除治療失敗,而呋喃唑酮的殺菌效果與劑量成正相關,因此建議使用較大劑量,但每日不要超過0.6g,以免副作用過大。

幽門螺桿菌經口傳播,建議14歲以上的家庭成員都查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都需根除,以防相互傳染。

02

二、其後服埃索美拉唑20 mg早飯前半小時每日一次,尿囊素鋁片2粒每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藥一個月。

尿囊素鋁是胃黏膜保護劑,可促進上皮生長因子等分泌,具有促進肉芽組織形成及黏膜上皮組織再生,改善胃黏膜微小血管新生及血流,促進黏液的合成分泌,從而修復胃黏膜。

03

三、再繼續服埃索美拉唑20 mg早飯前半小時每日一次,瑞巴派特片1粒每日3次飯後服,服藥一個月。

瑞巴派特片也是胃黏膜保護劑,但更側重於拮抗氧自由劑,減少炎症細胞趨化因子,也就是能減輕胃黏膜的炎症。

04

四、胃病治療同時及治好後還需要保養,因除幽門螺桿菌外,其他多種因素也可損害胃黏膜。

養胃:進食鬆軟易消化食物,三餐規律、定時定量,吃八分飽,飲食要淡口味、少辣、低鹽、低糖,進溫熱食物、忌燙、忌冷,忌煙,忌酒,忌濃茶,忌刺激性大的食物、忌過分粗糙食物、忌筍,心情開朗,少壓力。注意衛生,避免再次感染幽門螺桿菌。

原創:王伯軍

轉自: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關注消化界,海量專業知識等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